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開講啦》王田苗:偉大的智慧時代(10月13日)

CCTV節目官網-CCTV-1 開講啦 來源:央視網2018年10月12日 12:36 A-A+

隨著科技的發展,無論是工業化的機器人還是服務化的機器人,都早已從實驗室走進我們的生活,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本週《開講啦》“智慧生活”系列邀請到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王田苗。他深耕智慧機器人領域二十五載,參與並見證著中國機器人産業的飛速發展。一齣場,精神抖擻的王教授便讓主持人直呼“太帥了”,主持人還透露“王教授是北航排名前三帥的教授”。身為中國機器人領域的專家,王教授的實驗室雖簡樸,但依然給大家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一間不算大的房間裏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機器人,從小型的無人駕駛車,倣生機器魚,到各种醫療機器人等等,現在可能是某個放在實驗室犄角旮旯的東西,在未來就有可能會引起震驚世界的變革。

 
  一部科幻電影引發的機器人夢

  王教授走上研究機器人道路的契機竟是他少年時期所看的一部科幻電影,這部叫作《未來世界》的電影在他心中種下了對智慧科技嚮往的種子。博士畢業後,進入了清華大學智慧系統實驗室的王田苗開始深入探索智慧機器人的世界,常常忙到實驗室的大門都鎖了而不知,他不得不從一樓廁所的窗戶翻出去。也正是這個時期讓王教授對智慧機器人很多深奧的問題産生了極大的興趣,少年時期埋下的夢想在做項目的過程中逐漸生根發芽,他認為推動智慧機器人的研究需要緊密結合實際情景,才能有所突破。

  2013年時,為了研發無人值守機器人,年過五十的王教授自告奮勇地承擔了去南極科考的艱巨任務。克服了十多天穿越死亡西風帶時不停的嘔吐,挺過了多次十二級的暴風雪,忍受住了磁力線干擾下的長時間失眠。這次科考,他和團隊設計了一個能夠適應南極環境的機器人,他們研究的遠程遙控操作,為未來實現機器人的無人值守奠定了基礎。

  在探索機器人領域的這二十五年中,王教授也耐心地引導著他的學生,扶持年輕人們在這條路做出許多有價值的研究:他們一同研製了像人類手指一樣靈巧的軟體機器人,在王教授現場展示的視頻中,這款機器人能夠輕柔地拿起雞蛋、海鮮、甚至是鑰匙鏈。他希望學生能夠讓學習和研究成果記錄在期刊、書籍上,讓後人有所參考借鑒,或是讓研究的技術方法刻在未來有價值的産品上,能夠造福人類。

  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

  習主席曾經説過,“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在演講中,王田苗教授提到了使機器人進入工業和生活的兩個因素: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多交叉學科的進步。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增長率連續八年以20%到25%的速度增加,在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了全球的36%;服務機器人中,像掃地機器人、科教機器人、航拍機器人這樣的細分領域,中國的銷量已達世界第一;而特種機器人,如探測月球的“玉兔”機器人,潛水機器人“蛟龍號”等也在世界特種機器人的研究歷程上描繪出濃墨重彩的一筆。王教授説,機器人研究需要工匠精神,不能急於求成,另一方面,他也鼓勵年輕人開展前沿學科的交叉研究,去探索未知的技術。未來,中國的機器人産業一定能迅猛地發展,為世界作出巨大貢獻。

  機器人將變革未來生産生活

  “機器人應該去幹人幹不了的危險的事,而不一定要代替人的藝術。”王教授一上臺三言兩語便打消了主持人這兩年以來“恐懼”自己的工作被取代的擔憂與疑慮。他寬慰主持人,即使程序可以完成主持節目的基本工作,但也無法複製人類的激情和共鳴,因此像撒貝寧這樣優秀的主持人可以不必擔心。

  然而,現場有一位青年代表卻直言他的父親非常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夠被機器人取代,因為他父親是一位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劑面整形的工程師,人就是在炸藥堆裏工作,這個工作無疑于“和死神共舞”。工程師對火藥的削割稍有差池,便會引起爆炸,那麼,機器人真的能夠替代人做這種高精度的工作嗎?王教授分享,讓機器人替代人類做繁重危險的工作是一種趨勢,他也設想了幾種解決方案,並表示達到理想的成果之前科學家們應該結合場景、不斷修改試錯,未來可期。

  王田苗教授在現場帶領大家大膽地暢想未來的十年,他説在2030年前後,機器人將進入到每一個工廠,甚至還會出現無人化車間;無人駕駛汽車也會在一些特定的區域內,例如機場,醫院等為人類服務;中國將會大面積地出現醫療機器人、人造組織、器官3D打印等,在醫學界大放異彩;機器人甚至還能陪護老人,與人聊天……機器人産業還會派生出許多戰略新興産業,比如説智慧交通、助老助殘、醫療健康以及科教、娛樂等等。

  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器人對人類生活的改變將會越來越深。機器人的研究發展任重道遠,王教授鼓勵年輕人一起努力,不斷創新,去迎接和擁抱偉大的智慧時代!

860010-1119065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