民間文化是中華民族根的文化,是人類重要的文明遺産。五千年來,積澱深厚,博大而燦爛,不僅凝結著炎黃百姓的生活情感和人間理想,而且昭示著華夏民族的個性與精神。然而,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和城市現代化的衝擊下,民間文化確身處瀕危,可是卻有這樣一群人們,長期堅守在田野第一線,為民間文化的搶救和保護默默勞作和無私奉獻……
2006年6月,在中國文學界聯合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馮驥才民間文化基金會聯合主辦的、我國民間文藝界最高獎項--第七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頒獎儀式上,著名作家、著名畫家、中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和保護工作的倡導者、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宣佈頒出了我國首個為守護民族精神家園的奉獻者而設立的獎項--中國民間文化守望者獎。願為民間文學做園丁的黑龍江省文聯離休幹部、編審王士媛;將30多年收藏2300件西藏民間藝術藏品無償捐給西藏的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葉星生;拍攝 “老房子”系列十餘年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李玉祥;30多年致力長江、黃河人文地理攝影採訪的江蘇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鄭雲峰; 承擔海峽兩岸民間文化交流之任的台灣《漢聲》雜誌社總策劃及藝術指導黃永松,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夏挽群6人分別獲得了“中國民間文化守望者獎”和“中國民間文化守望者特別獎”的殊榮。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在頒獎時稱讚他們是沉默的脊梁、搶救文化遺産的英雄。
説到這兒,就不能不説説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的主席馮驥才。年過六旬的馮老有著很多重身份,他是一名作家,幾十載筆耕不輟,作品讓人不忍釋卷;他是一名畫家,不拘泥單純形式,唯重視審美品格,被稱之為“中國現代文人畫的代表”;他更是一名政協委員,遍訪民俗傳人、調研族落文明、組建馮驥才民間文化基金會、拯救文化遺産。從90年代以來,就開始投入文化遺産的搶救與保護工作,組織多次大型文化搶救行動,出版各種相關著作,發表大量關於文化遺産保護的思辨性與呼籲性的文章,並在海內外舉行相關的演講,對當代中國文化界産生了深遠地影響。
還有中央電視臺第七套《鄉村大世界》欄目組的製片人兼主持人畢銘鑫。這個曾被媒體稱為中國最土的主持人,出生在東北農家,自小就對民間藝術有著濃厚的感情。多年來始終堅持紮根鄉村,密切關注著中國的民間藝術,運用電視豐富而獨特的視角和方式,挖掘、展示中華民間文化的瑰寶。從90年代主持央視農業節目《農村文化巡訪》、《民間藝術采風》等欄目,到現在擔任《鄉土》、《鄉村大世界》欄目的主持人、總導演、製片人,他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就連當年報考央視農業節目主持人時,他就是選擇了吉林梨樹縣 “民間瞎話”這一民間藝術作為自己的報考作品。
……
就是這樣一批富於文化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精神的民間文化義士。他們財力微薄、孤立無援、默默無聞,但那種對母體文化的虔敬、熱愛和執著,激勵著他們義無反顧地深入到田野、山坳、民間,風餐露宿、跋涉萬里、年復一年,去搶救先輩創造的繽紛迷人的文化遺存,堅守著我們民族的精神家園。引用馮老的一句話:這些人不是鼓動者、吶喊者,而是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搶救和保護我們文化的根,他們是當代民間文化事業的脊梁,我們應該記住他們!
責編:鄉村大世界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