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180919 織裏的一天

來源:央視網2018年09月19日 20:13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天節目我們要説的是浙江湖州的一個鎮——織裏,説它是鎮,它的面積卻超過了一個城。雖然位於浙江,但長期居住在這裡的,70%都不是浙江人。織裏人從未曾辜負過這個“織”字,織裏歷史上就以織造業聞名,“戶戶皆繡機,遍聞機杼聲”,説的就是織裏。這裡的人手巧,80年代,很多人家裏用的繡花枕套就來自織裏。現在,全國市場上超過一半的童裝,也産自織裏。有人説,織裏是出奇跡的地方,從鎮到城,從農民到企業家,改革開放40年來,織裏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來看看織裏的一天。

織裏人家的一天,大多是從燒水開始的。沈水榮在織裏鎮上做了21年童裝,每天清晨,他要提前燒好30幾個工人一天的飲用水。

沈水榮的工廠,一二層是車間、店面,三四層工人住宿。這種“三合一”的小工廠是織裏最傳統也是最多的模式。20多年來,靠著做童裝,沈水榮一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沈水榮告訴記者:“以前我們就鄉下幾間破房子,現在我們街上面洋房都買好了,我都買了三間廠房,這三間廠房現在值起來要好幾百萬,像我們這樣條件的織裏人還是挺多的。”

這裡賣的是樣衣,每天早上,街上的老闆們來這兒淘樣衣,然後回去打樣、生産。他們生産出來的童裝,大多通過這個市場銷往全國。這裡以大宗批發為主,早上9點多,正是各地客商來看貨的時間。

中國織裏童裝城負責人陸峰説,這是織裏最老的一個市場,到現在為止,這個童裝城的商戶已經達到1400多個,年銷售量穩超90億元,它的産品基本上都銷往全國各地的二級批發市場。

幾十年來,織裏的童裝産業就是以這樣的模式急速發展。1992年,湖州市政府在織裏設立經濟開放區;1995年,織裏被列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單位;進入2000年後,織裏全面推進小城市培育試點,2016年,入選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鎮。40年來,織裏從幾條老街,發展到如今25平方公里的規模,全鎮13000多家童裝企業,常住人口超過45萬。

織裏的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産業的急速擴張帶來了財富、帶來了人口集聚,同時也帶來了陣痛。“三合一”廠房隱患重重,人口集聚,各種社會問題日益凸顯。2006年,織裏一個月內兩場大火,23人喪生;2011年,織裏發生因稅引起的群體事件。當時,一個重大抉擇,擺在了織裏當地政府的面前,童裝産業,是走是留?

湖州市吳興區織裏鎮黨委書記寧雲表示:“這兩把火以後,也把我們燒醒了,我們講鳳凰涅槃,整個産業也要鳳凰涅槃,必須走轉型升級之路。”

在織裏童裝設計中心,經常有小型的童裝秀,每次,只要時間允許,童裝設計師石金會都會去看。2014年,石金會把設計師工作室從廣東搬到了織裏。4年時間,他就像上足了發條的陀螺,一刻也停不下來。

剛到織裏時,石金會的客戶不多,他需要一家一家上門,和老闆們反復去講品牌、風格、定位,而這兩年,主動來找他的客戶多了,老闆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石金會説:“以前注重的是爆款,就是説我十個款裏面,不需要多,你給我兩個款爆款、三個款爆款,我一年賺個幾十萬、幾百萬就OK了。大家都開始做自己有調性的東西、有風格的東西,做品牌的東西,所以我們的單子就會越來越多。”

像石金會這樣的設計師工作室,在織裏童裝設計中心,有20家,他們都是織裏政府以優惠政策吸引過來的。2013年,織裏新的童裝城落成。和老市場不同,這裡不賣大路貨,不做大宗批發,在這裡展示的童裝都來自織裏有品牌的知名企業。

寬敞安全的廠房、完善的配套設施、便捷的倉儲物流,這是做了幾十年童裝的張偉中做夢都想要的生産環境。2016年,織裏童裝産業示範園剛開園,張偉中第一個搬了進去。以前在街上的“三合一”廠房裏生産,他總是提心吊膽,現在覺得無比踏實。

搬到産業園後,張偉中做的童裝也變了,以前大家做的品種樣式都差不多,現在他轉型專做羽絨服,製作工藝更複雜,要求也更高。

2006年兩把大火之後,織裏當地花大力氣對所有“三合一”廠房進行了整治。他們創造性地把生産區域和住宿區域進行了水平隔離,並且在樓房外部修建了消防連廊和逃生梯。雖然經過驗證,這種方法能有效地防範火災,但是畢竟織裏的“三合一”工廠太多,又都集中在人口密集的街上,因此,2014年,織裏政府開始打造這個産業示範園,希望引導有規模的童裝企業入駐園區生産,在消除安全隱患的同時,引導産業轉型升級。

中國織裏童裝産業示範園區管委會主任馮海明告訴記者:“這個轉型升級當時考慮,是在安全的基礎上去轉型的,之後我們市政府、區政府和鎮政府統一提出三進思路,是生産進園區、交易在街區、住宿進社區。”

今天對於陳婷婷一家來説,是個大日子。孩子要上學了,開學前,學校讓帶孩子過來做個面試,以便更好地分班。

雖説這個面試不是選拔性的,等在外面的陳婷婷還是緊張得不行。直到孩子高高興興出來了,她的一顆心才落了地。

這所學校是織裏最好的一所小學,因為不是本地人,陳婷婷一直擔心孩子進不去,琢磨著肯定要找人。沒想到,事情比她想像的要簡單得多。

織裏45萬人口,像陳婷婷這樣的外來務工人員有35萬。發展童裝産業離不開人,為了把他們留下來,在織裏安居樂業,這些年,織裏政府的錢都花在了建學校、修醫院、完善公共基礎設施上。安徽歙縣在織裏打工的人多,政府就想辦法和歙縣溝通,在醫院專門為歙縣務工人員設了個窗口,他們門診和住院費用在織裏就可以結算。去年,織裏政府通過努力,又和7個省達成協定,這7個省的務工人員,在織裏的住院費用也可以異地結算。

臨近下班,織裏鎮行政服務中心還不斷有人過來辦事。很多以前要到湖州市去辦的事情,現在這裡就能辦。以前,織裏鎮的管理體制是典型的小馬拉大車,隨著這些年人口集聚,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原有的管理體制已經無法匹配了。為此,當地大膽改革,從2012年開始,湖州市和吳興區包括公安、國土、市場監管等9個行政部門,先後在織裏設立分局,下沉人員,直接為新老居民服務。2014年,織裏鎮又進一步在鎮級下面,設立了4個二級街道和兩個辦事處,把鎮上所有幹部下沉到社區,同時通過招聘補充人員,擴大管理隊伍。

寧雲説:“我們不是簡單地建立街道的問題,也不是簡單地增加一個層級,我們是把所有的力量,全部要下沉到一線,去到群眾中去。我們行政執法的、交通管理的、食藥品管理的這些職能,都下到社區,讓我們的社區幹部看得見、管得著。”

晚上的織裏依然熱鬧,白天生産的童裝,晚上都要打包運走,很多廠子要一直忙到深夜。每天,聯合路面巡查也會從白天持續到晚上。車輛違停、衛生、業主佔道、消防、流動攤販,事無巨細,看見了都要管。就是通過像這樣繡花似的精細管理,織裏才慢慢變了模樣。

這是織裏的一天,其實也是每天的織裏。每天織裏都有新的故事,新的變化。産業正在轉型,城市正在變美,在這裡工作生活的人們也越來越踏實。都説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織裏在40年的發展中,始終堅持既要見GDP,也要見人,把産業、城市和人有機融合,才能走出一條新型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的路子。這是經驗,也是示範。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8年09月19日 20:13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浙江省湖州市織裏鎮,説它是鎮,它的面積卻超過了一個城。雖然位於浙江,但長期居住在這裡的,70%都不是浙江人。織裏人從未曾辜負過這個“織”字,織裏歷史上就以織造業聞名,“戶戶皆繡機,遍聞機杼聲”説的就是織裏。這裡的人手巧,20世紀80年代,很多人家裏用的繡花枕套就來自織裏。現在,全國市場上超過一半的童裝,也産自織裏。有人説,織裏是出奇跡的地方,從鎮到城,從農民到企業家,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織裏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來看一看織裏的一天。(《焦點訪談》 20180919 織裏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