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哥跑的不是馬拉松,是想戰勝自己

CCTV節目官網-CCTV-10 四十年四十個第一 來源:央視網2018年12月13日 21:07 A-A+

致敬改革開放四十週年

大型紀錄片《四十年四十個第一》

12月13日晚21:45 CCTV10播出第三、第四集

第三集:第一次舉辦國際馬拉松賽

馬拉松,愛琴海邊的希臘古城

作為運動,意味著挑戰人類體能的極限

1981年,北京第一次舉辦國際馬拉松賽

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

一如即將參加比賽的少年

在這個初秋的清晨

奔跑,一往無前

37年前的北京,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早上四點多鐘起床,開始一天約三十公里的長跑訓練。

 

  

 

他們中,有來自食品廠的工人,有來自醫藥公司的倉庫保管員,可能訓練結束後還要回到崗位上繼續工作,他們是曾經在各種長跑比賽、運動會裏脫穎而出的“跑步尖子”。

 

 

當時國家體委決定,1981年9月,在首都北京舉辦一場國際馬拉松賽。組委會從各省區市中挑選了59名長跑健將,成立了這支集訓隊。而對於什麼是“馬拉松”,很多人還知之不詳。

 

 

至於北京當時很多市民,聽到“馬拉松”一詞,更是一臉茫然,有的還不禁問上一句,不許馬車進城啊,怎麼會有馬拉松呢?

當時,還有人把體育運動看成是一種消耗體力浪費能量的行為。“你都吃不飽,為什麼還要去跑步呢?”

在這樣的環境下,這群名不見經傳的長跑愛好者一步一個腳印,探尋著中國的馬拉松之路。

 

 

1981年9月27日,這群從全國各地召集起來的59名長跑運動員,與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芬蘭等12個國家的26名外籍運動員齊聚在天安門廣場。近百萬北京市民涌上街頭。上午11點05分,中國舉辦的第一屆國際馬拉松賽,在發令槍的槍聲中正式開啟。

 

 

全北京沸騰了!這些踩著改革開放時代節拍的人們,即將奔向一個新的起點。

這場比賽最後由瑞典選手埃裏克斯松塔爾,以2小時15分20秒摘得了冠軍,中國選手的最佳成績2小時26分3秒,由來自雲南的彭家政跑出。

 

 

從此,北京國際馬拉松成為北京的一張體育名片,每年秋季準時開賽。

1981年,北京國際馬拉松首次舉行,參賽人數為85人。

2018年,第38屆北京國際馬拉松,參賽人數達3萬人。

 

 

跑步不再是一種“浪費糧食”的“奢侈”,馬拉松已經成為全民健身的象徵:

2017年,全國共舉辦了1102場馬拉松賽事,498萬人次參與到了這項全民運動中。

2016年,中國體育消費規模達1.5萬億元。

 

 

馬拉松賽事火熱的背後,離不開中國經濟實力的穩步提升,蘊含了人們對健康生活的積極追求。

以下是幾位參加2018北馬選手的心聲:

“給自己設置一個目標,努力去完成!”

“我願意為了我的夢想,在這條路上克服所有的艱難險阻。”

“所有要挑戰的要戰勝的只有你。”

 

 

一場場賽事,一條條賽道見證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巨變。馬拉松成為了一張張展現中國城市風貌的名片,激勵著改革路上的中國人不斷前行,全民健身的理念讓中國人活出健康、活出自信。

 (作者:劉書會)

 

1978年至2018年,

我們經歷了無數個“第一”,

四十年,哪一個瞬間讓你終生難忘?

讓我們來一場時光之旅,

回味那些改變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收視TOP榜
860010-111909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