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揚 |
|
" class=text>【淮東散人】多媒體教學生動活潑:現在中小學課堂太呆板了,根本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百家講壇》很精彩,學校和家長應該有選擇的讓孩子們多看看! |
" class=text>【特邀嘉賓:聶叢叢】做過,收視率還不錯,最高收視率我們曾達到0.31,這對於一個午間播出的學術性欄目來説,我認為是相當不錯的。
|
" class=text>【特邀嘉賓:周思源】《百家講壇》的內容非常豐富,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各方面都有。《百家講壇》反映了在這個領域比較前沿的最新的研究成果。《百家講壇》的專題常常是對某一個問題有比較深入的、比較高水平的表述。因此,如果年輕人能夠比較系統的來觀看《百家講壇》,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收穫。 |
" class=text>【特邀嘉賓:傅光明】以我策劃和主持《在文學館聽講座》為例,我本身就是中文系出身,對文學、歷史、藝術門類的題目都有興趣,就想以專題或系列的形式請主講人深入淺出地講出來。從文學館的講座在《百家講壇》播出的兩年多看,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尤其像《新解紅樓夢》、《品讀水滸傳》、《女人説話》和《走進老捨得文學地圖》。 |
|
|
|
批評 |
|
" class=text>【靈魂的瘀痕】“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是有深度的人 ”?有深度的人據我了解看過新聞就去研究自己的東西了,不會這麼長久地坐在電視機前,你要知道電視媒體的受眾階層集中在哪? |
" class=text>【牧言再生】不止是視覺的問題,我們百講壇,應該是語言的問題,只有用更生動的語言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駐足屏前,聆聽教誨。我看過《清十二帝疑案》,感覺不是很好,其他的還真沒怎麼看。也許你們已經改進了,但是我向來相信窺一斑而見全豹,從幾期節目也就能看到另外的同類節目風格,但是主講者本人的個人修為又是講壇的關鍵所在,我們在選擇主講師時是否考慮過這一點? |
" class=text>【牧言再生】百家講壇應該更活潑一些,不要那麼古板。別把我們嚇跑了。如果一多半的人都跑了,那麼講壇的意義就失色許多。據説林語堂講課時,座無虛席,這就是講痤的技巧所在。我們的百家講壇是否也應改變一下呢?説實話,我看了幾期《百家講壇》,但是是硬着頭皮看的,裏面的關於歷史方面的知識是我必須要學習的,可這樣畢竟不是好事,硬着頭皮聽,遠不如在歡樂的氣氛中獲得知識更生動有益。《百家講壇》如何在以後的節目中改進呢?
|
|
|
|
理性思考 |
|
" class=text>【漫游世界】學術的深刻性和媒體表現手段的趣味性如何得以和諧結合呢?找到了這些結合點,你們的電視節目就有了精彩點,這就給你們這些電視編導們增添了許多麻煩和辛苦了。 |
" class=text>【靈魂的瘀痕】的確,就像有的專家學問做得好,但未必是善言的老師,這個問題在錄製之前怎麼解決?如果已經錄製才發現,不是為時晚矣? |
" class=text>【特邀嘉賓:聶叢叢】我不這麼認為,百家講壇雖然是講座,但是它是講座形式的電視節目,關鍵是它是電視節目,有些專家也許學術做得非常好,但口才不好的話,他就不是可以做節目的專家。他也許可以在小的圈子裏進行學術交流,但不能來大眾傳播媒介上,來推廣他的學問。這是電視媒體的特點局限的。
|
" class=text>【漫游世界】我們對專家的要求也不能太苛刻,有些學術專家潛心研究學術,其學術造詣頗深,缺少點幽默也是難免的,既然我們關注他的學術,也就沒有必要在幽默這點上要求太多。但是,我們的電視工作者卻可以在節目的形象生動方面多做文章,通過更多的電視媒體表現手段,使節目更即近大眾化欣賞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