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西藏頻道 > 焦點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80.3%網友希望所在省市設立網絡新聞發言人(圖)

 

CCTV.com  2009年11月09日 11:0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貴陽市頭橋辦事處整治道路前後對比照片

  9月1日,貴州省貴陽市政府的網絡新聞發言人正式上崗,主要職責是在互聯網上發佈信息,用發帖、跟帖等形式回復網絡輿論。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以政府名義推出的網絡新聞發言人。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北京益派市場調查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3009人參加),80.3%的人希望自己所在省市仿傚貴陽市政府也設立網絡新聞發言人;64.5%的人認為網絡新聞發言人的設立表明政府對民意的重視。

  “如果我們這兒也設立網絡新聞發言人,我會在第一時間和他接觸”

  調查中,30.7%的人擔心網絡新聞發言人就是把傳統的新聞發言人制度直接照搬到互聯網上。

  貴陽市網絡新聞發言人曹毅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不是簡單的照搬。在他看來,傳統的新聞發佈會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有局限。網絡新聞發佈可以直接對話和實時交流,和單向面對媒體的傳統新聞發佈會肯定是不同的,“我們比傳統的要更深化一些。”

  曹毅説,網絡新聞發言人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工作團隊,是一個工作系統。因為很多具體問題,必須經由業務部門提出意見,才能夠準確、權威地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回復網民。

  調查中,57.0%的人認為,網絡新聞發言人將有效補上傳統新聞發佈方式的不足。

  今年5月,溫州人葉茂良以“特殊需要”為由向溫州30個市級政府部門遞交了信息公開申請書,要求公開各部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隨後,30個部門作出了不同的決定。其中,9個部門拒絕公開,21個部門以不同方式公開了所申請內容。

  “每個公民都有義務去推動信息公開。”由於溫州市規定只能受理現場書面申請,葉茂良向30個部門遞交申請書,就跑了兩個月,光汽油費就花了2000多元。

  “如果我們這兒也設立網絡新聞發言人,我會在第一時間和他接觸,還會把長期以來遇到的問題都提出來。比如説亂收停車費、環境污染等,問問有什麼處理方式。”在葉茂良看來,通過網絡新聞發言人,不僅是政府信息公開,基礎建設、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都可以去反映和探討。

  調查中,67.3%的人認為網絡新聞發言人是政府信息公開的一條新渠道。另有66.5%的人表示,設立網絡發言人的前提,是要從根本上加強和改善政府的信息公開。

  曹毅告訴記者,信息公開條例實施以來,貴陽市政府也通過媒體宣傳、門戶網站做了一些工作。“但通過什麼形式才能更迅速地與網民溝通,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創建網上新聞發言人平臺就是整體提升政府信息公開水平的一個抓手,可以達到與老百姓的雙向溝通。

  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燕繼榮看來,網絡新聞發言人是一個新的嘗試。網絡就是一個工具,是現代社會人們更加關注和經常使用的一個通道。從最早的“防網”到現在的“用網”,政府改變的不僅是思維方式,還有工作方式,越來越多的政府正在學會用好互聯網這個通道。

  調查中,60.3%的人肯定網絡新聞發言人創造了政府和公眾溝通的新模式;49.6%的人認為可以拉近政府和民眾間的距離。

  更重要的是政府形成對網絡輿情負責的態度

  9月11日13:10,網友“唐女士”在貴陽網絡新聞發言人“網民評論”欄目反映,某摩托車銷售門面常年在人行道上亂停放摩托車,妨礙行人走路。

  14:29,“網絡新聞發言人辦公室”回了個表情符號,是一個扎著頭帶的卡通形象,意為“正在努力”。

  9月12日11:34,“頭橋辦事處”發帖表示:我辦在加大對該路段佔道經營管理力度的同時,將配合交警、運管等部門進行整中集中治理,並納入長效管理。帖子中還貼出3張圖,分別為“整治前”、“整治中”、“整治後”。

  如此高效讓網友很滿意,“頭橋辦事處效率高嘛,頂一個支持一下。”

  公眾對網絡新聞發言人有什麼期待?調查顯示,“用事實説話”成為最大期待,81.1%的人選擇此項;其次是“對網絡輿論迅速反應”(72.4%);50.3%的人認為應熟悉互聯網傳播的技術手段和規律。

  曹毅説,要獲得網民的信任,是件不容易的事。“網絡是一個多元化的虛擬世界,大家説話比較直接。我們也是網民,都可以理解。如果交流時搞得太正規,反而會讓溝通有障礙。我們正在考慮用網絡語言,實現一個自然暢通的交流。”

  調查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63.2%的人希望網絡發言人別使用“外交”辭令;71.0%的人表示,應儘量避免套話官話,否則無非就是“傳聲筒”。

  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表示,網絡是一種更新階段的民主表達方式,這對官員的要求也會更高,對寬容程度、反應的機敏程度,都會有很大的挑戰,官員需要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來放平心態。另外,網民的每一個意見、每一個問題,對於政府來説都是一種考驗,政府一方面要回答他們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適應這樣一種新的語言方式、溝通氛圍和遊戲規則。

  “"拍磚"是常有的事,沒有這個就不叫網絡了。工作中很多事情不可能盡善盡美,特別是信息的披露會有滯後,當事實真相不是很清楚時,往往會有一些誤解。但我們相信大部分網民都是善意的,是願意和我們交流的。我們相信"謠言止于真相"。”曹毅説。

  調查中,72.3%的人期待,網絡新聞發言人對網上的質疑要有坦蕩、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同時78.4%的人表示,要真正發揮網絡發言人的作用,政府就要放低身段,真正解決老百姓的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所長蔡定劍對此表示認同。他指出,光有平臺和形式是不夠的,是不是認真對待老百姓的意見,是不是真正解決問題,這才是更重要的環節。

  葉茂良也表示,網絡發言人只是形式,更重要的是政府形成對網絡輿情負責的態度。我們要關注的是,把事情反映給網絡新聞發言人之後,會通過什麼機制、什麼監督手段去執行和反饋。因為很多事情是需要多個部門聯合才能處理的,老百姓要解決的是實質問題,“不斷為老百姓做事情,老百姓才會覺得你信得過,才能樹立網絡新聞發言人的"權威"。”

 

責編:李戎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