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如何解決科技創新中存在的“虛胖”現象?

CCTV節目官網-CCTV-2 中國經濟大講堂 來源:央視網2018年11月19日 10:05 A-A+

2013年我國研發經費總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二位,至今連續六年增速保持世界領先。2017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13%,再創歷史新高,提升至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但是,基礎研究經費佔比僅為5.5%。這些數據背後是我們科技創新怎樣的軟肋?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聯辦財經研究院專家許善達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談到,讓企業提高科技創新的質量,就要增加真正帶有發明性質的技術創新,更要加大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的投入。 

嘉賓簡介

許善達,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聯辦財經研究院專家。上世紀九十年代他曾參與中國分稅制改革方案的設計和執行,推動國家多項稅制改革,2006年他主持的“金稅工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我國財稅領域的知名專家。近些年,他研究宏觀經濟、金融等領域問題,組織參與多項重要調研,為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許善達深入分析了我國企業科技創新的現狀以及存在的短板等問題。

一 我國企業創新的內在動力不足

第一、我國企業專利申請授權數最多,但有一個核心問題,在提交申請的專利裏面,實用新型專利佔60%,外觀設計專利佔20%,發明專利只佔18%。而在日本,發明專利佔84%,實用新型專利佔3%,外觀設計專利佔12%。這就説明,我國大部分企業研發的成果質量還不夠高。

第二、我國企業中,只有8%的研發人員具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那麼,碩士生、博士生畢業以後都去哪兒了?90%以上的碩士、博士還是到了科研機構,到了大學。我國企業整體比較缺乏高層次研發人員。

第三、我國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到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只佔了全部研發經費的百分之三點幾,而發達國家都是在50%以上。僅僅要靠百分之三點幾的經費,想做出高科技創新成果,是不可能的。從這個角度講,我國的差距還真的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彌補的。

二 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資源配置具有更高效率

如何將科技研發出來的東西轉化成生産力?這一點企業的效率是最高的。美國的公司,可以把它的發明很快變成市場價值、變成實際財富,而不僅僅是一個研究的成果,這點在發達國家表現得非常充分。但是,目前我國企業在創新資源配置上的作用,效率還是相對較低的。

三 企業要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

我國企業承擔的科學研究份額較少,遠不及發達國家。2016年,我國科學研究中,企業承擔了16.22%,而研究與開發機構和高等學校合計承擔了79.74%。但是,在發達國家中,企業是承擔科學研究的主體。例如,2015年,美國企業的科學研究經費佔全社會科學研究經費的比重為43.33%,瑞士企業的科學研究經費佔全社會科學研究經費的比重為59.11%,2014年,日本企業的科學研究經費佔全社會科學研究經費的比重為51.06%。這就説明,我國企業承擔的科學研究的份額,僅僅是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許善達指出,一方面,我國企業要想提高技術創新的質量,就要增加真正帶有發明性質的創新。另一方面,希望我國企業能夠在科學創新方面有所進步,這個路還比較長。但是應該早一點沿著這個方向推進,能夠更快地實現目標,才能使我國的科技創新得到有效的提升。

860010-11140564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