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 :2014年02月13日 15: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承德興隆縣霧靈皮影 中國經濟網 孫佔軍 攝
新春佳節,農村的年味非常濃厚,扭秧歌、踩高蹺、耍獅子、舞大龍等精彩紛呈的慶祝活動在各地上演著。而一雙巧手調動“千軍萬馬”,兩根竹竿演繹喜怒哀樂的皮影戲依舊是河北承德市興隆老百姓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之一。雖然已是寒冬臘月,但是在興隆縣半壁山鎮夥山子村的村部大院裏,擠滿了看皮影戲的男女老少。廊檐下,亮堂堂的白色幕布上,幾個色彩鮮亮的驢皮小人手執兵器,在激越的鑼鼓聲中,槍來劍往,上下翻騰,好不熱鬧,引得現場不時響起喝彩聲和掌聲。
正如皮影表演藝人閆貴賓所説:“過年都是希望在一塊聚一聚,皮影能給大家帶來歡樂。老一輩傳承下來的東西,我還愛好這個,這種古老的傳統文化我不能讓它失傳。”
2013年,霧靈皮影藝術團正式入選河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但是在榮譽的背後很多人不知道,閆貴賓為了將這項古老的藝術傳承下去,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耳濡目染 從小癡愛皮影戲
閆貴賓出生在皮影藝術之家,他的太爺、爺爺、父親都是優秀的皮影表演者。自記事起,閆貴賓聽到的是爺爺奶奶或父親口中的臺詞,看到的是那些影人道具,耳濡目染之下,對皮影藝術很自然地從喜歡到癡迷。
1976年,閆貴賓高中畢業了,沒有考上大學,為了生活,他去一個偏僻的學校當了幾年教師。那幾年,他安心教學,只是感覺心裏
很苦悶,似乎有一種東西割捨不下。那就是當他把隱藏了多年的皮影表演器具翻出來,細細地端詳時,有一種強烈的信念:我要唱,要耍,絕不能讓這項藝術失傳,一定要把它傳承下去。為此閆貴賓重新組建了霧靈皮影藝術團,擔任團長,開始了走鄉串戶的演出。
苦中作樂 艱難環境中堅持演出
閆貴賓記得,上個世紀80年代,皮影戲在承德興隆發展得異常紅火,全縣42個鄉鎮各個有皮影隊,縣裏經常搞皮影演出大賽,觀看的人摩肩接踵,皮影藝術得到老百姓的真心熱愛,玩皮影的藝人也很多。80年代中期,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娛樂方式的增多,皮影藝術逐漸走向衰微,很多演出隊都解散了,到現在,整個興隆縣的皮影演出隊只剩下了四五個人。
直到今天,閆貴賓還記得霧靈皮影藝術團到解放鄉去演出的經歷。當時正逢大雪紛飛、狂風怒吼的三九天。車不通,路滑得小推車都不能使用,但他們一心想讓老區的人民看到皮影戲,大家便背著、扛著、抱著演出器具,頂著風雪走了近百里,天黑時才趕到了解放鄉。當鄉親們看著滿身泥土,冰人一樣的演員們如期趕到,激動地掉下了眼淚。面對此情此景,閆貴賓告訴自己,再苦再難也要堅持下去,讓老百姓看到這項藝術。
與時俱進 不斷給皮影藝術注入活力
皮影戲最早誕生在兩千年前的西漢,成熟于唐宋時代的秦晉豫,極盛于清代的河北,是一項傳統的民間藝術。近些年,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電視和網絡的普及極大地衝擊著皮影藝術的發展,傳統的表演模式、劇目很難得到年輕人的喜歡。閆貴賓認識到皮影藝術要吸引現代人的眼球,必須進行創新,只有將現代審美元素和傳統要素很好地融合起來,給皮影藝術注入時代的內容,這項藝術才能發展下去。
他刻苦鑽研,製作影人時,為了表演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在設計各關節的連動部位時,多設計了幾處關節,這樣操作起來就可以得心應手。同時發現以前的八寸影人在現代人眼中已顯得瘦小枯幹,閆貴賓經過兩個多月的削、磨、洗、刻、著色等多道工序,製作出了二十五寸皮影,增強了表演效果,讓觀眾很是吃驚。創新皮影小品《酒後駕車》、《無證經營》等;皮影二人傳《社會主義新農村》;皮影大鼓書《忍自高、教子賢》等,使群眾在娛樂的同時,受到了多方教育,得到了農民的歡迎。
默默堅守 困境中仍心懷夢想
和所有的鄉村藝術團一樣,霧靈皮影藝術團正在遭遇現實的重重困境。藝術團的設備陳舊了,需要更新。閆貴賓計劃買一台新電腦,一個新的屏幕,一台攝像機,雇一個打字員,讓老百姓一邊看皮影,一邊從屏幕上看到唱詞,使現代化的技術和古老的藝術結合起來,這樣可以達到最好的演出效果,而這些需要數萬元,讓他很發愁。
即使在這樣的困境下,閆貴賓仍然沒有放棄對兩個女兒的培養。在他的影響下,兩個女兒從小就熱愛皮影藝術,尤其是33歲的大女兒,得到了他的真傳,皮影表演得像模像樣,閆貴賓有意栽培她當第五代皮影藝術傳人。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和阻力,我都要把這項藝術傳承下去,不能讓它在我手中斷代。如果有能力,我會收幾個學生,從孩子抓起,讓他們從小學習皮影藝術。”談到以後的發展,閆貴賓一臉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