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180314 啟航新時代:我從基層來

來源:央視網2018年03月14日 20:30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在邁進新時代的新一屆全國兩會上,5000多位代表委員的構成有個突出的變化,那就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新面孔明顯增多了。據統計,今年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佔代表總數近75%,而在政協委員中,一半以上也都是新面孔。同時來自一線和基層的代表和委員的比例也較往屆有了明顯提升。這些來自一線和基層的代表委員們都帶來了什麼樣的聲音,他們又講述了哪些不平凡的中國故事呢?

3月5日,在人民大會堂第一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左香雲對記者們説:“2016年的2月2日,就是我們農曆的小年,總書記來到了我們神山村,和我們一同過小年。”

左香雲是江西井岡山茅坪鄉神山村的一名村民,這是他第一次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而且還站上了第一場代表通道,在眾多媒體面前,回答記者的提問。

左香雲的家鄉神山村,位於井岡山深處。那裏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貧瘠,基礎設施落後,全村一共有54戶人家,21戶是貧困戶。左香雲家就是村裏的貧困戶之一。那時,左香雲利用自家房前屋後的竹子做彈弓,然後挑著擔子到井岡山的一些景區去賣,這也是他們家的主要經濟來源。雖然很辛苦,但是一年下來收入卻不高。

左香雲總結神山村的貧困原因,除了地理位置偏僻,村裏沒有産業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村民自身對於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不高。

2016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走訪慰問貧困山區群眾,來到了神山村。在代表通道現場,左香雲向記者們回憶了2016年總書記到訪神山村的情況。他説:“在我們村裏,總書記做出了井岡山要在脫貧攻堅中做示範帶好頭,老區在全國建小康的征程中,一個也不能少等重要指示。”

習近平指出,扶貧、脫貧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準,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經過奮鬥,神山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今天的神山村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怎樣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左香雲向在場的媒體記者作了介紹:“剛才記者問到,脫貧後我們怎麼去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這裡我想有兩點,一我們在基礎設施上全面要跟上;第二個我們的産業要大力發展。現在我們井岡山也在鼓勵發展庭院經濟,像我們以前都是種黃桃和茶葉,現在我們把黃桃種在房前屋後,也就是説你們伸手就能夠摘到桃子吃。我用一句話來説一下現在我們神山村的生活,是:糍粑越打越粘,生活越過越甜。”

左香雲説,如今的神山村已經脫了貧,家家戶戶都較著勁地奮鬥在致富路上。

走上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通道的代表和委員,很多來自基層一線,像左香雲這樣來自基層的新代表、新委員,這也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構成的一個新特點。在這些代表當中,一線工人、農民代表和婦女代表的比例有所上升,其中,一線工人、農民代表共468名,佔代表總數的15.70%,與上屆相比提高了2.28個百分點;專業技術人員代表613名,佔代表總數的20.57%,與上屆相比提高了0.15個百分點;黨政領導幹部代表1011名,佔代表總數的33.93%,與上屆相比則降低了0.95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馮玉軍認為:“人大代表的選舉情況本身,體現了我們全國人大的人民性和民主性,這是基本的前提。人大代表是國家的權力的擁有者,他首先要經過選舉,這個選舉的結果當中有大量的一線的工人、農民,這顯然是發揚了民主的一個結果。”

帶著基層群眾的信任和期許,這些來自基層一線的代表委員來到全國兩會,講述基層的故事、反映基層的聲音。

張利民代表,是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務林人,這次參加兩會帶來的建議,就是在多年的工作中總結形成的。他説:“在一個脆弱的地區建起來的森林形成穩定系統,需要至少幾十年上百年或者更長的時間,穩定的系統應該是復層林,有喬木、有灌木、有草本,有苔蘚,有地衣,土壤中有微生物,林中有動物,這樣形成的系統是一個穩定的森林系統。現在如何把像塞罕壩這樣的人工林通過精準實施森林撫育工程,達到這樣的目標,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位於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的塞罕壩是塞北高原生態脆弱地區,這裡曾經是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更是沙塵暴南下的必經之地。有數據統計,這裡年均零下20度的低溫天氣達4個多月,極端最低氣溫達零下43.2度。1994年張利民分配到塞罕壩機械林場,從此紮根,一幹就是20多年。

經過50多年,三代塞罕壩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塞罕壩已經從高原荒漠變成了萬畝林海。如何保護好這來之不易的林海,就是張利民和他的同事們最關心的事。他説:“我們現在要做的一個是保護好森林資源的安全,經營好森林,同時我們還要積累治沙方面的經驗,然後為同類地區生態恢復和建設提供經驗,讓周邊同類地區加快國土綠化步伐,儘快實現山青水秀。”

講述基層故事、反映基層民意,是來自一線代表委員的一項任務,同時他們也要履行職責、協商議政,這些來自一線的代表委員是否具備這樣的議事能力備受關注。

人大代表王潤梅,是太原市政公共設施管理處的一名普通的水道工。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打開街道的井蓋,把裏面的泥和垃圾清掏乾淨。工作二十多年來,她説清掏出的垃圾也在發生著變化:“以前掏出來的垃圾特別多,而且一些飯店、一些商家會倒進一些筷子、塑料袋,一些污染嚴重的廚房垃圾。這兩年是慢慢地少了,這個泥量也少了。”

王潤梅代表説下水道中的垃圾變少了,説明人們的環保意識加強了。而這些社會生活中細節的變化只有長期工作在一線的人才會發現,才有更深的體會,因此他們提出的意見、建議才更有針對性、權威性。

王潤梅説:“希望將來不管是從立法層面上還是從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上,大家來共同的做好這件事情,在政府的主導下,大家共同努力,能夠讓我們天更藍、水更清,大家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好。”

王寧利委員來自醫療一線,他不僅長期從事臨床的工作,還承擔了很多科研課題的研究。他在科研過程中發現,在科技成果轉化的時候,因為政策和資金不配套、不落地等原因,讓一線的科研人員很無助。為此,他也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有一些政策在最後一公里甚至半公里的時候,可能由於歷史的原因、部門的原因很難落實,所以可能是兩個解決方案,一個就是有一個明確的細則;第二個要考慮到市場上現有的風險基金和政府補充的一些投資結合在一起,建立一個成果轉化孵化基金,可能最後的半公里、一公里會走得更好。”

作為履行職責、協商議政的代表和委員,不僅要有熱情,更要有發現問題、提出建議的能力,能夠為百姓發聲、為政府獻策。來自教育界的基層代表劉益春最關注的就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

劉益春説:“尊重教育規律,尊重人才成長的規律,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人性,尊重教育者的勞動成果。作為一個國立師範大學,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具有新的教學理念,適應中國社會的未來的發展,為基礎教育起到示範意義和引領作用。”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環境保護到科技創新,基層代表委員們所關心的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各方面問題,都是社會最關注、百姓最關心的話題。正因為這些代表和委員大多來自基層和一線,他們的建言不僅接地氣、而且有自己的見解,真正反映百姓的心聲,體現了國家對民意的尊重。

全國人大代表陳雪萍説:“我是個油漆粉刷工,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外來務工人員。多學法律,懂法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全國人大代表裴春亮説:“我是一名支部書記,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咱要造就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基層的強有力班子成員。”

全國人大代表張偉説:“來自醫療一線的代表,要規範醫聯體的一些具體制度,從資源包括財務,包括一些藥品、社會的保障等等這些東西怎麼來規範,讓醫聯體能真正落地,能夠實實在在為健康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程夢醒説:“我是一名大學生創業代表,希望國家多給予在政策、資金方面的一些支持,因為大學生返鄉創業,可以帶動當地老百姓的剩餘勞動力,可以帶動他們的勞動的積極性,跟他們一起創造財富。”

全國人大代表褚旭亮説:“我是來自武警山西總隊朔州支隊的一名基層代表,我們立志打造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希望社會上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我們隊伍當中來,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保衛人民美好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基層是實踐之本,也是問題之源。除了議案和提案之外,讓更多來自一線和基層的代表委員講述基層故事反映基層聲音,讓他們的觀察與思考成為黨和國家政策措施的重要參考,這既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黨和國家自信、開放、透明的良好形象。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8年03月14日 20:30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在邁進新時代的新一屆全國兩會上,5000多位代表委員的構成有個突出的變化,那就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新面孔明顯增多了。那麼這些來自一線和基層的代表委員們都帶來了什麼樣的聲音,他們又講述了哪些不平凡的中國故事?(《焦點訪談》 20180314 啟航新時代:我從基層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