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廳
圖集 序廳
林州是紅旗渠精神發祥地,位於河南省西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歷史上,夏代屬冀州,周朝屬衛,秦屬邯鄲郡,西漢置縣,因境內西部太行山支脈隆慮山而取名隆慮縣。東漢延平元年(106年),因避漢殤帝劉隆名諱,改稱林慮縣。北魏永安元年(528年)置林慮郡;金貞祐三年(1215年)置林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廢州為縣,改名林縣,1994年元月撤縣設市。面積2046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人口105萬。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連年居全省十強,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中西部縣域第一家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第一部分 千年旱魔 世代抗爭

千年旱魔 世代抗爭

“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 一曲舊民謠,勾勒出林州歷史上乾旱缺水的悲慘圖景。受氣候、地理、地形和地質條件影響,林州素有“十年九旱”之稱。從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間,曾發生旱災100多年次,絕收30年次,人相食5年次。1942-1943年大旱,林州逃荒外出10800戶,佔總戶數的14%;餓死1650人,佔總人口的4.3‰。解放初,全縣550個行政村中,遠道取水的村就有307個。旱魃為虐造成的饑饉引發了對生命的摧殘。
第二部分 紅旗引領 創造奇跡

紅旗引領 創造奇跡 (上)

夢想鑄鐵骨,壯志撼山嶽。胸懷夢想的人,總是充滿了激情和力量。1960年2月,太行山上的開山炮聲,拉開了“十萬大軍戰太行”的序幕。那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是共和國最困難的時期。全國各地都在勒緊褲腰帶度災荒,林縣人民憑著一錘一釬一雙手,迎難而上,向大自然開戰了!這一戰,就是十年。那種鋪陳與席捲的豪邁,那種撞擊與堅韌的氣勢,那種攻堅與堅守的勇猛,在漫卷的紅旗下,宏大律動!

紅旗引領 創造奇跡 (下)

十年的功力與汗水、十年的艱辛與智慧、十年的心血與砥礪、十年的追夢與收穫,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深刻詮釋了“實幹興邦”的箴言。千年期盼,一朝夢圓。1969年7月,紅旗渠工程全部竣工。山的地圖上,從此多了一條代表水的藍色曲線。時空流轉,穿越千年。林縣人民把愚公移山的神話永遠定格在太行山上,更把中國道路、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鐫刻在了這座太行豐碑之上。
第三部分:英雄人民 太行豐碑

英雄人民 太行豐碑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條在懸崖絕壁上“摳”出來的生命渠,是一部由林縣兒女譜寫的英雄史詩! 千里長渠是他們一錘一釬鑿出來的,逶迤渠岸是他們一塊石頭一塊石頭壘起來的。 1966年,三條幹渠通水,評選出特等模範43人、甲等模範229人、乙等模範461人。在奮鬥中凸顯出來的這個英模群體,以寧折不彎的浩浩正能量激勵10萬修渠大軍的每一分子不懈奮鬥。81名修渠民工為實現夢想,血灑紅岩,長眠太行。
第四部分 山河巨變 實現夢想

山河巨變 實現夢想

20世紀60年代“戰太行”建成紅旗渠,解決了飲水吃飯的生存問題;80年代十萬建設大軍“出太行”,實現了勞動力轉移,使林縣的建築業品牌聲名遠播;90年代末到新世紀初,伴隨著“富太行”的號角,打工族返鄉,工商業發展千帆競發,創新創業奮楫爭先。
第五部分 繼往開來 精神永恒

繼往開來 精神永恒

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到“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鬥不息”,紅旗渠精神被一代又一代的創業者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她的形成、發展和光大的過程,就是林州人民構築一個又一個進步里程碑的過程。這種支撐林州人民脊梁、融入林州人民血脈、歷經歲月積澱和風雨磨礪的精神,是中國精神見諸於實踐的典範,是林州當之無愧的“立市之本”。
論紅旗渠精神

(一)、領導人對紅旗渠精神評價

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這些革命創業精神是我們黨性和宗旨的集中表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習近平

閱讀全文 >>

(二)、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價值

紅旗渠精神的形成過程啟示我們:一方面,要珍惜民族精神的歷史內容,善於應用歷史的經驗和智慧解決現實問題;另一方面,要以時代的眼光審視我們的民族,廣吸博納,注重創造和培育新的精神財富。唯有實現民族精神傳統與現實的統一,才能引導我們的民族更加迅速、穩健地走向未來,才能使我們的民族永遠充滿活力和朝氣。

閱讀全文 >>

(三)、永遠的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的建成,鑄造了寶貴的紅旗渠精神。今天,我們回顧總結和弘揚紅旗渠精神,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領導幹部幹事創業的關鍵;相信和依靠群眾,是我們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力量源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革命和建設的傳家寶,要世世代代發揚光大。

閱讀全文 >>
大數據解讀搜更多

主辦:中國網絡電視臺    紅旗渠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