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180920 浦東:敢闖敢試排頭兵

來源:央視網2018年09月20日 20:13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一條黃浦江把上海分成了浦西和浦東,有一組照片是從上海的浦西看浦東,照片上的浦東在1990年還是一個看不到任何標誌建築的爛泥渡,最高的建築是一座24米高的消防嘹望塔,而2000年最高建築是東方明珠,2018年則是上海中心。從24米的消防塔,到468米的東方明珠塔,到632米高的上海中心,28年的時間,浦東越長越高,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城市的成長和巨變。原來是“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現在浦西和浦東兩岸的房價已經並駕齊驅,浦東更是一片投資的熱土。1990年的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佈開發開放浦東,28年來,是什麼力量在推動浦東的成長呢?

這是一個普通的營業執照,但是卻有一個特別的來歷。這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張偉是一個已經加入德國籍的華人,但是營業執照上卻沒有標注“外國自然人獨資”。按規定,外籍人士不能註冊內資公司。那麼,作為一個外國人,張偉是怎麼拿到這個營業執照的呢?

張偉説,他記得開兩會的時候有一個政策讓他印象特別深,外籍人員可以享受國民待遇的身份。

張偉是2011年來到上海工作的,並且拿到了永久居留證。今年3月,他想看看他這個外籍人員能享受到什麼樣的國民待遇。

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註冊許可分局企業註冊科副科長施文英介紹説,當時他們在考慮外籍高層次人才取得了永居證之後,是不是能有一個政策,方便他們在浦東創業。

於是,一個想法推動了一項政策的出臺。今年4月,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發佈了《關於持永久居留身份證外籍高層次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試行辦法》。很快,張偉就和另外一個外籍人士領到了營業執照。他們是全國第一批領到這種營業執照的外籍人士。

先行先試,敢闖敢試,做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這正是28年前,黨中央、國務院宣佈開發開放浦東的戰略意義。28年來,浦東這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造了無數個全國第一: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家證交所、第一次在全國公開招聘幹部、第一家外資銀行、第一家合資零售企業等等。一個個第一,是一次一次破冰。那麼,為什麼浦東能創建出這麼多的第一呢?陳高宏是1993年浦東向全國公開招聘幹部時,從安徽考到浦東的,他是浦東開發的受益者也是見證人。

他認為,浦東新區所承擔的任務和深圳不一樣,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破冰之旅,要劃一條鐵絲網給它特殊的政策,但是中國的主體地區還是按照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為主。而浦東新區的開發,就是要回過頭來把計劃經濟為主轉變成市場經濟作為主體。

如果説,30多年前舉起中國改革開放大旗的深圳特區是改革的馬前卒,28年前浦東的開發開放更面臨著新的挑戰新的機遇,更表明了中國走改革開放之路的決心。

陳高宏認為浦東是一個機制創新的地方,這個新的機制是什麼?就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到決定作用。一句話,就是政府的改革要把一些管不了的、不能管的放下去。

要順應市場的需求,把政府原來管的給放下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原來政府管的事情都有政策依據也有相應的機構執行。在浦東真的能放下去嗎?在浦東要辦和企業有關的事情都要到浦東新區的企業服務中心來辦。這裡有很多服務窗口,但是沒有任何部門標識,只按數字排列,這是為什麼呢?

上海市浦東新區行政服務中心主任蔣紅軍説,這是按照政府一網通辦的要求,讓企業讓辦事人員在一個窗口辦事,避免多頭跑,多頭提交材料。

在這些窗口中,有一個特別的窗口,叫“找茬”窗口。同時,每個窗口的桌上都有一個牌子,牌子上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的追求,只説Yes不説No!窗口無否決權”。蔣紅軍介紹説,碰到與法律法規要求不符合的,材料不齊全的,這種情況不是簡單的説不行,而是要跟企業説怎麼樣才算行。

政府辦事的窗口不能對企業説“不”字,這體現了政府和企業和市場之間的新型關係,這種關係的背後是一系列機制體制的創新。在機構設置上,2014年浦東率先將原來的工商、質監、食藥監部門“三合一”成立市場監管局,後來又併入價格檢查、酒類管理等市場監管職能。在商事登記制度上,推動“三證聯辦”轉變為“八證聯辦”、“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張偉領到的這個營業執照上有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這個碼就是企業的身份證號,可以一碼走中國。

蔣紅軍説,目標就是要讓企業辦事方便,政府服務的改革目標就是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問題為導向,不斷提高辦事的便利化。

在浦東,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問題為導向作為改革的切入點,並不是一句空話。姚雪是一家美國公司在中國的負責人,這兩天,他的公司就遇到了一個問題。

中國第一屆進口博覽會,他們公司是首批報名,而且現在已經開始在準備展品進口了,他比較擔心的事就是展品的進口。

11月5日將要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目前已經有130多個國家2800多家企業確認參加。所有參展的産品都來自境外,特別是産品大部分都是直接從境外進口直接到展會現場的。

姚雪説,根據過去的經驗,這種情況下只有兩種辦法,一個是完稅,完稅之後進關;還有一種辦法就是説通過保稅,海關監管,然後到展會。這種情況下過去的操作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需要先支付一筆保證金,而且這套手續時間會很長很麻煩。

姚雪公司要進口展示的都是大型設備,他的公司在浦東的外高橋保稅區。和其他保稅區不同的是,這些設備不是躺在保稅區的倉庫裏,可以在這裡進行保稅展示。但是如果按照原來的規定,要參加展覽就需要繳納一筆保證金,或者必須完稅。當企業提出問題以後,浦東有關部門出臺了新的解決方案。

上海市外高橋國際貿易營運中心有限公司智慧設備部總監助理戚毅俊説,上海市商務委頒布的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臺證書,就是為了解決客戶這方面的問題,可以在這次進口博覽會上展示6天,展示完以後可以在園區裏進行365天不間斷保稅展示。

這對參加進口博覽會的商家來説無疑是個好消息。根據新的規定,他們公司的這些設備可以不用再繳納保證金就可以拿到展覽會上展示。更重要的是,為了展會進口的新設備,可以不用完稅直接拉到展會上展示,在參加完展會後,這些設備如果沒有賣出去,可以繼續放在公司這裡進行保稅展示。

姚雪説,這樣他可以把一些比較新的機型、新的技術帶進來參展,而不需要擔心是不是能夠馬上賣掉。

浦東開發開放28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浦東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新階段。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按照國務院批准的總體方案,浦東在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後監管等領域開展了更多的制度創新,先後有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所有這些創新在陳高宏看來,就是降門檻,拆圍墻,打破天花板。

陳高宏説,不僅要降門檻,讓人口、資源各種要素在這裡積聚起來,而且還要讓聚集起來的各種要素,能按照市場和社會信號不斷實現新的拓展、新的增長。拆除圍墻,就是讓不同的政府部門,圍繞同一個經濟發展目標,拆除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相互的邊界。

而打破天花板就是要把阻擋市場發展的天花板拆掉。在發展的同時,浦東也面臨著如何讓城市更宜居的問題。浦東有1210平方公里,552萬常住人口,這些居住在浦東的人,無論是出行還是居家過日子,也在享受著改革的福利。一大早,川沙新鎮七灶村年近七旬的村民陳老伯從家裏出發,步行五分鐘,就來到家門口附近的服務站,申請辦理就醫記錄冊。

家門口服務站的窗口服務人員將陳老伯的申辦信息登記在冊後,當場把村民的身份證和原有的就醫記錄冊交給坐在一旁的家門口服務站幫辦員,幫辦員立即前往附近由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授權的服務點辦理,從核實信息、打印完成、交給窗口服務人員,再到陳老伯領取新的就醫記錄冊,整個過程僅20分鐘左右。而在這20分鐘的等待時間裏,陳老伯可以在家門口服務站內享受各種免費公共服務。目前,像這樣的家門口服務在浦東1200多個,實現了15分鐘百姓“服務圈”。

陳高宏説,浦東新區不僅是建設了一個新城,而且探索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特大型城市怎麼實現老城改造和新區開發,一體化進行的新路,探索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下特大型城市重新振興的新路。

中國改革開放40年,浦東開發也28年了,浦東只佔上海1/5的面積,1/4的人口,但是卻貢獻了1/3的經濟總量。28歲的浦東正年輕,但是在採訪中很多企業卻把浦東的幹部,稱為拎得清的老娘舅。這是因為在遇到問題碰到困難時,浦東敢闖敢試,敢做排頭兵中的排頭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今後浦東還將繼續擔當改革開放試驗田和排頭兵的責任,為中國進一步的改革開放進行新探索積累新經驗。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8年09月20日 20:13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一條黃浦江把上海分成了浦西和浦東,浦東在1990年還是一個看不到任何標誌建築的爛泥渡,最高的建築是一座24米高的消防嘹望塔,而2000年最高建築是東方明珠,2018年則是上海中心。從24米的消防塔,到468米的東方明珠塔,到632米高的上海中心,28年的時間,浦東越長越高,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城市的成長和巨變。原來是“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現在浦西和浦東兩岸的房價已經並駕齊驅,浦東更是一片投資的熱土。1990年的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佈開發開放浦東,28年來,是什麼力量在推動浦東的成長呢?(《焦點訪談》 20180920 浦東:敢闖敢試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