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長征路·新故事】寧夏西吉:“紅軍粉”的變遷
來源 : 央視網 2016-09-27 19:23 內容簡介
[視頻]【長征路·新故事】寧夏西吉:“紅軍粉”的變遷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7日 19:23
  • 視頻簡介
    1936年10月22日,紅軍兩大主力軍在寧夏西吉縣將臺堡會師。如今80年過去了,這裡紅軍當年留下的情誼依然可尋,共産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更是始終未變。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1936年10月22日,紅軍兩大主力軍在寧夏西吉縣將臺堡會師。如今80年過去了,這裡紅軍當年留下的情誼依然可尋,共産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更是始終未變。

1935年8月,紅二十五軍作為第一支進入寧夏西吉縣的紅軍隊伍,他們充分尊重回族群眾的宗教信仰和風俗,並把在當時看來很先進的粉條製作技術教授給當地群眾,被盛讚為“仁義之師”。如今,不僅紅色故事仍在當地口口相傳,“紅軍粉”更為當地百姓帶來了收益。

80多年過去了,製作“紅軍粉”改善回族群眾生活的傳統仍然持續著。正在灶頭上忙活的回族大哥叫擺世忠,“紅軍粉”的製作工藝,傳到他手裏已經是第四代了。

靠做“紅軍粉”,擺世忠一家的年收入突破了30萬元,還帶動了同村的10戶人家成功脫貧。2014年,擺世忠所在的王河村,率先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可即使這樣,在鎮黨委副書記李學智看來,還遠遠不夠。

生産粗放,衛生條件差,沒有自己的品牌,“紅軍粉”始終停留在低端市場,上不得臺面。面對日益嚴苛的食品標準,手工作坊式的生産難以為繼。可是要讓大家把延續了幾十年的老辦法改掉,也不那麼容易。

李學智從村裏的6個致富能人入手,一邊給他們進行質量培訓,一邊從縣裏爭取扶貧資金,把傳統作坊改造成標準廠房。在國家進一步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政策的支持下,馬鈴薯作為重點産業得到扶持。僅去年一年,當地給予馬鈴薯産業的政策性補貼超過1500萬元。更多農戶還享受到了1380萬元“脫毒種薯繁育推廣補貼”,在良種繁育、鮮薯外銷、深加工等方面不斷挖潛。

如今,“紅軍粉”傳人不但有了新廠房,合法的經營手續也陸續申辦下來了。通過鮮薯外銷,深加工,良種繁育等多個渠道,無論在哪個環節上老百姓手裏的馬鈴薯總能賣到好價錢。

80年前,紅軍教會西吉人民把馬鈴薯初加工成粉條;80年後的今天,當地馬鈴薯産業的總産值達到了17.2億元,成為全國依靠馬鈴薯增收最多、佔比最高的縣。眼下,如何繼續深挖潛力,讓馬鈴薯成為老百姓脫貧致富的“金豆豆”,這裡的幹部還在努力。

編輯:常悅 責任編輯:
全部評論
熱播榜 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