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二萬五千里長征路,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也留下了歷久彌新的長征精神。我們今天紀念長征,不僅要緬懷先烈,更要不忘初心,傳承好、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征,繼續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從9月開始,本台派出13路記者重走長征路,見證長征故地的輝煌巨變,追尋小康路上的精神傳承。
從今天起《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道《長征路·新故事》,今天首先要講的是紅軍長征的出發地之一——江西瑞金華屋村的變遷。
江西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都。1934年10月10日,黨中央、紅軍總部撤離瑞金,踏上了漫漫征程。為了留個念想,參軍離家前,華屋村的17位華氏兄弟每人在後山栽下了一棵松樹。小樹一天天長大,兄弟們卻再也沒有回來,他們全都壯烈犧牲在長征途中。80多年過去了,17棵松樹長成什麼樣了?紅軍烈士的後人日子過得好不好?帶著崇敬與好奇,我們來到這個坐落在贛南山區的小村莊。
記者來到華屋的時候,這個只有119戶人家的自然村兒比過年還熱鬧。
華屋是黃沙村18個自然村中的一個,2014年,趁著村莊整治,鄉親們為已經長成參天大樹的“十七棵松”建碑立亭以志紀念。“十七棵松”的故事越傳越遠,來憑吊的人也越來越多,一來二去,華屋就成了紅色旅遊的景點。從那時候起,黃日生就有了做大鄉村旅遊的打算。聽説記者要來採訪,村班子一合計,把鄉村旅遊合作社的簽約儀式提了前。
在黃日生的“宏偉藍圖”中,附近的原始森林、英雄故居、知青點都可以納入旅遊線路,老表們的茶園、果園、菜園也有份參與。紅色+休閒+採摘+體驗,到時候,遊客就不是“來一下”,而是“住幾天”,鄉親們來錢的道兒能增加好幾條。
時間倒退到2012年,黃日生可沒這份自信。當時全村人均年純收入不足2300元。
從2012年到2020年的8年間,中央將給予贛南蘇區萬億扶持資金,並建立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機制,以幫助蘇區百姓實現共同富裕。
有了這場“及時雨”,華屋打響脫貧翻身仗。土坯房改造、改水改電、修路架橋;2014年春節前,華屋危房戶全部搬進了小洋樓。
生活環境雖然改善了,但離摘掉貧困帽子還差得遠,産業扶貧開始為華屋造血。很快,農戶小洋樓裏的120多間閒置房屋被歸置出來開辦農家旅館;很快,由專項獎補資金建起的200多畝果蔬大棚,成了鄉親們的搖錢樹。江西電商脫貧工程把“村郵樂購精準脫貧點”建到村上,華屋的無公害蔬菜一上線兒就成了“網紅”。村民華六慶承包了19個蔬菜大棚,今年收入怎麼也有小20萬。
産業發展一年間,華屋25戶貧困戶有7戶領到了脫貧光榮證,當年的8個光棍漢中有3個成家娶了媳婦。巨變的何止一個華屋,蘇區振興發展四年來,基礎設施投入達2200多億元,農村的水電路大為改觀;近300萬農戶告別土坯房;産業扶貧覆蓋60%的貧困人口。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