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西藏頻道 > 藏傳佛教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印邊境卡孜河谷地帶發現古格王國早期佛教遺存

 

CCTV.com  2009年12月01日 17:5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貴陽12月1日電(記者 齊健)中國考古專家對中印邊境中方一側卡孜河谷地帶佛教遺存研究時發現,這批考古遺址中的早期石窟、寺院遺存屬公元11世紀古格王國早期,與藏傳佛教後弘期開山大師仁欽桑布的活動有關。

資料圖片:阿裏古格王國遺址(10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剛剛在此間結束的“邊疆民族考古與民族考古學論壇”上,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所長霍巍教授介紹説,卡孜河谷地帶位於西藏札達縣波林村,是仁欽桑布的出生地,當地佛教遺存包括卡孜寺、聶拉康和查宗貢巴石窟等,其中卡孜村13座佛教建築遺址以及熱尼拉康遺址等新發現的確認,均可印證歷史上關於仁欽桑布曾在當地建寺修塔的記載,為西藏西部佛教復興初期(約公元10世紀晚期至11世紀)的歷史提供了難得的物證。

  “這批佛教遺存保持了西藏本土傳統,不僅與西藏腹心地帶文化聯絡密切,與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藏傳佛教寺院也具有相似之處,説明藏傳佛教藝術是中印邊境上述地區的主導文化影響。”霍巍説,遺存殿堂、石窟中的壁畫及木雕門楣、佛塔造像等遺物,也受到克什米爾藝術風格的影響;此外,從某些遺存中能觀察到來自印度、尼泊爾乃至中亞的藝術家留下的痕跡,但當地沒有發現印度教的遺存。

  據專家介紹,古格王國于公元10世紀中葉至17世紀初雄踞西藏西部,是中國與南亞、中亞交接的“文明十字路口”。此前那裏發現的佛教遺存以15世紀後古格王國晚期為主,而卡孜河谷地帶的佛教遺存是2007年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對中印邊境的考古調查中首次發現的。

  “上述遺存被確認為古格王國早期,把藏傳佛教在西藏西部的影響力提前了500年左右,對於辨析古格王國境內不同的佛教藝術風格流派、復原佛教藝術發展狀況,也有重要意義。”霍巍説。

 

責編:張曦健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