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法律講堂(文史版)》系列節目《大宋奇案》5月10日-5月19日播出

CCTV節目官網-CCTV-12 法律講堂(文史版) 來源:央視網2018年05月11日 11:54 A-A+

5月10日至5月19日,《法律講堂》文史版特邀許昌學院王忠燦,為您講述《大宋奇案》(8-11集),敬請收看~

 

5月10日 上元節皇帝斷案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正月十五元宵節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宋代稱元宵節為上元節,節日期間,京城汴梁會舉辦熱鬧非凡的賞燈遊玩活動。這個時候由於人員密集,難免會出現一些圖謀不軌的人趁機犯罪。北宋的歷史文獻中就記載了很多上元節期間發生的案件,有些案件甚至驚動了皇帝。但這些案件的最終處理結果卻大相徑庭,有的人因為犯罪被重判處死,而有的人卻在犯罪後被無罪釋放。這樣的差別對待到底有哪些個中緣由?透過這些案件的處理過程,又折射出宋代司法怎樣的特點?

 

5月11日 放燈風波

上元節是宋代非常重要的節日,普天同慶,皇帝與萬民同樂。從京城到地方都是張燈結綵,不過上元節放燈需要大量花費。地方官在上元節的時候為了放燈想了很多辦法,結果有違法挪用燈油的,也有讓百姓負擔放燈費用的。還有一年,名臣歐陽修因為看不慣燈節的奢靡而上書要求取消上元節放燈。那麼,圍繞上元節放燈,宋代都鬧出了那些風波?平息風波的過程又反映出宋代法制的哪些面貌?

 

5月12日 榜下捉婿(上)

中國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更有三媒六禮等一套結婚程序,但是到了宋代卻出現了一種非常特殊的婚姻現象。不論門第,不管年齡,爭著搶著也要把女婿搶到家,這種現象被稱為“榜下捉婿”。就是在科舉考試過後,朝廷放榜的時候,捉新科及第的進士作為女婿。先是士大夫階層的官宦人家,後來富商巨賈們也加入了“搶女婿”的隊伍。為何在宋代會出現這種現象,“榜下捉婿”這類現象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利益交換,它給當時的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5月13日 榜下捉婿(下)

有錢有勢的人家每到新科進士出爐之時,就衝上去搶女婿。很多出身貧寒的新科進士們很難抵擋誘惑,紛紛做了高官富商家的東床快婿。朝廷重臣張堯左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他看中了連中三元的狀元郎馮京。不但送上了御賜金腰帶,豐厚的嫁粧,還以皇帝賜婚的名義希望把女兒嫁給馮京,結果卻遭到了馮京的斷然拒絕。不止張堯左,宋徽宗時期的蔡京,南宋宰相秦檜等都在榜下捉婿時敗下陣來,顏面盡失,這是為什麼?“榜下捉婿”作為宋代特有的一種婚姻現象,折射了宋代社會哪些變化?

 

5月14日 北宋假欽差行騙大案(上)

北宋太宗時期,西北重鎮秦州發生了一起震驚朝野的大案。一名自稱皇帝欽差特使的人,僅憑一人一馬, 差點奪了大宋的邊關重鎮秦州。宋太宗勃然大怒,不但涉案官員被殺,兩個家族被滿門抄斬,甚至朝中有一名與主犯父親名字相近的官員,也無辜受牽連而被流放。這究竟是一樁怎樣的案子,能讓皇帝如此大動肝火,在當時又引發了哪些反響?

 

5月15日 北宋假欽差行騙大案(下)

 自稱是皇帝欽差特使的李飛雄來到陜西鳳翔後,不但強令地方官員跟隨他巡邊,還不經調查審案,就將皇帝派到清水縣平叛的七名將領一起拿下,並定了死罪。欽差大人的某些做法令人生疑,在回秦州的路上,被押解的將領設計擒獲了李飛雄,終於揭開了這場鬧劇的謎底。原來這個欽差大人竟然是個冒牌貨。這個李飛雄究竟是什麼人?他假冒欽差案又發生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

 

5月16日 北宋“帽妖案”(上)

宋真宗天禧二年,在西京洛陽、東京開封、南京商丘流傳著同一個恐怖的説法——空中飛來了像帽子一樣的怪物,會變化,要吃人。謠言迅速傳播開來,一時間人心惶惶,社會上瀰漫著不安的情緒。針對這個謠言,三地分別採取了不同的措施,結果卻各不相同。最嚴重的境況是不但沒有平息謠言,反而使宋朝統治的核心區域出現大規模的混亂,差點引發統治危機。那麼,當時三地官員面對謠言盛行的局面都採取了怎樣的措施?謠言最終又能否平息?

 

5月17日 北宋“帽妖案”(下)

三地流傳的帽妖謠言雖然平息,但事件的影響仍然在持續,甚至引發對宋真宗施政的質疑,在當時引發政治危機。在古代社會,反常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往往具有某種寓意。在宋真宗在位的第二十二個年頭,為何出現影響如此之大的妖異現象?它僅僅是一個坊間謠言,還是另有玄機?

 

5月18日 北宋鐵釘殺母案(上)

北宋神宗元年,京城已故宰相陳執中府中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命案。宰相夫人張氏不僅被下毒,還被人用長鐵釘從鼻孔釘入貫穿腦部。前來報案的年輕女子,竟指證張氏的兒子和兒媳是幕後兇手。宰相之子怎會犯下如此有悖人倫的彌天大罪?更令人意外的是,案件一審就是兩年。期間不但換了三個審判機關,還驚動了宋神宗。最後,幾乎所有審案的官員都被問責,險些引起北宋政壇大地震。那麼,圍繞該起鐵釘案的種種謎團是如何揭開的呢?

 

5月19日 北宋鐵釘殺母案(下)

死者張氏是已故宰相陳執中的夫人,而有作案嫌疑的兇犯,竟是張氏的兒子和兒媳。宋神宗指派開封府審理案件,可審理結果卻讓他極為不滿。有官員多次上奏,質疑主審官員蘇頌受人請托徇私包庇罪犯。案件越審越複雜,越來越多的人被牽扯進來。關鍵時刻,死者張氏的兒媳招供認罪。但案件並沒有因為主犯的認罪而終結,而是由原本的刑事案件,逐漸演變成了一場不同陣營的政治鬥爭。那麼,死者的兒子兒媳,為什麼要指使下人殺害母親?又是怎樣的歷史背景,讓這起人倫慘案演變成政治鬥爭的工具?

主講人:王忠燦,許昌學院 教授

總編導:喻 佳

編 導:閆紅岩,許 爽

漫 畫:王山甲

860010-11020146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