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有幾個名人,是在真正關心農民和農村?

CCTV節目官網-CCTV-7 鄉約 央視網2016年05月19日 20:32 A-A+

作者:牛彈琴,實力派作家

先講個段子:某村搞計劃生育,成年男子一律結紮,一老光棍坐不住了,到計生辦要求結紮,工作人員火了:你湊什麼熱鬧,人家結紮的都是有老婆的,你一個人扎啥子?老光棍也火了,憤憤地説:全村的男人都結紮了,那以後村裏哪個女人懷孕了,不都要賴在我頭上嗎?老子沒那麼傻!

在很多人,或者更準確地説,不少城裏人眼裏,農村和農村的愛情婚姻,似乎都是可以取笑的樂子。當然,也不乏獵奇和驚嘆,比如之前鬧出風波的“村支書説全村所有娃都與他有關係”的報道。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誰在真正關心農村,關心農村愛情和婚姻?

前一段時間,看了央視7套《鄉約》欄目的兩場現場錄製。這是一檔鄉村相親節目,與“非誠勿擾”等類似,不過人數少些,一個優秀的小夥子,面對三位姑娘,究竟他能贏得哪位姑娘的芳心?

俚語俗話,風土人情,大太陽底下,臺上是羞答答的三位姑娘,以及同樣有些拘謹的小夥子,台下則是兩千父老鄉親。攀枝花的米易和鹽邊,除了水果豐美外,就是陽光火辣。但是“陽光之城”下,現場卻少有人離開,代之的是一陣陣的掌聲和笑聲。

在我看來,人們喜歡這個節目,大致有二。

第一,走到群眾中間,真正的接地氣。如果説“非誠勿擾”走的是白富美路線,那麼“鄉約”則是接地氣。同樣是靚女帥哥,但他們來自當地,很多就是農村生、農村長。當然,人們喜歡看白雪公主故事,但身邊的愛情,更讓人們津津樂道。

我們雖然老説走基層,貼近群眾;但在現實中,農村題材往往不討巧的,要麼是粗俗的笑話,要麼只是為了讓人同情。?陡然有一個電視節目,真正深入鄉村,就在太陽底下、群眾中間錄製,他們怎麼不愛看?

第二,幽默、風趣,高超的主持能力。主持人肖東坡,拿過“金話筒獎”,成就用不著我介紹。但我有一個驚嘆。他的臉黑,真很黑。為什麼?暴曬的。節目一週一期,每期都在太陽底下錄製,他臺上主持,台下訪談,隨時和父老鄉親互動,詢問他們的觀點和看法。從某種程度上,他就是一個農民。不高高在上,中國多少個名人能做到?

節目好不好,看幽默有多少!我對娛樂節目不是特別感興趣,但多少也看過一些,很多是端著,笑聲是湊趣。但“鄉約”好的地方,就是肖東坡善於即興發揮,對生活打打趣,和老鄉開開玩笑,在輕鬆和諧的笑聲中,將節目弄得波折不斷、高潮迭起,笑聲掌聲中,大家在暴日下度過美好一天。

或許,這認為我是在給“鄉約”抬轎子。其實還真不是,我只是覺得,我們當前的各種媒體,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等,其實對農民和農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歧視的心態。這分為兩種,一種是赤裸裸的歧視,尤以表現在?“農民”題材上的曖昧;另一種是漠視,或者即使描寫出來,也都有一點居高臨下的俯視心態。

農村有農村的精彩,只是我們不夠深入。農民也有他們的愛情,可能不是咖啡牛奶,但同樣醇厚芬芳。農村年輕人也有他們的夢想,他們肯定不是國民老公,但他們靠自己雙手的奮鬥,比坑嗲的紈绔子弟更有風采。

莫取笑農村,你往上數四代,你肯定與農村有緣。莫嫌農村無英才,看看今天的總書記和總理,他們的成長,與農村密切相關。

農村不應該被忘記,為更多接地氣的節目,期盼,點讚!

附:

他(習近平)曾坦誠地説,在他的一生中,對他幫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輩,一是我那陜北的老鄉們”。不到16歲來到黃土地時,他曾一度迷惘、徬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他已經有了堅定的人生目標——“要為人民做實事”。(摘自新華社長篇報道《“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記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

我也可以告訴大家,在幾十年前我就是農民。當年我當農民的經歷對我今天擔任總理的職務受益匪淺。我也相信,這個會場建築中心的管理者,如果他有“刷馬桶”的經歷,會把這個建築群管理得更好。——李克強,在2013夏季達沃斯大連論壇上的發言。

860010-113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