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人物》節目預告:海天之間的工程奇跡是怎樣建成的(8月29日)

CCTV節目官網-CCTV-10 人物 來源:央視網2019年08月28日 17:07 A-A+

林鳴,1957年出生,港口水工建築專業畢業。自201012月起林鳴擔任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里。其中6.7公里長的海底隧道是我國建設的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如此浩大的海底工程,林鳴和他的團隊在摸索中前行,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級難題。

科技創新 九死一生

伶仃洋海域每天有4000多艘船和1800多次航班穿行其間,海面上航空限高不能超過120米。為方便船舶通行和飛機起降,工程師們提出了瘋狂的想法:在海面以下修建一座超長的隧道,讓這條巨龍在中間一段潛入海底,並在海中修建兩座人工島,將橋梁與隧道連接。

兩座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按照傳統的拋石填海工法施工估計要開挖800萬立方米的海底淤泥,這將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必須找出一個既環保又能快速成島的辦法。

林鳴提出了中國橋梁史上最具想象力的方案:將一組巨型圓鋼筒直接插入到海床上,然後再填砂,快速形成人工島。築島用的圓鋼筒一共有120個,每個直徑為22米,高度為50米,重約550噸。把這些龐然大物製作、運輸並固定到設計位置,對中國工程師們來説都是重大挑戰。

2011年,第一個圓鋼筒開始安裝。這項被國外專家預計要兩三年工期才能完成的人工島,林鳴和他的團隊克服重重困難,用了短短7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

 沉管安裝 舉步維艱

港珠澳大橋由橋、島、隧三部分組成,其中6.7公里長的海底隧道是我國建設的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2007年林鳴團隊與歐洲一家行業內頂級公司接觸,希望引進對方的技術和經驗。然而由於要價太高,依靠國外的技術行不通,林鳴決定走自主研發的路子。

林鳴團隊的建設方案是將沉管隧道分為33節,在岸上預製好之後,用鋼封門將兩端封閉。林鳴和他的團隊既沒有先例可循,又沒有經驗,所以每一節沉管的安裝都是在探索中前行。

在安裝第15節沉管時,林鳴團隊遭遇了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有史以來最大的困境。201411月,第15節沉管駛離深塢區,抵達指定的安裝位置。但是當潛水員下潛到安裝地點進行檢查時,卻意外發現沉管基床遭遇了異常回淤。沉管必須安裝在平整的深槽上,一旦回淤嚴重很可能會導致安裝誤差過大。

為了工程安全,林鳴決定立刻撤回第15節沉管。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林鳴動員所有的人員一起合力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

 海天之間 工程奇跡

港珠澳大橋工程已經完工了,但是林鳴卻一直沒有閒著。他想把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以及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寫成文字集結成書,給世界各國的同行們以及後來人參考。

中國的工程師們自力更生,依靠自主創新,在海天之間托舉起了一個人類奇跡——港珠澳大橋。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只有自信的國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人物》

 82915:10播出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