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中國網絡展覽館 > 新聞資訊

發繡:古老的藝術奇葩


發佈時間 :2012年05月14日 1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 | 手機看視頻

觀音

觀音

 發繡是蘇繡中別具一格的繡品,它以發代線,利用其本身黑、白、灰、黃、棕等自然的色體的色澤和細、柔、光、滑的特性,運用滾針、纏針、接針、切針等不同針法刺繡作品,圖象生動,文雅,針跡細密,對比鮮明,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與絲繡相比,發繡還有耐磨耐蝕,永不褪色,富有彈性,利於收藏等特點。
 發繡生産製作過程十分嚴謹,從蒐集頭髮到篩發、選發、分檔、分色、軟化、退脂、加工處理等一套完整的科學處理程序,經特製後的各種頭髮,不霉、不爛、不蛀、不褪色。製作每一幅發繡作品都盡可能採用自然色,也稱原色,特殊色發,用補色來彌補,但要求達到相當的固色牢度,通常情況下一幅精製的發繡作品,採用自然色越多越珍貴。從設計、勾樣到刺繡的結束,要花費幾十乃至於數百個工日,也只完成了一大半,還要裝裱、嵌錦、配架,經過嚴格的檢驗,方能算全部完工。

 清明上河圖(局部)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發繡作品其中一個顯著特點是彈性強、光澤好,而且精細,圓潤、古樸、典雅,給人一種貼近生活,貼近自然的真實美感。根據歷史印證。在眾多的繡品中,發繡是一枝獨秀,保存的時間也最能長久,英國倫敦的博物院,日本正倉院珍藏著我國早期的發繡作品就是其中的例證。發繡藝術作品的中外愛好者和收藏者也越來越多,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加,古老的藝術奇葩——發繡一定能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輝。
 在古老而絢麗的中國刺繡史上,發繡有著神奇而獨特的地位。史料考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發繡是,現存于英國倫敦博物館所藏的《東方塑像》,相傳為南宋皇帝趙構之妃劉安所繡;早期發現的發繡還有,日本正倉院所藏《彌勒佛》像,出自明代韓希孟之手;《唐宋元明名畫大觀》影印本中的《滕王閣圖》和《黃鶴樓圖》係明代夏明遠的兩件發繡;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明代嘉靖年間《倚琴佇月圖》,以及成都文殊院藏有清代道光五年陜西總督楊延春之女的《水月觀音》等,均為傳世珍品,被後人譽為“細若紋睫,侔于鬼工”的神來之作。
 古代中國人視頭髮如生命,既有“肌膚毛髮,受之父母,不可損傷”之古訓,又有魏武帝曹操“割發代首”的傳説,只有民間女子向情人表示愛情堅貞不渝時,才會以“青絲一縷”相贈。到唐代佛教鼎盛時期,虔誠信女方開始用自己的秀髮,在絲絹上繡成觀音或如來,朝夕頂禮膜拜,這便是最早的發繡了。發繡由於選材及題材等原因,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在2005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元、明時期的發繡精品《十八尊者冊頁》被眾多買家看好,最終以人民幣五百多萬元成交。
 “蘇瑩”發繡是蘇州市蘇瑩發繡工藝有限公司推出的品牌産品,由國家工藝大師、蘇州民間工藝家、專業設計師製作設計圖案,刺繡工藝師指導繡工繡制而成。專業生産高檔發繡産品。形成從設計到生産一整套嚴密的質量管理體系,保證了産品質量。 

維摩演教圖

維摩演教圖

 維摩演教圖(局部)

 蘇瑩發繡工藝有限公司的藝人們積極革新,在發繡技術上,從"雙勾"基礎上發展為"暈色",不但能利用黑白兩種發色繡制"雙鉤"白描形式的繡品,而且能利用頭髮的棕、黃、淺、灰等多種自然色相和色階,以暈色的方法,繡制具有明暗關係的精美畫面,使之具有水墨畫的韻味,達到"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藝術效果。同時蘇瑩公司的藝人們還大膽運用滾,施,纏,套和虛,實等多種針法,在藝術挖掘上,不斷推陳出新。近年來,公司成功地繡制了《維摩演教圖》,《八仙過海》,《八十七神仙卷》等多幅作品,每一幅都物象生動,神態逼真,備受國內外客人的青睞。其中《維摩演教圖》已被蘇州市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
 發繡用料之奇,描繪之精,作品的清靜色雅,永不褪色,人們都以其罕見為貴,饋贈賓友。發繡越來越廣泛地得到中外人士的歡迎和喜愛,被世界各地的藝術鑒賞家譽為"天下一絕"。

 

 

北京藝博會金獎證書

北京藝博會金獎證書

蘇州民間工藝家證書

蘇州民間工藝家證書

收藏證書

收藏證書

熱詞: 發繡 蘇繡 蘇瑩發繡工藝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