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西藏頻道 > 藏傳佛教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藏傳佛教:在脆弱的土地上守護生態天堂

 

CCTV.com  2010年01月04日 14:3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西藏信息中心  

  青藏高原,以世界上最脆弱的土地,孕育了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天堂;藏傳佛教,以近乎嚴苛的教義,守護著高原上生命馳騁的樂園。這種極端的對比如何成為奇跡般的結合,在氣候急劇變化的今天,奇跡如何繼續?關注這裡,人類也許能獲得救贖。

  2009年12月28日,記者採訪了在西藏工作過40年,曾擔任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副院長的曹自強。75歲的曹老精神矍鑠、鄉音不改,面對年輕的記者,用最易懂的語言介紹精深的藏傳佛教,用親切質樸的話語表達對西藏發展的堅定與樂觀。

  藏傳佛教,擁有與自然相處的智慧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藏傳佛教如此理解世間萬物的因緣際合,也如此將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智慧發揮到極致。

  當記者問到藏傳佛教與自然相處的智慧時,研究了藏傳佛教一輩子的曹老,隨口就能用河南話説上幾個例子。

  “藏傳佛教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上,相當重視。西藏的環境很脆弱,但它的生態又保護得非常好,這和藏傳佛教的教義有很大關係。一個來説,藏傳佛教修煉到深層次,要求非常安靜。寺廟的環境都保持得非常好,樹、水、山林三個條件都具備,跟自然很好地融合。”

  在藏傳佛教裏,生命要想昇華到菩薩和佛陀這一最高人格境界,身體必須遠離繁雜,潛入深山幽林閉關修心。青藏高原的冰雪高山、澄澈大湖、翠綠山林等正是理想的修習道場,念青唐古拉山、崗底斯山、瑪旁雍錯、納木錯等一些神山聖湖更被尊崇為具特殊法力的聖地,被視為護法神和本尊的駐錫地。

  資料圖片:遠眺甘丹寺(2009年10月18日攝)。由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洛桑扎巴大師創建的甘丹寺,也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第一座寺院,始建於明永樂七年即公元1409年,位於拉薩以東40公里處、達孜縣境內海拔3800米的旺古爾山和貢巴山的山坳至山頂處。 新華社記者 格桑達瓦 攝

  寺院或選擇在有山有水有林有草之地,或在建成後,種草植樹,精心養護,各處寺院都擁有大片茂密的森林、豐美的草場與肥沃的土地。

  青藏高原給予藏傳佛教一片凈土,珍愛這片凈土成為藏傳佛教天然的使命。這是藏傳佛教帶給人類的智慧。

  “另外,宗教裏有很多戒律很多禁忌,像不準殺生,不僅保護動物,還要保護植物的生命。這些都對生態起到了保護作用。”

  藏傳佛教中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戒律之多之嚴讓記者震撼,隨手拿出一條都是令人欽佩的生態智慧與生命哲思。

  不準殺生是所有戒律中首要的一條。藏傳佛教認為,人是生物的一種,是生命輪迴的一環,與眾生平等相處,不能以自己的需要去判斷其他生命存在的意義。

  這些戒律已經由強制變為內化,成為藏傳佛教影響下的西藏人民本能的思想和行動。西藏脆弱的生態系統就是這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護。

  放縱私欲的膨脹,豐饒的土地漸趨貧瘠,節制個體的活動,貧瘠的土地也會富有。藏傳佛教的戒律或許是對工業文明最好的反思,是對人類生存有力的啟示。

1/3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