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新春走基層】扶貧幹部楊正熙:留住鄉愁 擺脫貧困
來源 : 央視網 2019-02-16 19:14 內容簡介
[視頻]【新春走基層】扶貧幹部楊正熙:留住鄉愁 擺脫貧困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9年02月16日 19:14
  • 視頻簡介
    新春走基層,扶貧幹部楊正熙:留住鄉愁,擺脫貧困。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的黎平縣,山巒疊嶂、山水相連,當地的侗族和苗族人民自古以來就以農耕為生,很難擺脫貧困。扶貧幹部楊正熙和鄉親們通過不斷努力,讓家鄉古老的農耕文化煥發了新的生機,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也讓家鄉逐漸擺脫了貧困。

春節是洋洞村的“幫挑”時節。青年男女來到待嫁的侗家姑娘家裏幫忙挑糞,在春耕前給農田施一次最足的底肥,追求者要在勞動過程中接受來自女方家庭的全方位考驗。

“幫挑”是貴州黔東南地區一項重要的生産活動和傳統民俗。今天,它也成為洋洞村生態旅遊的一個體驗項目。讓這個傳統民俗重新煥發生機的,正是30年從洋洞村走出去的第一個大學生楊正熙。

遠離貧困的故鄉,曾經是楊正熙的父親對他最大的期待。大學畢業後,楊正熙從一個普通公務員成長為鄉鎮鎮長、鎮黨委書記。但在這期間,他也憂心地看到故鄉的改變。

每一顆種子都有它獨特的基因和價值,為了能把這些種子保留和傳承下來,楊正熙在2012年自願辭去了鄉鎮黨委書記的職務,當了一名普通的科技特派員。他四處奔波,幾乎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用三年時間收集了近200個農業物種。在他主持建成的黎平種子博物館裏,我們見到了很多黔東南地區獨有的稻種。

在楊正熙看來,利用好這些寶貴的種子,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才是家鄉擺脫貧困的希望。他主動向縣領導申請,回到洋洞村成為一名扶貧幹部,成立了村民入股、集體分紅的“有牛農業合作社”,在他找到的200多個農業物種中優選了6個稻穀品種,讓合作社的農民以生態農業方式進行種植。

在楊正熙的倡導下,洋洞村打造了牛、稻、魚、鴨共生共養的循環生態農業模式,讓青山綠水重新煥發了生機,同時也實現了農民增收。

如今,洋洞村的上千戶農民加入了“有牛農業合作社”。每到春耕季節,千牛同耕的生態農業景象讓很多遊客慕名而來,洋洞村的牛棚客棧和鄉村旅遊也成為一個農民創收的新亮點。

編輯:趙延靈 責任編輯:
全部評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