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190523 讓遠程醫療走近患者

來源:央視網2019年05月23日 20:17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遠程醫療這種看病的方法,對於很多人來説已經並不陌生了。簡單説,遠程醫療,就是專家醫生通過互聯網為患者做出診治。對患者來説,既看了病,又省錢省事。這份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數據,很能説明遠程醫療發展的現狀和覆蓋範圍。那麼,遠程醫療的具體效果怎麼樣?大家的感受又如何呢?

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遠程醫療中心的遠程會診室,陜西省安康市中醫院的醫生和家屬正在和這裡的專家溝通。

病情彙報的同時,北京的專家也在電腦上同步查看病人的檢查結果。情況了解清楚後,余新光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約30分鐘後,這一次會診結束了,收費600元。在安康,這種遠程交互式會診項目已經納入了新農合報銷,病人自己花費240元。

患者家屬劉玉艷説:“我在這兒也能有北京的醫生給我會診了,我覺得運氣挺好。要是我自己去北京的話,首先我不熟悉,然後去掛號,號挂上了還要等床位什麼的,拖下來拖到什麼時候,病人也等不了。”

對當地醫院的醫生來説,這也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陜西安康市中醫醫院腦外科醫生陳向榮説:“這個病人有一個特點,包括我們三級醫院也是散發的不是一個常規疾病,我們決策出現了困難,作為上級醫院醫生專家,他這方面了解非常多,他給我們提出非常具有建設性意見。”

以大型三甲醫院為龍頭醫院,充分利用優質醫療資源,開展遠程醫療服務,這是目前我國遠程醫療服務模式中主要的一種。看起來,這既方便了患者,又幫助了地方醫生,應該非常受各地醫院歡迎,但是事實卻並不完全如此。

作為國內開展最早、也是目前遠程醫療服務量最大的醫院之一,解放軍總醫院與各地1300多家醫院建立了遠程醫療網絡,每年的會診量為12000多例,平均一家連10例都不到。

安康市中醫院每年向解放軍總醫院申請的遠程會診大概在三、四十例左右,和醫院每年60萬的總門診量相比,這個比例也非常小。

在我國的就醫傳統中,醫生見到病人,望聞問切,才能算是給病人看過病,但在現代醫療過程中,類似神經內科、腫瘤、骨科等病種,如果檢查做得準確、當地醫生對病史掌握全面,那麼即使遠在千里之外,專家也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但是,目前我國各個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並不能互相訪問,基層醫生們需要把病人的信息、檢查內容等重新填寫和上傳。對已經工作很繁忙的醫生來説,是一個不小的工作量,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基層醫生申請開展遠程醫療的積極性。

安康市中醫醫院遠程醫療中心主任王道軍説:“要準備很多資料,一個會診過程是20分鐘,半個小時,他需要準備時間大概需要三四個小時準備資料。”

如何打通電子病歷在醫院間的共享,是促進遠程醫療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技術基礎。

而在上級醫院看來,比技術問題更難解決的,是下級醫療機構申請遠程醫療的意願。

解放軍總醫院遠程醫學中心主任張梅奎説:“三級以上的醫院對遠程會診沒有需求,或者需求不大。有些地方醫院和患者發生了糾紛,會把這個病例推送到301來開展遠程會診,所以我認為把我們的專家當法官。還有就是醫生重面子,我認為如果請301會診,是不是我的水平不夠,也有存在這種情況。可能還有一種,人家認為我能解決患者的問題,但是看你怎麼樣來認知這個問題。”

那麼,在醫生願意開展遠程醫療、需求大的地區,是否使用的頻率就會高呢?

張梅奎認為,一些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對遠程醫療需求大,但是目前沒有打通最後一公里。困難在於,一個是技術層面,另一個是鄉鎮衛生院和301這種大醫院之間的專家和醫生之間的,包括語言方面、知識的認知度、患者的認知度,包括病例提交等,都有很大的差距。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推進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全國所有醫療聯合體和縣級醫院,並逐步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延伸,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效率。一些地方政府構建起統一的遠程服務平臺開展遠程醫療服務,以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為核心,覆蓋包括鄉鎮、社區衛生院在內的醫療機構,那麼,這種模式又如何呢?

遼寧省鳳城市通遠堡衛生院正在和鳳城中心醫院進行一次遠程會診,這是一位呼吸困難入院的患者,衛生院給他做了基本的治療後沒有好轉,因此,需要上級醫院醫生給出診斷的意見。

鳳城市政府為當地的醫療機構提供了一套遠程醫療系統,支持鳳城中心醫院與各基層衛生院的聯通。但是目前只支持視頻通話,一旦需要查看檢查結果,就只能拍照後通過聊天軟體發送給對方。

遼寧鳳城市通遠堡中心衛生院黨總支書記、院長王海新説,儘管需求量大,但是因為設備、藥品缺失等問題,目前遠程醫療只能滿足一部分危重病人的急救處理的需求,後續病人可能還需要到上級醫院接受治療。而在另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的實踐中,即使配備了相應設備,基層專業醫務人才的缺失也讓遠程醫療的效果打了折扣。

針對這樣的情況,一些基層醫院與區域內有影響力的醫院結成醫聯體,以此為依託,實現跨院區的患者信息共享、醫生協同工作,提升基層的醫療能力,這成為目前第三種主要的遠程醫療模式,其中,遠程影像會診是最常見的形式之一。

在遼寧省鳳城市鳳凰醫院的超聲檢查室,一位心臟病患者做檢查時被發現有些棘手,因此,他們在兩個小時前聯絡了遼寧省人民醫院超聲科的醫生,申請進行遠程影像會診。

經過將近20分鐘的檢查,遼寧省人民醫院的超聲專家給出了自己的專業意見。

從2018年12月開始建立遠程醫療合作後,鳳凰醫院現在每個月向遼寧省人民醫院發起的遠程醫療申請量都在十幾例以上,費用都是免費的。

目前,一些在區域內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的醫院,在自己找第三方公司搭建完遠程醫療平臺後,基本是自掏腰包以免費的形式來開展,更多是作為上級醫院對下級醫院醫療幫扶的一種手段,但是在這些已經從遠程醫療中真正受益的下級醫院看來,如果只是作為幫扶而存在,遠程醫療的可持續性堪憂。

遼寧鳳城市鳳凰醫院超聲科主任翟立業説:“對方也非常忙,今天動員了一個副院長,一個科主任,這種如果經常的話,不是很容易能辦到的事兒,不能白服務,一回兩回可以,長了那哪兒可以?”

而從一些上級醫療機構醫生的角度來看,在遠程醫療中,如何界定醫療責任,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從2014年開始,國家衛健委先後印發了《關於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遠程醫療信息系統建設技術指南》《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等指導遠程醫療發展的文件和通知,對開展遠程醫療服務機構、人員、設備的基本條件,遠程醫療服務流程及要求,管理要求等作了明確的規定,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導和解決目前遠程醫療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國家衛健委遠程醫療管理與培訓中心辦公室主任盧清君表示:“比如我們在使用數據的時候,會有相應的審批的過程;比如對於遠程醫療來説,它是一種會診形式,那麼這樣他的醫療責任當然是邀請方的醫院和醫生來承擔主要責任,從長遠來講,實際上國家政策現在也鼓勵建立這樣合理的物價和收費機制。”

在專家看來,落實這些規範只是開始,要讓遠程醫療真正叫好又叫座,各方在規範開展的同時,更需要改變思路,真正接受遠程醫療,給傳統醫療服務模式帶來的改變。

盧清君表示:“如果我們基層醫療的能力提升以後,獲得患者信任,更重要是給患者能真正把病治好,這樣的話這些病人就不出來了,三甲醫院的這些專家們,也就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究疑難病,和這種二級醫院,以及基層醫院分工協同的這樣一個格局。”

根據不完全統計,遠程醫療對整個醫療服務效率的提升在25%以上。從醫改角度看,遠程醫療對落實分級診療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現在看,遠程醫療還有一些腸梗阻亟需打通。如何讓遠程醫療真正成為大家都能接受的醫療行為,不斷完善硬體設施和軟體設計,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9年05月23日 20:17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遠程醫療這種看病方法,對於很多人來説已經並不陌生了。簡單説,遠程醫療就是專家醫生通過互聯網為患者做出診治。對患者來説,既看了病,又省錢省事。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22個省份建立了省級遠程醫療平臺,全國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了所有地級市和1808個縣(縣級市)的1.3萬餘家醫療機構,其中包括所有國家級貧困縣,這很能説明遠程醫療發展的現狀和覆蓋範圍。(《焦點訪談》 20190523 讓遠程醫療走近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