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中國網絡展覽館 > 今日熱點

會展經濟:"唐僧肉"還是"止痛片"?


發佈時間 :2012年02月15日 11: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貿易報 | 手機看視頻

  近期,會展業將有幾件大事引起業界的關注。按時間順序依次為:215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三期擴建工程竣工,展館規模超過20萬平方米;223日,國際展覽業協會(UFI)亞洲研討會將在深圳召開,這是該研討會首次在中國內地城市舉辦。
  
當下,要預訂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展館檔期,至少要提前1年甚至幾年以上。為什麼上海周邊其他城市的展館都在不遺餘力地爭取展會組織方落戶,而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卻要排隊預訂呢?首先,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展館場地,而不是地標性建築物;其次,展館的設計為展會期間展品進出做了預案;再次,展覽場地的空間足夠大,且不分樓層;最後,被展會組織方們認為是最實用、最好用的展館。當然,需要提出的是,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有德國三大展覽巨頭的投資背景。其實,很多城市的展館設計也都是邀請國際設計師設計的,外觀設計不能不説具有視覺衝擊力,但展覽的實用性卻成一大致命傷。
  
近年來,各地展館建設過多、過熱,成為會展業界談論不衰的最大話題之一。儘管很多展館建成後都淪為太空館,但各地政府建設展館的熱情依然不減,無論是三線城市,還是一線城市,都認為有了展館硬體設施就意味著機會,卻沒有意識到潛藏的風險。令人深思的是,大投入、大展館、大型活動未必能帶來高收益,這是中國會展業面對的最殘酷的現實。
  
本月下旬,國際展覽業協會亞洲研討會首次在中國內地召開,業內猜測,中國會展業或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會展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但縱觀這幾年,一些知名品牌展會除了規模增長外,國際化程度不但沒有增長,反而受全球金融危機的拖累,國際展商出現了下降趨勢。
  
早在2005年首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上,國務院前副總理吳儀就提出了會展業的四化:法制化、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一路走來,多數由各地方政府主辦的展覽項目,國際化水平不足已是不爭的事實。由於政府參與度過高,各地會展業出現了嚴重的規模虛高、數據虛高的假象。在政府的行政干預下,參展企業成為唯一的受害者。很簡單,若企業這期間剛好參加行業內的專業知名展會,參展效應可能是政府主導型會展活動的數倍。即便是政府不收取攤位費,還給予資金補貼。在政府機構看來,政府是在施予,企業應該感恩。但請換位思考,如果是不知名的中小企業,政府還會免費提供攤位和補貼嗎?當然不會,政府需要那些知名的企業撐門面,這是公開的遊戲規則。
  
在製造業不景氣時,各地政府便更加看好會展業,並希望會展經濟能成為新的增長點,這是近幾年來各地政府間最大的共識。問題的根本在於,各地政府一致認為,舉辦會展活動將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前幾年甚至還大肆渲染19的拉動效應,即舉辦一個展會,將拉動相關9個行業的發展。試問:若區域既沒有産業優勢,也沒有市場優勢,又拿什麼來發展會展業呢?那麼,中國會展業改變現狀的難度在哪兒?難在各地政府只想著利用會展活動造聲勢,缺少像打造聲勢那樣,考慮會展項目如何産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是時候放手,還會展經濟於市場了。政府不是萬能的,在沒有産業和市場優勢的前提下,政府財力撥款舉辦的會展活動只能是短期行為,會展經濟不是唐僧肉,更不是止痛片。
  
會展業作為現代服務業,若想大力發展,政府只有為發展會展經濟提供必要的服務,才能營造好的會展環境。(伊宇)

熱詞: 會展經濟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 責任編輯:侯怡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