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藝術人生》再添經典瞬間 “人藝人”重聚分享戲劇人生

CCTV節目官網-CCTV-3 藝術人生 來源:央視網2017年09月22日 15:22 A-A+

圖:濮存昕回憶與北京人藝的往事。

圖:徐帆回憶與北京人藝的往事。

圖:陳小藝回憶與北京人藝的往事。

圖:馮遠征回憶與北京人藝的往事。

圖:“三姐妹”同臺追憶“北漂”生活。

圖:主持人朱軍。

 

9月22日晚21:04,央視綜藝頻道《藝術人生》即將播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65週年特別節目,藍天野、濮存昕、宋丹丹、徐帆、陳小藝、馮遠征等二十多位家喻戶曉的北京人藝演員先後亮相。當17歲的《藝術人生》碰上65歲的北京人藝,熟悉的而又陌生的首都劇場舞臺上會唱出怎樣的青春之歌和戲劇人生咏嘆調呢?

“老戲骨”聚首《藝術人生》 共賀北京人藝65年華誕

在中國的話劇界,提起北京人藝,大概無人不為之嚮往。這座矗立在王府井大街東面的劇場成立於1952年,在建院之初便得到了“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的支持,名劇《龍須溝》作為劇院的奠基之作當年首演時曾轟動一時。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的著名話劇《雷雨》的作者曹禺則擔任了北京人藝的首任院長。65年來,無數演員在這裡表演生活,無數名劇在這裡爭相上演,為觀眾留下了數不清的文藝瑰寶。

本次《藝術人生——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65週年特別節目》,幾代“人藝人”以接力的方式先後出場,主持人朱軍在請出濮存昕後,濮存昕介紹宋丹丹出場時稱她是“批評過我的人”,宋丹丹驕傲地以“我們的臺柱子”為名邀請何冰上臺。從“臺柱子”到“老前輩”,從中堅力量到人藝新生代,每一個定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每一棒都象徵著北京人藝65年來的傳承與創新。

為了更好地呈現北京人藝這部“活的話劇史”,《藝術人生》節目組請每位嘉賓都用一個關鍵詞來描述自己對人藝的情感,再圍繞關鍵詞發表一段主題演講。任鳴院長一直喜歡把“戲劇就是回故鄉”這句話挂在嘴邊,這次他就以“故鄉”為關鍵詞回顧了他三十年的人藝生涯。濮存昕的關鍵詞被宋丹丹“吐槽”不是詞,因為他説自己之所以幹了一輩子話劇是“因為有座兒”。

雖然已經在首都劇場演了一輩子戲,可不少演員還是被主題演講難到了。陳小藝坦言“一聽到要演講就害怕,怵”,上臺前甚至還問主持人朱軍:“我能不能回家?”可沒成想,每個以“我不知道要説什麼”開頭的演員最後都在不覺中長篇大論起來。話語之中對舞臺、對人藝、對觀眾的愛不言而喻。

徐帆陳小藝龔麗君驚艷同臺 揭秘“人藝三姐妹”的北漂往事

和現在花樣繁多的“造星”模式不同,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培養戲劇表演人才的模式還比較單一。著名的“人藝三姐妹”徐帆、陳小藝和龔麗君就一直認為自己特別幸運,因為她們都是1987年考入北京人藝和中央戲劇學院聯合辦學的表演班,從而擁有更大優勢在畢業之後進入北京人藝工作。別看三姐妹現在每個人頭上都有各大獎項或稱號的光環加身,1991年她們剛剛畢業時,卻也和現在許多的年輕人一樣,有過一段“北漂”生活。

當時,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的三姐妹搬進了北京人藝的職工宿舍。年紀稍長的龔麗君和三人裏的“老幺”陳小藝一間,徐帆則是她們的“鄰居”。陳小藝回憶道:“她(龔麗君)是那種很沉穩、愛做家務的人,我跟她一屋就特別受照顧。那會兒只能在走廊上擺爐子做飯,她每天起來以後就做飯,做完以後説吃飯了,就喊我。我就像一個老公,懶洋洋地吃完我還説這好吃那不好吃。”同吃同住、並肩成長,在北京人藝這個“家”裏,三個女孩的關係越來越親密,甚至時至今日彼此之間還保持著遠超一般朋友的親密關係和親昵稱呼。是什麼特殊關係讓朱軍也忍不住好奇呢?

濮存昕回首表演“初心” 馮遠征自曝曾因外貌無緣表演

濮存昕是北京人藝最具代表性的演員之一。父親蘇民是北京人藝著名的話劇導演和演員,首都劇院就是濮存昕小時候的遊樂場,“我在後臺玩,這個劇場的每一個角落我都熟悉。”但在《藝術人生》中濮存昕卻首度透露,其實自己小時候從未想過要在人藝當演員,反倒是30歲時的“一見傾心”點亮了他的人藝“初心”:“我隨著部隊文工團到這兒演出,劇場裏沒有開燈。我們搬著東西往這舞臺上一放的時候,我第一次看到黑乎乎的觀眾席。當時,我心裏頭怦然一下,我就覺得我想到這兒當演員,那是我第一次的想法。”

因為台下有那麼多觀眾,因為“有座兒”,濮存昕幹了一輩子的話劇,表演和人藝生活對他來説一定是最幸福的事,而這也是“人藝人”們的共同心聲。藍天野老爺子見證了北京人藝65年的風風雨雨,年逾九旬他卻依然堅持“搞藝術就是要創造”。演員王斑始終忘不了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那天北京人藝派來接他們的130卡車,從學生到職業演員,王斑覺得自己仍然沒有從“學校”畢業。演員何冰則認為,首都劇場這塊不大的舞臺教會了他用審美的方式去揭示人生的真相,更讓他有勇氣、更從容地蠻對生活。

同樣有這種幸福感的還有北京人藝新晉的演員隊隊長馮遠征。年輕時馮遠征早早就有當演員的想法,可這個夢想卻因為長相的關係一度無法實現。“那個時候很多專業人士覺得我長得很奇怪,沒有濃眉大眼,不像英俊小生,所以那個時候我感覺自己很不幸,我爸媽為什麼給了我這樣的五官?”

提到馮遠征,大多數觀眾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不要和陌生人説話》裏安嘉和的猙獰面孔。可如果馮遠征沒有成為演員,又何來如此經典的作品呢?長相“非主流”的馮遠征究竟是如何幸運得到北京人藝的垂青,成為今天的“戲骨”級演員的?本次錄製《藝術人生》時,作為演員隊隊長的他幾乎一直在現場,那麼舞臺背後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敬請關注9月22日(週五)晚21:04,CCTV-3綜藝頻道《藝術人生——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65週年特別節目》上集。

860010-110540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