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改革調研行】甘肅民勤:扶貧治沙 綠色永續發展
來源 : 央視網 2016-08-07 19:09 內容簡介
[視頻]【改革調研行】甘肅民勤:扶貧治沙 綠色永續發展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07日 19:09
  • 視頻簡介
    甘肅民勤:扶貧治沙,綠色永續發展。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對生態治理影響巨大,會産生難以估量的社會效益。武威市民勤縣位於甘肅省東北部,是典型的生態脆弱帶,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在防沙治沙中採取科學治理、節水增效、創新模式等措施,走出了一條促進生態改善和百姓增收致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民勤縣泉山鎮和平村1118畝紅棗林剛剛改成了全懸挂式滴灌,這種像給樹輸液一樣的新方法,使每棵樹的用水量精確到了毫升,一畝地一年只要210噸水,比改造前的溝灌節水一半,比最早的大水漫灌節水75%以上。用水量少了,但紅棗樹的産量反而更高,沙化土地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民勤縣水務局 張前中:貼近作物根部灌溉,(濕度)達到了30公分,説明完全能夠滿足作物的灌溉,效果就特別好。

民勤縣年降水量113毫米,但蒸發量卻達到了2644毫米,荒漠化面積一度佔到了全縣總面積的94.5%。生態面臨嚴重危機,也直接威脅到了整個河西走廊的生態環境。沙進,人就面臨著要退。

民勤縣薛百鎮張八村村民 姚立文:(那時)沙上墻,羊上房,沒有水,固不住沙,種什麼都不長。

十八大以來,國家批復實施“防沙治沙和生態恢復工程”,嚴格劃定沙區植被保護“紅線”,推動河西走廊、民勤縣防沙治沙工作步入法治軌道。武威市調度石羊河上遊逐年向下游民勤綠洲加大生態補水,促進民勤全縣生態逐漸好轉。

為保住沙漠綠洲,民勤縣加大工程壓沙、人工造林、封禁保護力度,探索出“外圍封育、邊緣治理、內部發展”的生態建設體系,推行以“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的主體生産模式,以水定産業、以水定規模、以水佈局經濟社會發展。現在,民勤縣普遍採用機井智慧化管理系統,老百姓用水澆地,都必須使用這樣的節水IC卡,政府部門按照每個地塊和農作物的生長季節,根據灌溉輪次審批用水量,以確保水資源得到科學、合理、高效利用。

民勤縣號順村農民用水專業合作社 馬佔明:一畝地(只能用水)453方,引導群眾壓縮高耗水作物。

很難想象這樣漂亮的地方過去還是風沙肆虐、沙進人退的景象。如今,號順村黃墻紅瓦,綠樹成蔭,全村通過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發展低耗水、高效益的枸杞等林果業,年收入已經超過了1000萬元。收入提高了,但有的農戶人多地少,勞動力浪費;有的人少地多,地又無法發揮更大效益,為減少收入差距,共同富裕,當地開始探索土地流轉,將1500畝土地統一由村裏集中經營,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又利用青土湖邊逐漸改善的生態優勢,成立了生態旅遊公司,不少村民下地是技術員,上了舞臺是演員,農閒進了賓館又變成了服務員。

民勤縣號順村村民 石多文:我們一年的純收入過了10萬餘元,這應該算是小康水平了吧。

截止到2015年底,民勤全縣沙化面積已比2010年減少4506公頃,荒漠化面積減少4171公頃,全縣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從5218元增加到了10519元,已實現整體脫貧。

中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組名譽組長 牛文元:習總書記提出的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堅持理念創新和科技創新,生態環境質量是可以改善的。

國家林業局數據顯示,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分別佔國土面積的1/4以上和1/6以上,經過有效治理,新疆、內蒙古、甘肅等荒漠化嚴重地區將生態治理與綠色扶貧相結合,已呈現出良好態勢。

編輯:甄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