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中國網絡展覽館 > 主題展資訊

溥心畬繪畫作品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


發佈時間 :2013年11月06日 15: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秋山圖》

《秋山圖》

《指紋牧牛冊頁》

《指紋牧牛冊頁》

展覽現場。京華時報記者任峰濤攝

展覽現場。京華時報記者任峰濤攝

  10月25日,松窗採薇——溥心畬繪畫作品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此次匯聚了溥心畬的早期作品、渡海之前的作品以及渡海之後的作品100余幅。10月31日,京華時報記者隨同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一同觀展,吳洪亮稱,此次展覽可能是近年來溥心畬在大陸的繪畫展覽中,作品涵蓋時間跨度大、門類較為齊全的一次,“這次展覽也將近幾年來學界對溥心畬的新發現和研究成果展現給大家。”吳洪亮説。該展覽將持續至11月20日。
  >>現場
  溥氏作品受觀眾青睞
  此次展覽展出了吉林省博物院、首都博物館以及私人藏家的作品多幅作品,吳洪亮介紹,溥心畬題材創作豐富,此次展覽題材展現全面,有山水、人物、花鳥,每類作品都有表述,並且匯聚了溥心畬的早期作品以及渡海前後的作品,較為全面地展出了溥心畬繪畫的整體面貌。
  北京天氣雖日漸寒冷,但抵擋不住藝術愛好者對展覽的熱情,連日來,許多觀眾慕名前來看展覽。採訪當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廳內數十位藝術愛好者正在認真觀賞作品,他們中有老人也有青年。許多藝術愛好者拿著相機對著作品進行拍攝,有的乾脆跪在地上,對作品每個局部進行拍攝,不放過任何一個繪畫細節;有的藝術愛好者彼此進行交流,讚嘆溥心畬的技藝精湛。一位老人看完溥心畬的展覽後,認為溥心畬的雪景第一、小鬼第二,筆墨精妙,無人可比。
  >>策展
  幾百張作品中篩選展品
  談到舉辦此次展覽的初衷,吳洪亮表示:“由於諸多因素,大陸對溥心畬的了解相對薄弱,很多問題也有待解決。此外,溥心畬的作品比較分散,一直是拍賣會的常客,美術館展覽的稀客。直到201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者杭春曉對溥心畬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發現,所以才開始進行展覽籌備工作。展出的作品是從幾百張作品中遴選出來的,可能不是每一件都是精品,但是每一件作品都能説明問題。”吳洪亮認為,溥心畬的研究還有很多層面沒有落實,比如他是否有繪畫老師,他是否赴德國留學及拿到雙料博士等,這都值得再研究。
  >>亮點
  十七歲作《秋山圖》引人矚目
  此次展覽由早期、上世紀40年代左右和渡海之後的三個時期繪畫部分構成。早期的作品主要來源於首都博物館,其中溥心畬1912年創作的藏于首都博物館的《秋山圖》頗受人關注。吳洪亮分析,這是目前能夠確認的溥心畬的最早的山水畫作品,當時溥心畬年僅17歲。“這件作品與溥心畬後來的繪畫及其書法風格相差甚大,題跋是我從未見過的,這是他自述‘我始居馬鞍山戒臺寺,馬鞍市時習畫,初習四王,後覺四王偏鋒,不含蓄,就轉學馬夏。’的證據,同時對於厘清溥心畬始習畫的時間也十分重要。”吳洪亮説。
  此外,一幅1916年所作的藏于吉林省博物院的《白衣大士像》是溥心畬21歲所作,被視為溥心畬早期人物畫作品的範例。吳洪亮表示,其中首都博物館收藏的“子才”上款的作品,雖然“子才”這個人大家還並不了解,但是通過此次展覽是研究的一個開始。
  “嘉榞”上款勾勒渡海前狀態
  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多幅“嘉榞”上款作品亮相成為本次展覽的又一特色,這批作品是大收藏家、鑒定家張伯駒在吉林省博物院的時候經過一次遴選進行選擇的。
  吳洪亮回憶,唐明哲《我所知道的溥心畬》中記載,1947年溥心畬在杭州受到時任浙贛鐵路局局長侯嘉榞的接待。這批作品就是在那時創作的,《鮑照詩意圖》《奚官調馬圖》《松隱圖》《秋山訪友圖》《湘帆圖》就是其中的點睛之筆。“從作品來看,可見嘉榞還是喜歡很精緻的東西,這也説明溥心畬生活的另一側面並建構了他渡海之前作品的狀態。”
  在此次展覽中,溥心畬渡海後的作品多來自私人藏家,其中大部分源於溥心畬夫人李墨雲。在晚年作品中,吳洪亮最喜歡《指紋牧牛冊頁》《陶詩畫冊》等作品,其中《陶詩畫冊》題跋寫有“陶詩畫冊十二幀自藏,絕不送人”,吳洪亮解釋這是溥心畬常“將得意之作”自藏。
  《鬼趣圖冊》將小鬼身體的絨毛感以及輕盈、怪異表現得出神入化,吳洪亮笑稱,要是去掉背景,會讓人誤以為是一個個很酷的朋克少年。
  圖稿與紀錄片構建立體展覽
  除了這三個部分的作品外,展覽還結合了《楓林訪草堂》《山居幽賞》《枯木鳥戲》等畫稿展出。雖是草稿,但溥心畬卻毫不懈怠,並將如何賦色、施墨、調整詳細記錄下來。有的畫稿中甚至題詩,經過與作品的對比,可發現有的詩句進行了更換。吳洪亮説道,現在很多學者用一種社會學的方式進入美術史研究,會關注藝術家在當時社會狀態下遇到的問題,以及藝術家如何把這些問題在畫中得以呈現。
  在此次展覽中,還展示一部記錄溥心畬渡海後創作的紀錄片,以多媒體的形式立體呈現。“溥心畬作品風格變化不是很大,《秋山圖》後面的作品其實在他早年就已經確立了,後面就是如何畫得更好、更精緻。溥心畬為何被稱為一個堅守傳統的代表人物,這是因為在一個20世紀西學東漸的時期,他堅守他認為正確的傳統的姿態,這緣于他從小受到的教育影響,有他移民的悲涼,也有他對生活細微敏感的觸碰。他將中西很好地握在手中,堅持到底,這是我所欣賞的。”吳洪亮稱。(楊菁)

熱詞: 溥心畬繪畫作品展 北京畫院美術館 責任編輯: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