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經典咏流傳》大年初一開播 創新傳承經典

CCTV節目官網-CCTV-1 經典咏流傳 來源:央視網2018年02月12日 09:53 A-A+

央視網消息:    

《經典咏流傳》作為中央電視臺新時代文化節目的創新之作,將於春節初一初二初三,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間黃金時段隆重推出。新春伊始,萬象更新。讓一檔全新節目從大年初一開始連播,再次彰顯了央視對新時代高品質文化節目創作的重視,對以節目的創新突破體現新作為開拓新氣象的期待。2月8日,節目看片會在京舉行,看片會以“《經典咏流傳》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打造新時代中國電視文化節目”為主題,邀請了來自行業、學界、媒體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品鑒,就節目的價值引領、內容創新,以及節目對於引領中國電視文化節目進入新時代具有的現實意義進行分享和深入探討。

央視綜合頻道作為國家電視臺旗艦頻道,不但是宣傳的主陣地,也是先鋒文化、主流文化傳播的主陣地,追求創新的勇氣和責任擔當的初心始終沒有改變。得益於持續的創新能力,央視綜合頻道近年來涌現出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精品力作。《經典咏流傳》憑藉精緻有創造力的“央視氣質”讓眾多專家、學者看到了國家平臺的高級水準和創新實力,讚其引領行業方向,讓經典作品具有穿透性!

(《經典咏流傳》看片會現場)

(《經典咏流傳》看片會現場)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以節目經典鑒賞團成員這一全新身份亮相,主持了此次在電影院舉辦的看片會。當代知名作家梁曉聲、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袁新文、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院長高曉虹、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俞虹、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淞、中央電視臺廣告經營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總監張國飛、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副總監許文廣、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研發部主任吳克宇、央視創造傳媒總經理、總編輯過彤等專家出席看片會。

梁曉聲:節目之好超出想象,是全國電視臺的示範

“詩詞唱經典,中國正流行”,《經典咏流傳》注重時代化、時尚化、國際化的表達。節目深度挖掘詩詞背後的深厚內涵,講述文化知識、闡釋人文價值、解讀思想觀念,為現代文明追本溯源,樹立文化自信,讓大眾從更年輕化的語態表達中去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

當代知名作家梁曉聲表示節目之好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我也想到過古典詩詞的現代傳唱,不過更多想到的是古箏,曲調依然想到的是古調,用如此現代的唱法和曲調來演繹,而且演繹得更貼切,是我沒有想到的,因此我覺得這對全國的電視臺都是一個示範”。他也預感到節目播出後會激活古典詩詞,“讓我們的孩子們既唱了歌,又熟悉了古典詩詞,意義非常之大,這樣的節目才是適合走出去的節目。”他熱切希望當代人少看一場垃圾電影,多聽一點音樂,多看一點這樣的節目。

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作為經典鑒賞團成員感觸頗深,表示《經典咏流傳》讓他改變了很多,甚至改變了對藝術教育的一些想法,“我們這檔節目能夠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高端的思想境界,心平氣和地走近百姓,這讓我感觸非常深。”流行的不一定經典,但經典的一定要流行。王黎光院長認為經典詩詞在現代語境下絲毫不落伍,《經典咏流傳》通過語言和音符的嫁接,讓大眾更好地接近傳統文化,這種做法是對藝術的準確表達。作為節目的親身參與者,王院長已經搶先開始“安利”《經典咏流傳》,計劃把節目搬到中國音樂學院作為課堂教育。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説,《經典咏流傳》作為大型詩詞文化音樂節目,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詩的背後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後承載的也許是輝煌,也許是一段失落,但都與亙古綿延的文化傳統相連接。這些詩歌跨越千年之後到達現代,無論承載的是輝煌還是失落,都變成無以復加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産,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驕傲。這檔節目的出現,預示著2018年中央電視臺,包括整個傳媒界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過程當中,邁出新的一步。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當代知名作家梁曉聲、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當代知名作家梁曉聲、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院長高曉虹看了節目後,大讚央視是國家級團隊,做了國家臺該做的事。她指出文化是需要傳承的,首先要讓年輕人了解文化、熱愛文化,在自信的基礎上才會有文化自覺。高曉虹院長認為《經典咏流傳》有三個特點,一個是詩詞內涵外延渾然一體,每個元素的調動和運用都有含義,讓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依據自己文化的基礎去暢想、去體會、去感受;一個是人物、故事、思想、情感渾然一體;一個是詩、歌、舞、樂、聲、光、電等各種視聽元素運用得非常協調。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用一個“情”字表達對節目的感受,“我覺得央視越來越找到當今電視節目最根本的脈絡,就是一個‘情’”。隨後他從三個層面進行解讀。情懷上,看似咏讀經典,實際上是表達我們共同的情懷,在字裏行間表達對我們的先祖、文脈、價值的認同和記憶,這種情懷是節目體現國家大颱風范的關鍵;情感上,節目尋找到大家共同的情感寄託點並直擊情感的動情點;情緒上,節目保持了情緒狀態的自然流暢,觀眾、在場嘉賓、評委都沿著一種情緒狀態順著去走。由此才使得這檔節目能夠達到國家大臺的水準。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院長高曉虹、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院長高曉虹、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

原創模式為傳統文化賦能 打造新時代中國電視文化節目

對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應該如何做到既流行又流傳這一課題,央視廣告經營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認為,以往商業資本多數流向過度娛樂化的節目,因為那樣的節目更容易受到市場的追捧。對此,他表示央視廣告要講導向,要有使命。央視用全國最稀缺的傳播資源服務於中國最優秀的企業,使他們成為國家品牌,從而推動中國國民生活得更美好。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優秀的企業開始回歸央視,回歸國家電視臺旗艦頻道的文化主陣地,用他們資金的力量來推動這樣的節目傳播,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趨勢。

“節目用和詩以歌的形式,讓傳統文化具有了時代性,為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精神財富與新時代的價值追求,建立了有機連接,讓主流的經典再次成為流行的先鋒。”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總監張國飛説,節目讓經典跟流行結合,産生新的化學反應,讓傳統經典再次成為當下的流行,甚至成為未來的流傳。節目不但要在傳統經典文化與觀眾之間建立連接,更要為中外交流打造一座橋梁,詩者天地心,盛世必有歌。《經典咏流傳》的出現契合了優秀傳統文化在創新中發展的時代性要求,成為最迅速響應、最直接落實十九大報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精神的電視文化節目。

(央視廣告經營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總監張國飛)

(央視廣告經營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總監張國飛)

《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袁新文説,節目站在這個時代的節點上來樹立文化自信,從這個角度來看非常有特點,非常有價值。“它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傳統或者叫經典作品的穿透力,以及與時代平臺的時尚性的完美結合。”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表示,《經典咏流傳》拉升了電視節目的平均文化值,創新詩和歌的結合,回到詩歌的起源,讓詩歌回到生活當中,完成了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一個過去完成時的東西成功地轉化為現在進行時的文化。歌給文字帶來情緒感染,而詩給歌帶來更多的表情,不僅讓詩歌流傳,也會讓歌詞越寫越有文化。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袁新文)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袁新文)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俞虹從傳播學的角度剖析節目的創新之處,一是傳播者掌握主動性,節目選擇的詩歌都是有價值訴求的,能夠與今天的世界對接;二是形式創新,節目本身是詩歌和音樂結合在一起,是過去和今天結合在一起,是歷史跟未來結合起來;三是主題的拓展性深耕,節目讓經典傳唱人咏唱經典之外,還讓他們自己説出對詩歌的感受,給人啟示。

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淞認為節目把世界傳統文化的傳播難題進行了中國式的解決。首先是模式創新,點亮紅心這一看似簡單的裝置就是節目組反復研討很多次才得以獲得的創新;其次是選題資源的創新,既有王俊凱這樣的大眾少年偶像唱《明日歌》,又有88歲中國第一代鋼琴演奏家巫漪麗演繹《梁祝》;最後是領域界限突破的創新,自從《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出現之後,跟風的節目太多,《經典咏流傳》則用音樂的方式在創新上達到新的高度。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俞虹、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淞)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俞虹、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淞)

央視氣質引領文化價值 打造中國有聲名片

作為央視新年文化節目的新開局,《經典咏流傳》用全新的氣象和嶄新的作為打造優質電視節目的同時,更要引發全民能夠參與的文化現象,成為一張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有聲名片。

(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研發部主任吳克宇、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副總監許文廣、央視創造傳媒總經理、總編輯過彤)

(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研發部主任吳克宇、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副總監許文廣、央視創造傳媒總經理、總編輯過彤)

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研發部主任吳克宇力薦節目,稱其具有央視氣質,每一個人物出場,每一段故事都能夠擊中內心,反映的是家國情懷。“在價值引領中創新傳播,在創新傳播中彰顯文化自信”,《經典咏流傳》的推出正是踐行了這一理念,既有社會效益又有廣泛的傳播力,有望成為最新、最值得期待的一檔央視爆款節目。

據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副總監許文廣介紹,《經典咏流傳》歷時一年多策劃籌備,是為了尋找央視文化節目新的破局,這種破局不只在於電視節目形式的創新,更重要的是節目立意的新突破。節目中最打動他的詩歌是由一位支教老師和大山裏的孩子們演唱的《苔》,也令現場許多觀眾感動落淚。節目將在春節期間播出,當晚可能會有超過一千萬的中國人記住《苔》。袁枚在三百年前創作的這首詩,一個晚上的傳播可能會超過它在三百年傳播的總和。當詩詞插上了音樂的翅膀,它會飛向更寬廣更久遠的地方。經典屬於所有的時代,我們用最流行和最易於傳播的方式,讓傳世經典再度叩響當代人的心靈。節目的立意用八個字來概括就是:立足當下,再造流行。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不僅在做一檔電視節目,還在號召、動員和參與一個全民互動傳唱經典的文化行為。

如何解決詩詞和音樂兩種形態的跨界融合,央視創造傳媒總經理、總編輯過彤表示找到了兩把鑰匙,一個是時代性,所選的詩詞要對當下的中國社會有普世的觀照性,中國的詩詞文化博大精深,團隊選取的詩詞都應該具有普世的情感,只有這些普世的情感能夠穿越時空,被當下的中國人讀懂,比如古人有關“惜時”“勵志”“親情友情愛情”“家國”等等主題的詩詞,才具備二度創作再流傳的可能性;一個是時尚性,邀請什麼樣的明星和有什麼特點的素人來唱,他們本身其實也都是時尚的載體和符號,再用什麼樣的歌曲演繹方式,什麼方向的故事去包裝。節目不是在展示品鑒一件件古董,而是要讓經典通過今人的創造活起來,流行起來。另外,節目模式上也做了大膽嘗試。不同於以往詩詞節目或音樂節目競演的方式,《經典咏流傳》重新研發了一種輕賽制重傳播的形式,實現模式上的突破。

(《經典咏流傳》節目製片人、總導演田梅及王寧)

(《經典咏流傳》節目製片人、總導演田梅及王寧)

天籟之聲吟唱出牽動人心的《苔》、台灣民謠之父胡德夫演繹《鄉愁》思懷余光中老先生、88歲巫漪麗演繹經典愛情《梁祝》……精美視聽的呈現,直擊人心的撼動,背後少不了一批用匠心創作的“匠人”。《經典咏流傳》節目製片人、總導演田梅表示這個節目多次得到臺領導和頻道領導對方案反復打磨的改進意見,也得到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的具體指導,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同時節目聚集了目前國內市場,甚至是行業領域最頂級的一批團隊,比如市場上最活躍的音樂總監劉卓老師、現場導播胡京春團隊,燈光是由來自美國和台灣的燈光設計師分別進行設計和執行。真心期待很多經典作品能夠走進校園,走近全民,讓經典再次流行。

節目製片人、總導演王寧説,央視綜合頻道與央視創造傳媒共同組建的這支電視綜藝節目國家隊,從《挑戰不可能》、《加油向未來》、《歡樂中國人》到《經典咏流傳》,一直致力以最高標準和創新手段打造國民節目,傳播中國文化,傳遞中國價值。他透露自己在錄製現場經常會忍不住默默流淚,現場他也情不自禁帶動眾人一起演唱《苔》這首經典之作。

看片會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看片會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860010-1153013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