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老字號》 第一季


  1月28日22點,大型人文紀錄片《中華老字號》第一季將在CCTV4開始播出,用6集的篇幅,為廣大觀眾講述全聚德、六必居、瑞蚨祥、內聯陞、戴月軒等11家中華老字號的傳奇故事和文化內涵,揭開紅都製衣、大北照相館等曾為國家領導人製衣拍照的老字號的神秘面紗。

播出時間:1月28日-2月1日 2月3日 首播:22:00
簡介

瑞蚨祥·腰身


  瑞蚨祥的定制旗袍,要經歷設計、量體、剪裁、縫紉、繡花、盤扣和熨燙數到工序,每一個工序都是為了將旗袍製作的更合體、熨貼。

六必居·醬藏


  出門7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六必居建立伊始,除了茶,其餘全賣。“黍稻必齊,曲蘗必實,湛之必潔,水泉必香,陶瓷必良,火齊必得。”是今天六必居醬園的守則。以黃瓜、苤藍、藕片、豇豆、甘露、銀苗為原料,並配以核桃仁、杏仁、花生仁、薑絲等繁多的輔料,醬菜看似不起眼,也可以做得很精緻,登得宴席。六必居400多年的商業秘密,不過是實惠,奢侈的是在時間中的堅守。

大北照相館·記憶


  對於很多老北京家庭來説,每年來大北拍一張全家福,早已成了傳統。不過,大北照相館還有一項特殊的工作任務,那就是每當國家有重大會議或活動時,參與給國家領導人拍攝大合影。一張張面孔,一個個瞬間,多少鮮活的記憶已成往事。光與影交織,在這尺寸之間將時間凝固、將記憶永存。

琺瑯廠·尋藍


  一件景泰藍的製作,要經歷設計、制胎、掐絲、點藍、燒制、磨光、鍍金等數十道工序。為了將“美”發揮到極致,琺瑯廠的設計師,為了找到他們心中的作品的樣子和配色,他們不會有一點的妥協。

倣膳·精細


  倣膳飯莊,以模倣禦膳而立名,從創立起至今,他們一直保留著禦膳精細製作的過程。豌豆黃、鴛鴦戲水蝦、禦袋獻寶這三道菜,是從製作、造型、擺盤三個角度,講述倣膳飯莊精細所在。

內聯升·分寸


  從內聯升開始創店之初一直延續著純手工製作,包括嵌底,绱鞋。制底這一塊,切、包、圈、納、錘,五道工序,男底35層,女底31層,將這麼多層布固定在一起,每平方寸,每平方寸九九八十一針。人手是有溫度的,制出鞋來它也是溫暖的,鞋不差分衣不差寸,這一分才3毫米,在這個3毫米之間有微弱的變化,這鞋的精氣神也在這上頭。

戴月軒·毫穎


  戴月軒的毛筆有“尖、齊、圓、健”之“四德”,這個“四德”所謂“尖”就是這個筆鋒收起鋒來像錐子一樣尖銳;“齊”,是毛鋒自然拼出來的虛齊;“圓”,講究的是,筆鬥要圓,筆肚也要圓,筆尖也要圓,這個尖圓是通過使用的時候,始終保持聚鋒;“健”,是健康的健,保證在一支筆裏邊,所有的毛都是健康的,健全的,勁挺的。

烤肉季·武吃


  從招待販夫走卒的雞毛小店,到文人雅士也會光顧的後海二層酒樓。百年間,季德彩的烤肉季還是最講究“武吃”。在特製的炙子旁邊圍幾個長條凳,凳子不用來坐,一隻腳踩在凳子上,再將毛巾搭于肩上,圍炙子邊烤邊吃,這也許就是還原了梅蘭芳先生口中的“武吃”。

護國寺小吃.京味兒


  護國寺小吃店吃到的是300年來護國寺廟會上流傳下來的滋味。喝豆汁兒必須得就焦圈兒,面茶一定要“忒兒嘍”喝,現吃現做、熱氣騰騰的護國寺小吃店裏,讓我們重溫了老北京小吃的傳統滋味。

紅都·往事


  1956年,來自上海的波緯、雷蒙、造寸等七家服裝店遷到北京市東交民巷,合併為紅都。技藝精湛的上海裁縫師傅們也一併遷居到了北京,其中就有田阿桐。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穿著的中山裝,就出自田阿桐。他為毛主席製作中山裝靠的是一雙好眼力,以目測代量體,憑藉記憶進行設計。也就是從那時起,田阿桐和他所在的紅都服裝,就與中國的政治形象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全聚德·招牌


  全聚德烤鴨要經歷怎樣的旅程才能抵達人們的餐桌呢?一隻烤鴨的前世今生,全聚德烤鴨的鴨源全部來自於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原種鴨場,每一隻鴨子都有自己的身份證,記錄著它們從出生到成坯的全部信息。今天,中華老字號全聚德已經成為繼迪斯尼唐老鴨之後,世界上最有名的鴨子品牌,它可能是人們來到這個城市最期待的第一餐,又或許是即將離開這個城市的人們最想留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