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不論是重建還是修復,長城保護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我們缺乏有關長城的教育和研究。中國的北大、清華應該有研究長城的課程。”堅持在長城撿拾垃圾18年的“洋清潔工”威廉·林賽建議,國內高校應開設有關長城的專業課程,增加民眾對長城的了解。
據市文物局統計,北京域內長城約超過半數已處於嚴重損毀甚至瀕臨消亡的狀態。截止到2015年底,還有89.5%的長城需要修繕。
1956年,11歲的英國初中生威廉·林賽在一幅世界地圖上看到了中國的長城。從那時起,威廉便萌生了從長城這頭走到長城那頭的夢想。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路,讓他走了近30年。
1987年,懷揣著兒時的夢想,威廉來到中國,徒步沿長城從嘉峪關走到山海關,歷時78天。在這趟旅途中,長城的奇觀讓他震撼。“我覺得我應該對長城有所回饋,我得做點兒什麼回報長城和中國。”
於是,1998年後的每一個週末和節假日,長城上都有一個高大的外國人的身影。威廉帶著一群群關心長城的志願者,開始了在長城上義務撿垃圾的活動。他們艱難地出入於人跡罕至的亂石間,甚至爬下十幾米高的懸崖,將一個個發出臭味的瓶子和變質食物撿出來。這樣的行為,一撿就是18年。
“我今年60歲了,一半兒的生命待在中國,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長城上,這就證明,我不是三分鐘熱度。”
威廉認為,長城的垃圾問題只是冰山一角,缺乏關於長城的教育和研究,是目前長城保護面臨的最大困難。他建議在中國高校開設長城研究的專業課程。“這些研究不應該只是歷史的,而是多方面的,是包括地理、民族、建築、旅遊、法律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它不應該是枯燥的,而是有意思的。”
根據市文物局統計,北京域內的長城墻體及與長城不可分割的各單體建築、附屬設施、相關遺存等,超過半數已處於嚴重損毀甚至瀕臨消亡的狀態。還有約40%相對保存狀態一般的,也因常年失于及時修整而隱患重重,很難擋禦風雨年復一年的摧殘。剩下不到10%的長城本體、附屬設施、相關遺存,已基本得到搶險性修繕或開發利用。
“由於各種歷史與人為原因,北京段長城仍存在諸多安全隱患。許多險峻、遠離人們聚居地段的長城年久失修,一些未開放段長城存在著非法設置登城口和遊人私自攀登甚至損壞的現象。”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受管理權、利益分配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目前北京段長城的開放多是各自為政:有區政府為主導的,有由旅遊公司為主導的,也有大量由駐地村鎮為主導的。這樣就使得各景區在服務設施建設、長城保護、遊客線路組織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平衡。”該負責人表示,由於缺乏統一規劃,長城各開放段遊客分佈極不均勻,如八達嶺長城早已不堪重負,而周邊一些長城則因遊客量少而消耗管理使用效益。(袁雲兒)
分享到QQ空間新浪微博人人網騰訊微博網易微博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