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中國網絡展覽館 > 今日熱點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成果大展開幕式


發佈時間 :2012年02月07日 10: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成果大展開幕式剪綵儀式 中國經濟網 李冬陽/攝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成果大展開幕式剪綵儀式 中國經濟網 李冬陽/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26日訊(記者李冬陽) 25日下午3點整,文化部等16個相關部委共同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成果大展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開幕。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路甬祥、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文化部部長蔡武等有關領導出席了大展開幕式。

  此次大展以41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為主,從全國精心選取了188項在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類項目參加展覽,邀請了近170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現場展示精湛技藝,展出珍貴實物近2000件。

 

文化部部長蔡武發表重要講話 中國經濟網 李冬陽/攝

文化部部長蔡武發表重要講話 中國經濟網 李冬陽/攝

“大展”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開幕 中國經濟網 李冬陽/攝

“大展”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開幕 中國經濟網 李冬陽/攝

展館外數百人觀看“非遺”表演 中國經濟網 李冬陽/攝

展館外數百人觀看“非遺”表演 中國經濟網 李冬陽/攝

正在表演的某“非遺”項目 中國經濟網 李冬陽/攝

正在表演的某“非遺”項目 中國經濟網 李冬陽/攝

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入口 中國經濟網 李冬陽/攝

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入口 中國經濟網 李冬陽/攝

  

 26日是元宵佳節,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節日文化生活,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工作深入開展,文化部與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旅遊局、宗教局、社科院、文物局、中醫藥局等13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以及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於201225(正月十四)215(正月二十四)元宵節期間(214日下午停展半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舉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成果大展”(以下簡稱“大展”)

 25日下午3點整,大展開幕式在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門前廣場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路甬祥和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文化部部長蔡武、副部長趙少華、部長助理高樹勳、科技部副部長王偉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武寅、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丹珠昂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工程師陳重、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負責同志、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卞晉平和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魯煒同志出席開幕式,共同為大展開幕剪綵,並觀看了重慶銅梁龍舞、廣東醒獅、浙江九獅圖、山東海陽秧歌、北京京西太平鼓的精彩演出。開幕式後,各位領導同志還興致勃勃地參觀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成果大展。

 開幕式上,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魯煒同志作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來自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藏族傳統編織挑花刺繡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楊華珍作為參展單位代表作了發言。阿壩藏族羌族是地震災區,面對地震帶來的重重困難,她與災區的藏、羌婦女一道,搶救、徵集、保護了3000余件傳統藏羌織繡作品,同時在汶川、北川、成都等地舉辦培訓班,傳播、傳承藏羌織繡技藝。近來又採取“協會+傳承人+公司+農村合作社”的模式,在汶川映秀鎮組建了“中國汶川藏羌繡傳習所”,通過培訓,帶動了1200余名農村婦女實現了“居家就業、在家致富”。

 文化部蔡武部長髮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下,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已初步構建起符合我國國情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體系。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成為新時期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蔡武指出,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中,文化部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産自身特點和內在規律,積極探索科學的保護方式和方法,對瀕危和傳承困難的代表性項目,採取搶救性保護的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集中、特色鮮明、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區域,採取整體性保護的方式;對部分具有生産性質和特點的代表性項目,採取生産性保護的方式。

 蔡武指出,生産性保護方式統籌協調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産自身傳承發展的規律,不僅有利於增加傳承人和當地人民群眾的收益,提高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積極性,而且能夠促進文化消費、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文化部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生産性保護工作,此前,命名公佈了第一批4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樹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的典型,並將印發《文化部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的指導意見》,為開展生産性保護工作提供科學指導。

 蔡武強調,這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成果大展,是文化部等部門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具體措施,目的是在總結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基本經驗、做法的基礎上,集中展示各地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取得的豐碩成果,引導全社會充分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的意義和內涵,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健康深入開展,同時,豐富節日期間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這次展覽對於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方針,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的獨特優勢,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深入開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也將做出積極的貢獻。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成果大展以41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為主,從全國精心選取了188項在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類項目參加展覽,邀請了近170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現場展示精湛技藝,展出的珍貴實物近2000件,分為繪飾生活、文明天下、摶泥成器、點石化金、鍛造輝煌、品味醇美、經緯天地、錦繡人間、懸壺濟世和春色滿園十個展示部分。這是迄今為止文化部等部門組織的規模最大、展示門類最為齊全、技藝最為精湛、作品最為豐富的一次非物質文化遺産大型展覽展示活動。為烘托節日氣氛,展覽期間還將在新館門外廣場舉行舞龍、舞獅、秧歌等具有濃郁節慶氣息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精彩演出。

 參加開幕式的還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文化局主管非物質文化遺産處室負責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成果大展參展單位負責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有關專家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代表及首都各界群眾等,近1000余人。

熱詞: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 生産性保護成果 開幕式 責任編輯:侯怡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