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章,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名譽院長。
想要保護野生動物,就要對動物的身體、習性進行深入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最適合的保護方法。我國首位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立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資源管理專業的東北林業大學教授馬建章,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動物保護事業,尋找最適合野生動物的保護方法。
奮鬥了60多年,馬建章最為開心的事情,就是看到在他的推動下,一大批“馬家軍”遍佈大江南北,成為我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的中堅力量。學生的成就讓馬老師感到作為教師的光榮和價值。馬建章形象地將野生動物保護人才由一而十、由十而百的培養過程比喻為核裂變。而裂變後的 “馬家軍”數量不可計數,“直系”學生5000余人,加上徒孫、曾徒孫等一些“旁支”,幾乎能夠涵蓋我國所有涉及野生動物保護的領域,説馬建章是野生動物保護的泰斗,毫不誇張。
有人説幹野生動物保護這行,有點像公安局的刑偵。辦案人員在沒有看到犯罪嫌疑人實際作案過程的情況下,通過現場留下的珠絲馬跡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身高、體重等特徵。做動保也是,通過動物遺留的足跡可以獲知動物的種群數量、活動範圍等;通過糞便可以知道這個動物是否饑餓、是否處於發情期、是否得了什麼疾病……而要真實獲取這些信息,既要有細緻嚴謹的觀察力,還要有擅于思考的大腦,更要有能夠在艱苦環境下堅守的毅力和勇氣。
為了完成“三北防護林地區”野生動物資源和自然保護區考察,馬建章帶領學生跋涉11個省區,行程10萬公里,寫出200多萬字的科考成果報告,為國家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為了調查我國僅有的一批馴鹿,馬建章冒著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奔走在大興安嶺深處的林海雪原;
為了尋找賀蘭山岩羊,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多次攀爬峭壁和怪石林立的海拔2000多米的山峰;
為了獲得犀鳥的資料,他深入西雙版納,一次次直面劇毒的眼鏡蛇;
為了調查黑熊的數量,他孤身在浩良河邊被黑熊追出幾百米;
……
多年來,馬建章南征北戰,從不停歇,不知走壞了多少雙鞋,走過了多少路,經歷了多少次生死,雖然這些數字無法計量,但是他所確立的冬季大型獸類痕跡法、逆截線法等已成為北方各省區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的基本方法。
在轟動一時的周正龍紙老虎事件中,他們通過遺跡鑒定法,力證陜西省鎮坪縣不可能有野生華南虎。
在國內外2000多起重大野生動植物案件的物證鑒定中,他們檢材40余萬份,累計案值超過120億元人民幣,從未發生一起鑒定失誤。
在馬建章的推動下,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虎林園、齊齊哈爾龍沙動植物園、桃山國際獵場等先後成立,給野生動物們留下了一片片屬於它們的家園。而“馬家軍”參建的保護區更是不計其數。
因為熱愛,儘管傾盡一生。馬建章依然在保護野生動物的路上幸福前行。
一輩子傾注于做一件事的人,是幸福的。這種幸福不是描述出來的,而是用付出的青春、流走的歲月一點點證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