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181115 新疆: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來源:央視網2018年11月15日 20:05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我國新疆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歷史上這裡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中華文明向西開放的門戶和仲介。早在西漢時期,中央政府就在這裡設立了西域都護府。駝鈴陣陣,商賈穿行,歐亞交匯,民族融合,為這裡留下了多元的文化、深厚的歷史。在這裡你可以在大漠戈壁上觸摸古跡,感受歷史滄桑,也可以體驗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樣態,還可以領略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可以説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各民族文化不僅有著鮮明的特色,也為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增添了色彩,豐富了內涵。現在新疆的文化保護得怎麼樣?如何傳承和發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5日發表了《新疆的文化保護與發展》白皮書。

《新疆的文化保護與發展》白皮書對新疆的文化狀況進行了闡述,共分為六個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各民族語言文字廣泛使用、宗教文化受到尊重和保護、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取得成就、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不斷發展、對外文化交流日趨活躍,這是我國首次以白皮書的形式全方位地展示新疆文化。

新疆社科院哲學所所長木拉提·黑尼亞提説:“《新疆的文化保護與發展》白皮書,首次全面系統地概括和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新疆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與保護,堅持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推動各民族文化的現代化,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中增強文化自信所取得的成果。”

新疆歷來是多民族聚居、多種文化並存地區。各民族文化長期交流交融,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各民族互學互鑒,助推新疆各民族文化在中華文化懷抱中進一步發展。

説到語言文字,新疆是多語言、多文字地區,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繁榮發展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歷史經驗。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於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各民族發展進步。1982年,“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5年修訂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語言文字工作條例》規定“大力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各民族成員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及交往日漸頻繁的需要,積極主動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隨著網絡文化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可以溝通,才能更好地把握商機。

喀什疏附縣托克扎克鎮中心小學教師劉永娟説:“孩子們從剛開始説話發音不準,名字不會寫,字也不認識,到現在名字會寫了,話也能説了,而且能夠跟我很流利地交談了。”

學習普通話靠死記硬背,孩子們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喀什疏附縣托克扎克鎮中心小學就想到設置輕鬆的課程,比如快板。

在孩子們的影響下,父母們也跟著學起了普通話。

在新疆,中國政府鼓勵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互相學習語言文字,既要求少數民族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也鼓勵少數民族地區的漢族居民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尤其重視基層公務員、新錄用公職人員、公共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雙語學習。

新疆文化遺産豐富,中央政府和新疆地方政府不斷推進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目前,新疆有各級文物保護機構189個,文物保護網絡基本建成。截至2017年,新疆文物點9542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産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58處。文化文物系統現有博物館93個,館藏文物45萬件/套。不僅如此,新疆考古發掘的成果也是中外矚目。

眾所週知,西漢中央政權曾在西域的烏壘城設“西域都護府”,百餘年來,尋找西域都護府遺址成為考古學、歷史學者的夢想。從2015年開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新疆考古所等機構的專家通過綜合史地研究、文獻考證、遙感探物等傳統及現代研究方法,探尋西域都護府城址遺跡。

經過探尋考古專家們初步認定西域都護府遺址的地理位置就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境內。西域都護府遺址地理位置的確立,不僅是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歷史明證、國家主權的重要標誌。同時也是文化認同的關鍵地標和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産。

在新疆,不僅是文化遺産,當地的民俗也充分被尊重並得到傳承。在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以及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傳統節日,各族人民都能享受法定假期。

文化發展的核心是滿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國政府支持新疆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促進文學藝術創作和新聞出版繁榮進步,增強文化産業實力,保障公民文化權利,豐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近年來,新疆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日益提高,截至2017年,新疆有公共圖書館112個,博物館和紀念館173個,美術館57個,文化館119個,文化站和文化室12158個,有各級各類廣播電視臺(站)302個,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7.1%和97.4%,有體育場地29600個,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各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新疆作為中華文明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新疆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文化交流格局。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中國——亞歐博覽會“中外文化展示周”和“出版博覽會”等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交流品牌,近年來,新疆還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的人文科技交流。

《新疆的文化保護與發展》白皮書系統全面地展示了新疆文化的發展現狀,以及新疆文化呈現的發展趨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研究員許建英説:“新中國成立近七十年來,在我們國家中央政府和自治區政府大力努力下,新疆的各項文化事業從規模、深度、廣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同時,這種文化也呈現出了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中華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往、交流和交融。新疆文化也緊跟時代潮流,最新的文化式樣,最新的文化發展模式,在新疆都得到了同步發展,這也是非常可貴的一種發展方向,發展趨勢和發展現實。” 

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史中,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內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同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56個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中華文化就是貫穿始終的精神紐帶,是各民族的情感依託、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新疆各民族的文化用它們的獨特性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同時也源源不斷地從中華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從各民族的交流交融中汲取著發展的動力,這是歷史,是今天,也是未來。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8年11月15日 20:05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我國新疆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歷史上,這裡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中華文明向西開放的門戶和仲介。在這裡,你可以在大漠戈壁上觸摸古跡,感受歷史滄桑,也可以體驗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樣態,還可以領略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可以説,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各民族文化不僅有著鮮明的特色,也為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增添了色彩,豐富了內涵。現在新疆的文化保護得怎麼樣?如何傳承和發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5日發表了《新疆的文化保護與發展》白皮書。(《焦點訪談》 20181115 新疆:文化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