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文娛視頻圖片評論

清明美食大推薦

旅遊首頁 央視網旅遊 2016年03月30日 14:42 A-A+

原標題:

  

        馓子

        古時候,清明前有“寒食節”,不能生火,只能吃冷的食物,於是人們做了麻油馓子,做“寒具”,食用、攜帶、收藏都很方便。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裏也做過介紹。蘇東坡在徐州的時候,喜歡吃馓子,在他的《寒具詩》中寫到,“縴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玉黃深,夜來春睡霧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其中,“寒具”是馓子兩漢時期的別稱。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于漢族地區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馓子大方灑脫,以麥麵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馓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馓子最為有名。

        老南京吃“寒具”,就是馓子。馓子以油和麥麵揉拉成細條,盤繞環狀,油炸而成。春日踏青,帶上寒具,邊吃邊遊,或加糖用開水沖泡食用,自有一番風味。

        現在流行于漢族地區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馓子大方灑脫,以麥麵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馓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馓子最為有名。

相關閱讀 清明 |
我要糾錯編輯:王瀚頡 責任編輯:
  • 國內
  • 出境
  • 視頻
  • 美食
  • 圖片
  • 遠方的家
860010-090602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