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著陸
在經歷長達26天的太空跋涉後,
2019年1月3日早上,
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距離月面15千米的軌道上,
朝著預定著陸點南極-艾特肯盆地飛來,
要迅速降落在深度-6000米左右的馮·卡門坑之中。
為了保障著陸器下降過程中不會撞到山上,
嫦娥四號採取了類似于定點跳傘的方式,
幾乎是垂直往下降落。
最終,嫦娥四號準確降落在月球背面預選著陸點,
並傳回成功降落月面的影像。
古老月背的全景風貌,
開始逐漸展現在世人眼前。
人類在月球背面的第一行印跡
嫦娥四號的成功著陸,
是人類一個航天夢想的成功“落地”,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
嫦娥四號還將在月球上大顯身手。
2019年1月3日15時07分,
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分離開始。
22時22分,
巡視器到達月面。
隨後“玉兔二號”向前行進,
留下了人類在月球背面的第一行印跡。
就像阿姆斯特朗的腳印一樣,
這行印跡將永久留存在這裡。
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
接收遙遠天體發出的電波信號,
是研究天體的重要手段。
但地球大氣層中的電離層,
就像一個巨大的鍋蓋,
阻擋了射向地球的低頻電磁波,
電波的某些頻段在地球上是無法接收到的,
而大氣層外的衛星是可以接收到的。
但地球周圍大大小小的人造衛星,
也會産生電磁噪聲。
月球,恰好可以擋住來自地球的電磁波,
那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
就可以安靜地接收來自宇宙的電磁波。
2019年1月4日,
嫦娥四號攜帶的低頻射電頻譜儀第一次開機工作。
從這一刻起,
人類的射電天文觀測開啟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
這些研究,將為今後探索宇宙起源與演化打下基礎。
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進行生物生長試驗
嫦娥四號還負有一個重大任務——“種菜”,
也就是在荒涼的月表上培育生命。
嫦娥四號攜帶了一個特殊鋁合金材料製作的密封罐,
高18厘米、直徑16厘米、容積大約0.8升。
罐子雖小,內裏卻大有乾坤。
在小罐子上層的生物艙,
棉花、油菜、馬鈴薯、擬南芥這4種植物的種子和果蠅的蛹被埋進土壤裏,
同時還有一種微生物酵母,
這6種生物被帶上了沒有生命的月球,
它們形成一個微型生物圈,
設計者希望在這裡能綻放月球上的第一朵鮮花。
2019年1月4日晚上9點開始,
嫦娥四號傳來捷報!
從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傳回的照片顯示,
一片深綠色的葉子在逐漸長大。
經過地面對比試驗,
確認是嫦娥四號在月球上“種”的棉花發芽了!
月球上第一次生長出植物的嫩芽!
嫦娥四號要執行的任務很多,
遠不止這四項人類首次。
給月球測量“中國溫度”,
得到的數據顯示,
馮·卡門坑內的最低溫度低於零下190度,
刷新了人類對月球的認知。
配備紅外成像光譜儀,
能夠幫助我們分辨出月球表面的物質成分。
搭載荷蘭、沙特、德國、瑞典的探測儀,
多國攜手探秘宇宙太空。
嫦娥四號,
帶給我們太多驚喜,
也為中國航天的探月工程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科學探索永無止境,
中國探月工程
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于實幹。
(作者:付小婧)
大型科學紀錄片《飛向月球》
播出時間:
綜合頻道:4月22日22:30播出1-2集、
24日播出3-4集、25日播出第5集
科教頻道:4月24日至28日21:30播出
4K頻道:4月23日至27日21:30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