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奠基西北
 

(一)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

1935年10月,中央中央和中央紅軍率先到達陜北。開始了在延安和陜北13年的戰鬥生活。西北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劉志丹、謝子長等領導紅軍和遊擊隊在陜甘邊、陜北先後建立的兩塊根據地的基礎上統一、發展、鞏固起來的,是當時全國僅存的革命根據地,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

(二)中國革命大本營奠基西北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11月,中央紅軍與西北紅軍會師甘泉,隨後取得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為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奠基禮。翌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西北,長征勝利結束。

(三)紅軍改編 出師抗日

1935年冬,隨著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潮的到來,中共中央審時度勢,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中共中央進一步加強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領導,決定大力開展對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的工作,成立了以周恩來為書記的東北軍工作委員會,開展對東北軍的工作。

(四)新中國的雛形

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領導下,陜甘寧邊區是第一個開展民主政治建設的區域。通過普遍、直接、平等、無記名的民主選舉,建立起各級民主政權。邊區參議會既是民意機關,也是最高的權力機關。邊區實行的“三三制”原則,在局部執政中,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推動了邊區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
二、抗大精神
 

(一)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1936年6月1日成立於陜北瓦窯堡。它是中國共産黨在延安時期創辦的一所最具代表性的幹部學校。毛澤東親自擔任抗大教育委員會主席,親手為抗大制定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教育方針和“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在長期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為主要內容的抗大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靈魂。

(二)抗大精神育英才

我們黨在延安時期創辦了20余所各類院校,抗日軍政大學是這些院校中影響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所學校。抗大總校辦了八期,培養軍政幹部3萬多人,連同分校共計10萬多人。毛澤東高度重視抗大辦學工作,親自擔任抗大教育委員會主席,親手制定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教育方針和“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
三、延安整風精神
 

(一)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從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中國共産黨以延安為中心,在全黨範圍內開展了整風運動。延安整風既是一次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運動,也是破除黨內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産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錯誤傾向的思想解放運動。經過這次整風,在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中,形成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批評與自我批評和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為主要內涵的延安整風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二)毛澤東思想的確立

中國共産黨成立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使馬列主義中國化,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毛澤東思想是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和30年代前期,在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産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作鬥爭並深刻總結這方面的歷史經驗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三)樹立黨的三大優良作風

經過延安整風,在全黨樹立了理論聯絡實際、密切聯絡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三大優良作風,而且使全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毛澤東指出:“我們黨經過延安整風,教育了廣大幹部,團結了全黨,保證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這個傳統,我們一定要發揚。”
四、張思德精神
 

(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宗旨。當年,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涌現出了一大批為人民服務的模範黨員和幹部,張思德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以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和為人民利益不怕犧牲為主要內容的張思德精神,是黨的宗旨的具體體現,是延安精神的本質。

(二)群眾的利益高於一切

在延安,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率先垂范,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時刻都在為人民的利益著想。毛澤東等中央領導經常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民交談,了解群眾的疾苦,傾聽群眾的呼聲,真心實意地幫助人民解決實際問題,成為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典範。
五、白求恩精神
 

毫不利己 專門利人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産黨黨員,著名的醫生。抗日戰爭時期,他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毛澤東高度讚揚他的國際主義精神,號召廣大共産黨員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
六、南泥灣精神
 

(一)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

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裏,陜甘寧邊區軍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産運動。屯墾在南泥灣的八路軍第三五九旅,不僅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而且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以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敢於征服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最顯著的標誌。

(二)艱苦樸素的楷模

為了使邊區各界了解南泥灣的真實情況和學習359旅艱苦卓絕的生産精神,八路軍政治部電影團特拍攝了《生産與戰鬥結合起來》的影片。解説詞中指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的南泥灣精神。”這就是南泥灣精神的原生態。
七、延安縣同志們的精神

延安縣同志們的精神

1942年12月,毛澤東在中共西北局高幹會上指出:“延安縣同志們的精神完全是布爾什維克的精神。”這種精神的內涵是深入實際,聯絡群眾;實事求是,不尚空談;切實樸素,廉潔奉公。在這種精神激勵下,延安縣的幹部和群眾在開荒生産,組織變工隊,安置移民和教育改造二流子等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
八、勞模精神

(一)樂於奉獻 埋頭苦幹

延安時期,在開展生産競賽的群眾運動和整頓三風的教育運動中,涌現了一批具有崇高理想和時代特徵的勞動英雄和模範工作者。他們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在各條戰線上勇於創新,樂於奉獻,埋頭苦幹,創造出光輝的業績,閃耀著勞模精神。這種精神,也是延安精神的生動體現。

(二)勇於創新 創造輝煌

勞模運動産生了勞模精神,勞模精神又鑄就了新一代勞模。他們具有崇高精神和時代特徵,他們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他們在各條戰線上勤奮學習,勇於創新,埋頭苦幹,樂於奉獻,團結群眾,廉潔奉公,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範和榜樣。他們的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生動體現。
論延安精神

(一)、永遠保持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艱苦奮鬥的作風

在新中國即將成立之際,1949年9月29日,延安人民為了表達對新中國成立的祝賀,給黨中央和毛澤東發去了賀函。毛澤東在接到賀函之後,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第26天,給延安人民發來了復電。毛澤東説:“我並且希望全國一切革命工作人員永遠保持過去十餘年間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工作人員中所具有的艱苦奮鬥的作風。”

閱讀全文 >>

(二)、結合新的實際大力弘揚延安精神

習近平2009年11月16日在山西考察時講話:“偉大的延安精神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要結合新的實際大力弘揚延安精神,以求真務實作風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堅強組織保證。”

閱讀全文 >>

(三)、一定要宣傳、恢復和發揚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半個多世紀以來,各領導人對延安精神作了許多重要闡述,不斷地賦予新的時代內容,極大地豐富了延安精神的內涵。1980年12月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他號召全黨:“一定要宣傳、恢復和發揚延安精神。”

閱讀全文 >>

(四)、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延安精神都不能丟

江澤民曾先後5次來到陜西,3次到達延安,看望和慰問老區人民。2002年江澤民《在陜西考察工作時的講話》中指出:“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延安精神都不能丟”。

閱讀全文 >>

(五)、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胡錦濤指出: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延安這片熱土上孕育和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共産黨人崇高品德和偉大情懷的集中體現。過去、現在、將來,延安精神都是我們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

閱讀全文 >>
大數據解讀

主辦:中國網絡電視臺    延安革命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