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文娛視頻圖片評論

北京:老城區32處文物騰退今年啟動

旅遊首頁 來源:北京日報 2017年08月02日 09:04 A-A+

原標題:

  一根長達7.8公里的“脊梁”,從南到北穿過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産生。如今,隨著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開墻打洞”,衚同恢復肌理,什剎海畔一些高等級文物有望騰退並對公眾開放……中軸線上越來越多的文物將再展風采。

  整座老城重煥京韻,同時也融入了更多北京人的現代生活。昨日,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在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欄目中談到,北京目前已經有7處世界文化遺産地,正在積極籌備中軸線申遺。“北京不單純追求數量上再多一處世界文化遺産,重要的是以此為抓手,統籌保護好北京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進一步提升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水平。”

  13萬平方米文物建築被佔

  今年上半年,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十四次全會研究討論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0年)(送審稿)》指出,要推進實施老城重組,優化調整行政區劃,強化政治活動、文化交流、國際交往和科技創新等服務功能。已提及多年的“舊城”沒有出現。

  從“舊”到“老”,一字之差。3000年建城史、860餘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放棄破“舊”立新,而是視“老”為寶,保護與利用並舉。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數十年來北京的一些風貌受到了威脅和破壞。舉個例子,東、西城區直管公房中的各類文物建築面積達13萬平方米,其中有些文物被當做民居,有些成為企事業單位的辦公場所。這些建築多因年久失修而殘破,使用人口密集,成為北京老城的一道待撫平的傷痕。僅今年上半年,文物部門就約談了60余處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文物管理使用單位。

  古建辦公地將置換“鬆綁”

  其實,工作生活在文物建築裏的人,因為市政基礎和生活設施落後,往往也並不舒服。騰出文物,再加以利用,是最佳保護方案之一。但資金、産權和管理等問題混雜,騰退工作一做就是數年,甚至數十年。例如,恭王府騰退就花了28年,壽皇殿被市少年宮佔用了半個多世紀。

  文物工作者正在嘗試新的方法,縮短文物騰退和開放利用的週期。位於西城區金井衚同的沈家本故居將從大雜院變成博物館,對外開放。

  類似的騰退項目將越來越多。東、西城均已拉出的文物騰退名單,今年將至少啟動32個項目。文物部門介紹,隨著一些機關單位陸續遷入城市副中心,一些古建辦公地也考慮通過置換等方式“鬆綁”。北海、景山等處已經初步摸清園內與古建無關的單位、居民情況,為下一步騰退奠定基礎。

  文物保護與改善民生並舉

  老城保護,並非簡單地回到過去。風韻古都,也要彰顯時代風貌。在前門,一條三里河最近火遍了手機朋友圈。隨著搬遷、整治,600米長的河流自清末消失後再現,隨街巷蜿蜒,沿途47處會館娓娓講述過往故事。

  今年,“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集中開展,治違力度空前,北京老城的風韻正在一點一滴找回來,既古老又年輕的北京煥發出和諧光彩。什剎海畔的高等級文物就有望實現開放;萬壽寺附近的大雜院也正在騰退計劃恢復歷史原貌;東四等衚同區也將恢復衚同肌理;鐘鼓樓畔的服務設施將升級……

  “保護文物與改善住在這裡的人們生活條件並不矛盾。在未來歷史名城保護過程中,我們將更加注意文物保護和改善民生並舉。”舒小峰説。

  相關現場

  老料古法重煥東四衚同風韻

  伴隨著整治“開墻打洞”,東四衚同的風貌正在逐漸明朗起來。一支工程隊正在以“故宮修繕”標準,用老料古法找回北京衚同的風韻。

  東四四條西口往東不遠就是86號院。大門兩側有一副磚雕對聯和磚雕花樣。上聯“鏡裏人是一是二”,下聯“笛中意至妙至神”,橫批“光起萬物”。據説這裡是家洋貨行,1928年開業時叫恒昌瑞記。如今,小院兒是東城區普查登記文物。

  戴著黃色工程帽的工人正用刷子和刻刀恢復對聯和磚雕。他左手拿著扁刷,右手拿著袖珍版的錐子,刻一筆、掃兩刷子,再端詳三秒。

  “年頭長了,對聯和花紋都風化了。加上沒有老照片存檔,只能靠手感,慢慢摳。”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光是摳花紋就得進行大半個月時間。“這不算長,邊上的紅磚,修了一個月。”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能看到這座建築的墻壁上用紅磚拼出了一些簡單的圖案。這些磚是民國時候的純進口貨。“當時中國還無法自主生産紅磚,必須從德國引進。也是因為造價貴,所以建築就用紅磚當點綴。”

  歲月荏苒,紅磚部分坑洼不平,有些地方缺了角。怎麼修?拆了重建,最省時省錢,可是歷史信息就全沒了。工人先找到類似質地的紅磚,研磨成細粉狀,再和成泥,在缺失的部分一點點填補進去。

  從86號院出來,繼續往衚同深處走,隔不遠就能看到工人或蹲或站,手工修復衚同的一磚一瓦。現代化機械卻很少見到。用老工藝,修一扇門,來回就得13道工。“我們希望2017年的工,修出民國時候的模樣。”

  隨著一些低端業態的退出,不少老物件兒也再次露臉兒。85號院內一場徹底大掃除後,地上露出兩個小坑,原是當年建造門樓時,特意設計出的排水孔,如今仍可使用。鋻於實用性和歷史價值,修繕人員將其保留了下來。81號院門口,六棱柱形狀的門墩兒瞅著不起眼兒。但文物專家説這是全北京獨一無二的造型。“後期,我們會增加護欄,並將這處門墩亮出來。”

  修繕過程中,還將添一些便民服務類的設施。比如東四四條85號院門口的臺階中部設置了斜坡,方便居民進出自行車。“還會有一些口袋花園、共享單車停靠點,都是利用拆出來的邊角地帶建設。”

  “今年,東四衚同拆除違法建設13879平方米,封堵‘開墻打洞’220處。”東四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高洪雷告訴記者,此次衚同整體修繕前已經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調查,老街坊、專家都被請來當參謀,光是研討會就開了5次。

  今年9月,東四三條到六條將率先恢復衚同肌理,找回當年風韻。(劉冕)

相關閱讀 騰退 | 文物部門
我要糾錯編輯:李響 責任編輯:
  • 國內
  • 出境
  • 視頻
  • 美食
  • 圖片
  • 遠方的家
860010-11280406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