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180826 “一帶一路” 越走越寬

來源:央視網2018年08月26日 20:09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年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五週年。五年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大家在合作中各獲其利,互惠共贏,在經濟項目、民間交往、文化交流等廣泛層面都有了很多實質性的進展。這五年,“一帶一路”在建設人類共同發展和進步的百花園裏,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在單邊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抬頭的今天,“一帶一路”能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

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一場特殊的展會正在緊張籌備當中。雖然11月5日才開幕,但早在去年它就已經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熱潮,展位面積一擴再擴,比原計劃增加了30%,卻還是“一位難求”。第一屆還沒開展,就有不少國家在搶先預訂第二屆的入場券了。這就是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也是全球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博覽會。

中國將從 2018 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去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佈的。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他又強調,“這不是一般性的會展,而是我們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趙磊説:“原來我們一想到開放就想到廣交會,就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廣交會,2018年開始我們形成一個上半年和下半年的聯動機制,就是上半年4月份依然在廣東以出口為導向的博覽會和下半年在上海以進口為導向的博覽會,所以‘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不僅僅是中國人在賣東西,其實我們也需要很多國際社會優質的産品包括技術。”

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之時,中國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表明了中國支持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決心。而這也是過去五年來,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一直堅持的原則。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訪問時,相繼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正式進入人們的視野,這個倡議正是針對當時全球經濟面臨的問題。

不過,在“一帶一路”倡議剛剛提出來的一段時間裏,人們對它的內涵還並不十分了解,有人好奇,有人觀望,一些誤解也隨之而來。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以及“五通”合作重點,也就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被明確提出。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認為:“這個倡議的核心在於互聯互通,而這個通恰恰解決了此前世界不通這個重要的問題。世界病了,全球治理病了,病了很重要的原因就像一個人一樣,它不暢通了,所以這個時候中國人提出來一個核心概念:互聯互通,就是讓各個國家之間更多暢通起來,這樣才能解決當時全世界所面臨的巨大問題。”

有了頂層設計,“一帶一路”開始從倡議更多地轉化為行動。

正是在這一年,讚比亞小鎮青年齊拉的生活有了轉折。在他的家鄉,由中國電建承建的下凱富峽水電站開了工,齊拉去應聘做了司機。這是讚比亞40年來投資開發的第一大型水電站。項目建成後,讚比亞的電力供應可以比當前提高38%。而這份工作也讓齊拉的收入翻了好幾番,他攢錢蓋起了新房,還在項目上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齊拉説,不僅僅是本地人從這裡受惠,甚至其他鎮子上的人,都在這裡找到了工作。

讓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都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這是“一帶一路”倡議一直遵循的原則。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總有言論在質疑中國搭便車,而在“一帶一路”這個中國提供給世界的公共産品中,我們歡迎世界各國來搭便車,分享中國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紅利。

趙磊説:“現在我們説‘一帶一路’是要提供公共産品的,有物理聯通,比如説港口、橋梁、電站等物理聯通;同時還要提供一些理念,解決全球問題的優秀理念,比如説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還要提供制度性公共産品,我們一些制度安排也落地了,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上合組織融資平臺以及16+1機制。”

隨著越來越多項目落地,國際上對“一帶一路”的認識日漸清晰,“一帶一路”朋友圈也不再局限于原先的60多個絲路沿線國家。

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來自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的1500多名代表參會。高峰論壇形成的五大類279項成果,絕大部分已完成或可轉為常態化工作。

2017年10月,“一帶一路”建設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和黨章,進一步表明了中國推進國際合作的決心。

目前,我國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還被納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重要國際機製成果文件。“一帶一路”正從中國倡議變成國際共識。

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很多人對一些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印象深刻,像是中老鐵路、雅萬高鐵、比雷埃夫斯港、中緬原油管道等。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持續加深,又有更多項目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在俄羅斯,由中國鐵建承建的莫斯科地鐵西南線正在緊張建設著,這是中國在歐洲的首個地鐵工程。

在阿聯酋,由中遠海運參與建設的哈裏發港集裝箱碼頭二期項目已初見規模,將成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的節點性港口。

在孟加拉國,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帕德瑪大橋工程克服重重難題,已初具雛形。這是中國企業承建的最大海外橋梁工程……

幾年來,類似的基建大項目往往是大家對“一帶一路”的第一印象,但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取得了什麼成果卻不能簡單地用澆築了多少混凝土、鋪設了多少鋼軌來衡量。這些項目之所以放在優先領域,是因為它有可能給一國的經濟發展和國際合作帶來一系列化學反應。

趙磊説:“在國際關係中有個詞彙叫內鎖國,就是很多國家鎖在歐亞大陸腹地,無法享受全球化所帶來的各種福利和紅利。中東歐的捷克是內鎖國,它沒有出海口。現在中東歐為什麼合作的意願那麼強?50多條中歐班列將大西洋和太平洋聯動了,而中東歐正好是在這個腹地,每一個中東歐國家,它同時可以面向兩大洋,這就是‘一帶一路’的實效。”

王文所在的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在宣講‘一帶一路’的時候曾三次去過肯尼亞,大家對當地那條有一百多歲的米軌印象深刻。這條鐵路由當年的英國殖民者所建,時至今日,早已不能滿足當地的經濟發展需要。

王文説,只有這麼一條非常窄的軌道,這使得肯尼亞那麼好的資源、那麼好的地理位置,經濟卻沒有辦法快速發展。肯尼亞的首都內羅畢,離海邊只有470公里,但是首都的居民從來沒有吃到過當天的新鮮的海鮮。

這樣的情況如今已經不復存在。2014年,由中國路橋集團承建、連接內羅畢和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的蒙內鐵路開工,並於2017年5月31日建成通車。兩地間的運行時間從原來的動輒20多個小時縮短為4個多小時,物流成本也降低了40%。自建設以來,蒙內鐵路帶動肯尼亞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約1.5%,累計為當地直接創造了4.6萬個就業崗業。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的建設等方面積攢了大量經驗。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憑藉自身能力和有競爭力的價格,也在世界範圍內拓展了市場,併為機械設施等行業帶來了新的商機。優勢互補,激發經濟活力,讓各國可以在“一帶一路”合作中實現共贏。對於在義烏做小商品生意的商戶們來説,中歐班列的開通就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成為義烏小商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隨著線路的增多,貨物進出口總額和客戶來源都在不斷加大。

今年上半年,我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達6050.2億美元,增長18.8%。我國在7個沿線國家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多層次、多領域的人文交流合作也為沿線各國民眾友好交往和商貿、文化、教育、旅遊等活動帶來了便利和機遇。

王文表示:“我們應該對‘一帶一路’有戰略定力,要看到歷史大的趨勢,要看到歷史的潮流,歷史的潮流那就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全球化,這些互聯互通的趨勢是不停往前走的,不可能回去的,所以我認為五年的‘一帶一路’實際上剛剛開始,‘一帶一路’未來美好的前景也才剛剛開始。”

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曾説過這樣一段話:“大雁之所以能夠穿越風雨、行穩致遠,關鍵在於其結伴成行,相互借力。”的確,當今世界,歷史潮流,需要的正是“結伴成行,相互借力”。在全球性挑戰此起彼伏的今天,僅憑單個國家的力量難以獨善其身,也無法解決世界面臨的問題。雖然一路走來,“一帶一路”也遇到很多困難、阻礙甚至是質疑,但人們有理由相信,歷史不會倒退。是修墻還是鋪路,是風景獨好還是合作共贏,每個人心中都有桿秤,時間也會做出最好的證明。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8年08月26日 20:09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今年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五週年,五年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大家在合作中各獲其利,互惠共贏。那麼,這五年,“一帶一路”在建設人類共同發展和進步的百花園裏,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在單邊主義和逆全球化浪潮抬頭的今天,一帶一路能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焦點訪談》 20180826 “一帶一路” 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