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180624 戴南:不銹鋼名鎮轉型之痛

來源:央視網2018年06月24日 20:06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江蘇泰州的戴南鎮,被稱為中國不銹鋼名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裡的不銹鋼産業越做越大,但問題也積累得越來越多。當地企業普遍採用國家早已明令禁止的中頻爐,用廢鋼熔煉不銹鋼,幾乎是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不僅屢禁不絕,而且越來越多。為了落實國家對於鋼鐵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久前,當地一夜之間將幾百座中頻爐拆除或關停。

5月24日,是江蘇省泰州市戴南鎮300多座中頻爐的大限之日。根據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精神,國家發改委再次發文,要求對發現使用中頻爐生産“地條鋼”、普碳鋼、不銹鋼的,要立即淘汰,堅決查處,絕不姑息。緊接著,江蘇省和泰州市也相繼發文,要求在5月24日全部拉閘斷電,企業主自行拆除中頻爐。

這一次泰州市對部際聯席會議精神執行堅決,對於境內的中頻爐採取了全覆蓋、零容忍的態度。記者走進戴南是五月底,不少企業主已經拆除了中頻爐,還有的正在拆。

戴南的不銹鋼産業在全國都很有名氣,可以説哪有戴南人哪就有不銹鋼。在全國各地,有兩萬多戴南人回收廢舊不銹鋼,運回戴南鎮;通過300多座中頻爐熔煉,再經過精煉、鍛打、軋製、深加工,形成40多個系列1萬多個品種;最後還有2萬多人的銷售大軍,把産品賣到全國各地。這一次的中頻爐全面關停,恰恰掐斷了號稱中國不銹鋼名鎮戴南鎮的命脈。

朱文華今年53歲,30多年前,就開始接觸不銹鋼行業。他們到全國各地回收廢品,通過鐵匠爐打成鏟子、菜刀。開始還是邊角料的再利用,漸漸地,戴南人發現,利用廢舊不銹鋼進行熔煉,能生産更多的産品,也很有市場。於是在上世紀90年代,很多人家都支起了小煉鋼爐。

從鄉鎮企業到村辦企業再到個人作坊,幾年時間裏,戴南鎮有近300家小煉鋼爐開工。2001年,《焦點訪談》欄目曾經播出一期節目《無證小鋼廠》,反映的就是戴南鎮當時無序的狀況。

當時的《焦點訪談》節目是積極配合了國家環保和産業政策。1996年,國務院《關於加強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明令取締關停十五種重污染小企業。

用中頻爐煉鋼,化學成分難以調整,每一爐鋼水質量參次不齊,難以保證,粉塵和有毒氣體會造成環境污染,所以早在17年前,就已經被認為是落後的生産方式。如果當時地方政府下決心改變本地企業小散亂的局面,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或許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

江蘇省泰州市戴南鎮黨委原副書記仲元華告訴記者,鄉鎮企業改制後變成了民營企業,2000年以後是一個發展膨脹期,該停的沒有停反而更加擴大了。

地方政府砍掉了二十多家小煉鋼,可緊接著隨著市場的需求又增加了七八十戶,唯一的不同是這些小煉鋼都變成了不銹鋼製品廠,冶煉成了企業的一個生産環節,這樣就躲過了政策監管,從無證變成了有證,可冶煉環節落後的生産方式並沒有改變。

短短幾年的時間,幾乎每一家小煉鋼、每一座中頻爐的背後都形成了自己的産業鏈,而且每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定位。

上萬個品種、小批量市場定制、數萬戴南人跑出來的全國最大的不銹鋼物流市場、銷售市場、廢舊不銹鋼回收市場,讓戴南鎮成為中國不銹鋼名鎮。多年來,戴南人把精力、財力都放在了産品研發、市場開拓上,産品很豐富,市場受歡迎,但源頭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冶煉環節落後的生産方式始終沒有改變。

江蘇省泰州市戴南鎮某不銹鋼企業負責人朱文華介紹説,他們生産的盾構機上的配件,原來是從德國進口的,他們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把它做出來了。國外進口幾萬塊錢一片,他們才賣一萬多不到兩萬。

説起這個盾構機配件,朱文華感到很自豪。這些年,企業不斷研發新産品,為保證産品質量還購買了光譜儀、探傷儀等設備,甚至花鉅資與其他企業主合股,從德國購買了最先進的軋鋼設備,産品和市場越來越好。可是在他的冶煉車間,卻還在使用著一個2噸的中頻爐。

那麼,地方政府有沒有引導企業在淘汰冶煉環節落後生産方式方面有所行動呢?

2011年,戴南鎮不銹鋼産業迎來新的契機。因為戴南已經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廢舊不銹鋼回收加工産業,所以開始積極申報國家城市礦産示範基地。當時,為了讓不銹鋼産業做大做強,地方政府提出了“市場集中、熔煉集中、酸洗集中、物流集中”的目標。

不銹鋼加工需要酸洗,當時500多家酸洗廠把污水都直接排放到河道溝渠,污染十分嚴重。地方政府先後兩次動用行政力量關停了小酸洗廠,下決心投鉅資建立了污水處理廠,實現了集中酸洗。可接下來要淘汰一家一戶的小爐子,集中熔煉,卻遇到了阻力。

一家一戶的家族企業,都有自己的利益,集中熔煉,企業主沒有響應,地方政府也沒有好的辦法。如今七年過去了,記者看到的仍然村村都是産業園,家家都有小煉鋼。2015年新環保法出臺,特別是2016年以來,國家各項環保和産業政策都彰顯了去産能的堅定決心。新一任的戴南鎮黨委政府意識到300多座小煉鋼中頻爐與國家産業和環保政策嚴重不符,把集中熔煉重新提到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可這時候再想新上項目,就必須有産能指標,唯一齣路只有在政策框架下去購買。他們開車4天,跑了4000多公里去投標,下決心花大代價必須把産能購買回來。

這時候産能已經成為各地方政府和企業炙手可熱的稀缺資源,投標時,戴南鎮給出了很高的價格,但還是在競標中失敗了。

熔煉是戴南鎮不銹鋼産業的命脈,一旦失去熔煉,數千家不銹鋼製品企業就失去了原材料,變成無米之炊。5月24日,這一天終於來了。

一個窮則思變的農民,20年辛苦打拼,朱文華對自家的事業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卻從沒有像今天這樣,認真審視國家的政策。他説:“我們現在沒有任何話再去跟國家討價還價,跟我們身邊的環境討價還價,如果給我們機會的話,我們會認真思考轉型升級。”

有媒體用這樣一張圖片,昭示了戴南鎮中頻爐時代的終結。此時對戴南鎮來説,很多歷史問題在歷史的一次次機遇中沒有解決,已經積重難返。時至今日,戴南鎮鎮政府還在四處奔忙,為戴南鎮的熔煉項目尋求可能性,可是在戴南鎮,記者也發現,還有不少企業主仍然抱著觀望僥倖的心理,等待著自家中頻爐重新點火的那一天。

甚至還有的地方,有的企業,仍然在重走戴南的昨天。記者在採訪中就遇到這樣一位浙江商人,聽口氣生意做得還不錯:“我們就是專業收購中頻爐的,我買得多,現在已經拉走幾十套了。”當記者問都拉到哪了?他説,這是商業機密,還有地方讓用。

在戴南,不銹鋼産業有50多年曆史,是第一大支柱産業,還有著全國最大的廢舊不銹鋼回收利用體系。但記者不止一次聽當地人説,戴南人只會悶頭做自己的事,很少會去關注國家政策,雖然有不止一次的機遇,可以淘汰落後的生産方式,實現轉型升級,卻都一次次錯過。今天,國家在綠色發展上的決心不容質疑,落後的産能必須出局。從根源上開刀,加快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才能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同時,對不銹鋼行業來説,這也有利於提高産品質量,讓行業水準上一個新的臺階。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8年06月24日 20:06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江蘇泰州戴南鎮被稱為中國不銹鋼名鎮。不銹鋼産業越做越大,但熔煉環節卻一直在使用300多座中頻爐冶煉,屬於國家明確要求關停的落後産能。不久前,根據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精神,戴南關停了幾百座中頻爐。而此次關停對於當地來説,也是一次轉型發展、産業升級的機遇。(《焦點訪談》 20180624 戴南:不銹鋼名鎮轉型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