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文娛視頻圖片評論

“雙料”遺産日來臨 專家建議更多遺産地永久性免門票

旅遊首頁 來源:人民網-旅遊頻道 2017年06月12日 14:38 A-A+

原標題:

  經國務院批准,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為了迎接6月10日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各地政府相關部門、景區紛紛推出了多項獨具當地特色的活動,景區免費遊覽、各式展演展覽、文化晚會……一時間,遺産這個概念以一種近似狂歡的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不過業內專家表示,“遺産日”只有一天,它的出現,更多扮演的應該是一堂生動的教育課,喚醒民眾的保護意識,而不僅僅是一場各地的大狂歡,畢竟遺産不是搖錢樹,而是我們全社會都應去保護的對象。

  各地多項活動迎首個“雙料”遺産日

  早在2006年,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便設為我國的“文化遺産日”。2016年9月,經國務院同意自2017年起,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産日”。而我國世界遺産總量也名列前茅,截至目前,我國世界遺産總數達到50項,總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遺産11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産4項,文化遺産30項,文化景觀5項。國務院共批准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44處、省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807處。

  為了迎接我國首個“雙料”遺産日,各地均推出了特色活動。其中6月10日當天,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暨中國世界自然遺産推進會將在湖北神農架林區舉行。會議期間,將會發佈《中國世界遺産》圖書;公佈中國自然遺産、自然和文化雙遺産預備名錄等內容。神農架林區黨委副書記李發平對此表示,希望借本次活動把神農架原始自然風光、“國家公園”等自然、生態元素名片全方位展示出去,提高神農架美譽度、嚮往度。而除了這場重頭戲外,住建部還將組織開展中國世界遺産成就展、世界遺産專題展播、走進自然遺産地等10余項活動。同時,住建部還組織了74處世界遺産地和風景名勝區參與到公益活動中,各向公眾提供500個免費體驗名額。

  此外,浙江省2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及部分省級風景名勝區,將在“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前後開展各種免費體驗活動,如6月10日當天,千島湖景區門票六折;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産——江郎山景區擬提供500個免費體驗名額;6月10日至11日,廣東將結合“開平碉樓與村落”申遺成功10週年和當地僑鄉文化特色,舉辦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文博專題展覽、惠民免費鑒寶、非遺專題晚會等活動;6月10日,江西省廬山、三清山、龍虎山、龜峰等景區也將免費開放,成功預約遊客當天還可參加遺産地景區舉辦的遺産地保護管理主題展覽。

  是教育課還是景區狂歡?

  全國各地上千項活動,這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不禁讓人想起上個月剛剛過去的“中國旅遊日”,不過遺産和單純的旅遊不一樣,它代表著保護和傳承,因此“遺産日”還應起到喚醒公眾保護意識的作用。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助理鄒統釬認為,目前各地相關管理部門、景區對遺産的社會功能重視不夠,對經濟功能反而重視過度,一心追逐經濟利益,“遺産日”更多要起到教育社會的功能。鄒統釬建議,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各遺産地不應該只免1天的門票做樣子,遺産是屬於全社會的,要有更多遺産地永久性的免門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是這麼做的,比如英國的文化、自然遺産都是免費的,只有私人的遊覽地才會收費。”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則表示,“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本質上是“宣傳日”,不是節日,“遺産日”最大的教育意義還是在於提升民眾對於遺産的保護意識,這註定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通過各地在“遺産日”期間舉辦的各項活動,應該能對投資商、各地方政府起到一個警示的作用,這對於遺産的保護和傳承也是有幫助的。

  遺産不是搖錢樹而是保護的對象

  業內人士表示,世界遺産承載了厚重的人文歷史,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其價值就獲得了“全球認證”,相關的旅遊區將“自帶IP”成為世界級的名勝。而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不少地方、景區都加入了申遺的行列,很大程度上都是希望能提高景區知名度,進而帶來遊客量以及收入的提升。近日,驢媽媽旅遊網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世界遺産遊總人次同比2015年增長了4.6倍,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故宮、蘇州古典園林、頤和園、明清皇家陵寢、九寨溝、黃山、龍門石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長城成為人氣最高的中國世界遺産景區前十名。

  面對全國的申遺熱現象,劉思敏指出,世界遺産本身意味著保護、傳承,而旅遊開發是為了拉動經濟,兩者的出發點不一樣,其實保護和旅遊開發也不是完全矛盾,但需要把握好度,按規矩來辦事。世界遺産都有相應的標準,旅遊法也對景區承載量有規定,所以開發經營應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對此,神農架林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神農架已經在去年成為了世界遺産,但近一年來在保護工作上實際更為嚴格了,“比如現在一直在做國家公園的試點工作,包括做規劃編制手冊,建立智庫,進行環境測評等,這些舉措也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護遺産。”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恰逢週末,可以預見的是,原本不知情的遊客會在各地遊玩時與“遺産日”的相關活動偶遇,對於他們來説既能享受到實惠也能獲得相關的遺産保護知識,而這也恰恰滿足了“遺産日”設立的初衷。但對於景區和地方政府來講,確實應該在這一天冷靜思考,不管是已經成為世界遺産還是走在申遺的路上,遺産兩個字意味著保護和傳承,它並不等同於商業投資、旅遊價值,也不等同於大拆大建、提升政績。意大利威尼斯由於遊客量過多導致古城的保護受到影響,曾一度想通過“退遺”來減少遊客量,北京的週口店很早就是世界遺産,但現在旅遊依然沒有很火。所以景區和地方政府不能只盯緊錢袋子,拿“遺産”這塊兒金字招牌使經濟利益最大化,遺産是屬於全人類的,如何讓它的生命得到最長久的延續才是我們最該做的事情。

  • 國內
  • 出境
  • 視頻
  • 美食
  • 圖片
  • 遠方的家
860010-11280406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