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中國網絡展覽館 > 新聞資訊

青春與傳統藝術交匯 非遺新傳人造另一種風景


發佈時間 :2014年02月28日 15: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搜狐娛樂 | 手機看視頻

白金鑫

白金鑫

郭建忠

郭建忠

趙麗敏

趙麗敏

    如今,在許多非遺展演活動中人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在白髮蒼蒼的大師身邊,會看到一兩張年輕的面孔。他們是大師的徒弟,雖稚氣未脫,也略顯拘謹,但是難掩身上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質。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了這些古老的行當,讓非遺呈現出另一種青春的風景。

  在這裡,我們將呈現3位“90後”傳承人的故事。他們對新鮮、時尚的事物感興趣,同時也著迷于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他們跟隨前輩學習技藝,但對於技藝的傳承和發展又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來自祖國各地,是許多青年中的普通一員,但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信念——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古老的藝術煥發新的生機。雖然前行的道路並不明朗,但他們説能看到“光”。

  戲劇界會彈三弦的相聲教員——白金鑫

  5歲學京劇,9歲演雙簧,12歲變戲法,14歲唱鼓曲,15歲學三弦,17歲説相聲,20歲演話劇。今年24歲的白金鑫從小到大學得挺雜,會的不少。他把自己對事物的喜愛程度分為4個等級,喜歡、愛、迷、著魔。他説,生活中彈三弦是最讓他著魔的一件事兒,三弦就像是他的女朋友,恨不得每天形影不離。

  白金鑫是個地道的北京孩子,從小在衚同中長大,目前可以稱得上是北京曲藝界“最年輕的弦師”。白金鑫説他愛上曲藝、戀上三弦,一是因為從小得天獨厚的生活環境,再就是有一定的遺傳基因。白金鑫生於曲藝世家,曾外祖父是拆唱八角鼓名家果萬林,外祖父果榮生為曲藝弦師,外祖母馬秀峰是北京天橋的曲藝名藝人,母親果少卿從小學唱快板、單弦,為快板名家高鳳山的義女。遺傳也好,耳濡目染也罷,總之指點過白金鑫曲藝表演的前輩們都説,他身上透著一種靈性,帶著一股韌勁兒。

  白金鑫自稱是“戲劇界會彈三弦的相聲教員”,這一定位多少帶點噱頭,但卻不假。他不光有京劇的童子功,而且高中畢業後考入中國戲曲學院學習影視表演,畢業後曾多次出演話劇、音樂劇、電影等。15歲由北京曲藝名家馬聚泉開蒙學習三弦彈唱。2008年跟隨北京著名弦師孫鴻宴系統學習三弦伴奏,2010年10月正式拜在其門下。

  白金鑫現在的主要職業是從事相聲、鼓曲等曲藝門類的教學培訓。自2010年開始,白金鑫在北京朝陽區兩家小學的藝術社團擔任曲藝輔導員的工作。他的教學成績還不錯,在2013年舉行的第六屆全國少兒曲藝比賽北京賽區選拔賽中,他輔導的4個節目分別獲得二等獎、三等獎和新苗獎,他本人也獲得了園丁獎。

  説到相聲教學和戲劇表演,白金鑫説做這些其實都是給自己留的後路,一直以來自己最想做、也一直在做的事情是“搶救”三弦伴奏技藝。與普通的三弦樂器演奏不同,白金鑫所指的是在傳統鼓曲表演中弦師根據演唱者的表演,現場即興用三弦伴奏的技藝。這種伴奏形式對於弦師掌握曲牌的程度和跟隨演唱者即興發揮的能力要求很高,如果沒有多年的伴奏經驗是很難招架得住的。據白金鑫介紹,目前在北京大概只有十幾位弦師能夠登臺表演,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上了年紀。由於這一行當的技藝難學、收入微薄,如今幾乎很少有年輕人來接檔。

  白金鑫坦言自己應該算是比較另類的:“在北京的曲藝界,更多的年輕人去説相聲了,但是我就是要守著鼓曲、抱著三弦。雖然在光環與孤獨之間,我選擇了孤獨,但是我覺得彈唱鼓曲是我家祖上傳下來的一門技藝,如果我都不來傳承這個寶貝,誰又能來傳承呢?”兜兜轉轉,尋尋覓覓,白金鑫説自己仿佛轉了一大圈最終又回到了一條既定的軌道上,路很黑,但他能看到光。

  當年一起學説相聲的小夥伴們如今許多已經開上了“馬6”“大奔”,而白金鑫每天還是騎著一輛小電動車去師父家學三弦、去學校教相聲鼓曲。不能説不羨慕,但白金鑫不後悔,他覺得他深愛的鼓曲總有一天還會迎來好日子,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鼓曲的魅力。

  和朋友們去KTV時,白金鑫總會帶上三弦,朋友們唱流行歌曲,輪到他時,他便會關上音響自彈自唱一段岔曲兒。“雖然現在的流行歌曲我不拿手,但是我會唱200年前的流行歌曲。”白金鑫常這樣自嘲。

  達斡爾族原創音樂男孩——郭建忠

  在原創音樂網絡互動平臺——中國原創音樂基地中檢索“郭建忠”的名字,大概能查找到40多首原創歌曲,而其中的大部分是原創或經過改編的達斡爾族民歌。從這個網站中用於衡量歌手受歡迎程度的人氣值就可以看出,郭建忠在這裡可以説是小有名氣。聽他原創的流行歌曲時,總覺得他是個十分內斂、憂鬱的男生;然而當聽他唱民歌時,歌聲中洋溢的那份熱情、豪邁,又覺得他是個外向、陽光的男孩。

  今年22歲的郭建忠出生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杜爾門沁達斡爾族鄉罕伯岱村,是個酷愛音樂的達斡爾族青年。他説他喜歡周傑倫,但同時也特別崇拜他的姥爺,因為姥爺教會了他達斡爾族的傳統曲藝“烏欽”,還經常指點他創作達斡爾族民歌,是姥爺引領著他接觸到達斡爾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目前,達斡爾族烏欽和罕伯岱達斡爾族民歌均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郭建忠是達斡爾族烏欽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郭建忠説自己真正理解傳承的含義和責任是在上了大學以後。2011年,郭建忠考入哈爾濱師範大學黑龍江少數民族非遺傳承專業。“你是達斡爾族,那你是騎著馬來上學的?”“你們家是不是住在帳篷裏?”剛開學時,同學們問的問題讓郭建忠哭笑不得,他發現許多人並不了解達斡爾族,甚至還産生了許多誤解。他覺得自己身為達斡爾族人,有責任向其他人介紹本民族的文化,而其前提是自己首先要了解並掌握這些文化的精髓。

  於是他通過翻閱書籍、請教長輩,盡可能多地了解達斡爾族的傳統文化。每逢假期,他就會向村裏會唱烏欽的老藝人學習烏欽演唱的技巧。慢慢地,郭建忠對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解得越來越深入,以至於他常被邀請在學校“北方少數民族民俗”的選修課上給同學們串講達斡爾族的歷史、文化和音樂。他教大家唱達斡爾族民歌、跳達斡爾族傳統歌舞哈庫麥勒歌舞,每次200人的大課,教室裏都座無虛席。

  郭建忠發現,由於傳統民歌的曲調和演唱形式單一,身邊的許多達斡爾族青年對民歌其實並不十分感興趣,不少年輕人已經不會唱民歌了。於是,他開始為一些傳統民歌重新編曲,為時下流行的歌曲重新填上達斡爾語的歌詞,創作一些符合年輕人口味的原創民歌,並將它們發佈到網上。郭建忠覺得自己這樣做的效果還不錯,因為許多朋友都因此喜歡上了達斡爾族民歌。

  郭建忠説,畢業後他想回到家鄉做一名基層的民族文化保護工作者,雖然條件和待遇可能都比不上留在哈爾濱當一名老師,但他覺得在家鄉他可以將自己的所學應用於民族文化的保護中,發揮出自己更大的能力。

  “又來練功啦?你哪天也教我們學個什麼聲音吧。”每天早上不到7點,趙麗敏便會騎自行車到北京的太廟吊嗓練功,大半年下來,太廟的門衛對她已經很熟悉了,不僅不管她要門票,還常常追著她要跟她學上幾招。

  平日裏,趙麗敏是一個打扮時尚的漂亮女孩,目前就讀于山西農業大學廣告設計專業。雖然今年7月才能正式畢業,然而從2012年開始,她就已經在山西太原開了一間沙畫工作室,賺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不過,對於趙麗敏而言,教沙畫、畫沙畫都只是謀生的一個手段,如今,在她的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事情是跟著師父——口技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牛玉亮學習口技。

  趙麗敏出生在山西省長治縣蔭城鎮的桑梓村,從小她就特別愛模倣小貓、小狗等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小學4年級時由於模倣班上的男同學吹口哨,還被母親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儘管如此,趙麗敏對於模倣各種聲音的好奇心卻未曾減退。初中時,她的偶像是如今已故的藏族笑星洛桑·尼瑪,最喜歡且至今倒背如流的課文是《京中有善口技者》。樂器的聲音是怎麼模倣的?火聲、雨聲到底是怎麼發出來的?在趙麗敏的心中一直有許多的疑問。

  直到拜了牛玉亮為師,趙麗敏才終於了解了其中的奧妙。每次在網絡視頻中看到牛玉亮精彩的口技表演趙麗敏都覺得特別震撼。2013年1月,她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懷著忐忑的心情和母親一起從山西來到北京,拜見了牛老師,後來經過幾次拜訪學習,趙麗敏終於成為了牛玉亮的弟子。為了能夠專心學藝,在師父和師娘的幫助下,從去年7月開始趙麗敏便借住在前門大街濕井衚同牛玉亮家隔壁的一間平房裏,每天刻苦地練習口技。休息的時候她幫著師父開通了微博、微信,每天更新由牛玉亮開設的“中國口技網”的網站內容。她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通過網絡來了解和欣賞口技藝術。

  “將來你打算做什麼?”“表演口技啊!”趙麗敏回答得挺乾脆,而對於如何傳承和發展口技她也想得很明白,“目前我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和掌握傳統口技表演精髓,與此同時,我還在學習民族舞、研究沙畫等其他的藝術形式,這樣我就可以在傳統口技表演形式的基礎上融入時尚的表演形式,豐富口技藝術的視聽效果。”

  趙麗敏的畢業設計作品叫《自然之美》,是利用Flash動畫技術將平面的沙畫表演製作成動態立體的效果從而表現大自然中的美麗景象,同時再配以口技模倣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雖然是短短幾分鐘的作品,但其中要用口技表現的聲音卻有很多種,許多聲音我都還沒有完全掌握,還需要多練習。”趙麗敏説,她的夢想是傳承師父的拿手作品《百鳥爭鳴》,為此她一直在不斷努力著。

熱詞: 非遺 新傳人 責任編輯:董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