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在我國,有這樣一批知識分子,他們胸懷大局、心有大我,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的追求。我國骨科泰斗——中國工程院院士盧世璧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代人工關節,為數百萬患者帶來福音;他摘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卻從未停下創新攻堅的步伐。
今年87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盧世璧,是解放軍總醫院骨科研究所的&&人。他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已經退休,這位老師卻還活躍在實驗室裏。他是一名骨科專家,自己的手卻因為長期受X光照射,關節變形、指甲壞死。
盧世璧1930年生於一個醫學世家,21歲時考入了協和醫學院八年制專科,畢業後進入解放軍總醫院,成為一名骨科大夫。
盧世璧從零做起,開始了我國人工關節的研究。第一個人工關節模型,就是盧世璧自己手工刻出來的。而要把模型變成實物,光在實驗室還不行。他又放下知識分子的面子,在合作的工廠學校間來回奔波,練就了一副“銅頭鐵嘴橡皮肚子飛毛腿”。
咬定青山不放鬆,盧世璧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先後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代人工關節和用來固定人工關節的骨水泥,填補了國內空白。後來,又憑藉創新的珍珠面人工關節,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身為軍人的盧世璧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也是一名戰士。2008年,汶川大地震,盧世璧主動請纓,第四次奔赴地震救援前線,成為當時的救援隊伍中年齡最大、專業技術級別最高的醫療隊隊員。
如今,87歲高齡的盧世璧,還在科研的第一線。他帶領團隊利用新興的再生醫學,成功培養軟骨組織塊,攻克了軟骨不能自我修復的世界性難題,讓軟骨損傷的病人不必等到晚期置換關節,在骨病早期就能提前修復。
編輯:趙延靈
責任編輯: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