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 :2014年02月17日 16: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元宵會演出現場演員展示“寬城背桿”
元宵會演出現場演員表演三架“寬城背桿”
“寬城背桿”已有一百多年傳承歷史,俗稱“背歌”,始於清朝光緒年間,尤其以道具精良、講究,手法製作細膩獨到,為世人稱奇叫絕。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寬城背桿”分為單架、雙架和三架,表演時一名成年男子頂著數名扭童,整架背桿高達3-4米,平均重量約27公斤左右,好的背手一副架最多負重200余斤,頂負三四名扭童。
“寬城背桿”取材于古典戲劇,是古典戲曲和民間藝術的結合,道具製作精細,上下角綁縛極其講究,上下角都是傳統的戲曲裝束,很多道具都是祖輩傳下來的。
“寬城背桿”場面宏大,表演時兩對龍鳳旗、一對黃鑼傘頭前開道,黃鑼傘下紅色豎幅上印有會首、傳承藝人以及十三架背歌表演者名錄。“寬城背桿”全出共有“麻瑞獻壽”、“排風擋馬”、“血手印”、“算糧登殿”、“火洞天”等十三齣。
據了解,為將“寬城背桿”發揚光大,寬城滿族自治縣政府出資購置了新型輕質鈦合金桿架,更換了演出服裝,並組織人員對演職人員進行專業指導,終於在馬年春節到來之際讓寬城背桿再次與老百姓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