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西藏頻道 > 經濟社會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八廓街的民族團結大院

 

CCTV.com  2009年07月14日 10:0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西藏日報  

  編者按:

  藏族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瑪的《一個媽媽的女兒》,一經推出就家喻戶曉,原因就是她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各民族的共同願望。拉薩市八廓街是西藏最著名的商業街之一,象徵藏漢民族團結的“唐蕃會盟碑”就矗立在八廓街廣場。而今天,各民族居民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優勢互補,攜手共進。在這裡,藏族與各兄弟民族合夥經商的有100多戶。古老的城區,演繹著一段段民族團結的佳話。

  拉薩市八廓街囊默默大院裏居住著藏、漢、回三個民族的居民,多年來他們生活如同一家人。圖為大院裏各個不同民族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拉家常。

  從重慶來到拉薩3年的唐剛夫婦一直在八廓街裏做餐飲生意,租住在八廓街附近的拉薩老城區一居民大院裏。他説:“自從住進大院後,感覺就像到家了一樣。居委會的藏族領導對我們這些內地來的人非常關心,經常噓寒問暖,各方面都給予照顧,左鄰右舍對我們也有著兄弟姐妹般的感情。”

  八廓街附近的德勒康大院總是打掃得乾淨整潔,40多戶人家居住在連成一體的4層藏式居民樓裏,藏族、漢族和回族等多個民族的居民住在這個大院裏。儘管各族居民的生活習慣不同、語言不同,但大家團結互助,和睦相處。已在這裡居住了多年的藏族商人扎央説:“我來到這裡以後,從沒見過大院裏發生過吵吵鬧鬧的事情。平時大家各自忙各自的事情,也沒時間串門聊天,但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我們都要端上切瑪,給漢族和回族鄰居拜年,大家會聚在一起吃飯聊天,就像一家人一樣。”

  在八廓街周圍,像這樣藏、漢、回等各族群眾聚居的大院有100多個。到拉薩經商、辦事的外地人中,有幾千人長期租住在藏族民居中。走進八廓街的小巷,推開一座座大院的大門,處處可以聽到各民族團結互幫互助的佳話。

  日松貢巴居民大院居住著30多戶人家,院子略顯擁擠,但十分乾淨、整潔。今年90歲的蒙古族退休工人益西旦巴,是大院裏各族居民的尊長,他老家在遼寧。

  他用流利的藏語説:“解放前,我的家鄉戰火連天,不用説日子過得不好,性命都難保,於是我來到了西藏。”和平解放前的西藏令他萬分失望,在殘酷的封建農奴制度統治下,這裡的人民過著極為貧困的日子,拉薩街頭到處是行乞的人,益西旦巴也流浪街頭。善良的人們把他介紹到哲蚌寺當喇嘛,取法名為益西旦巴。西藏和平解放後,益西旦巴作為拉薩城內為數不多的會説漢語的人,主動給解放軍當翻譯。後來,益西旦巴被組織上安排到土門煤礦,成為西藏第一代産業工人。

  益西旦巴老人後來經人介紹與拉薩居民普赤結了婚,生有3個孩子,過著幸福的生活。談起在深圳工作的兒子即將和一個漢族姑娘成家,老人高興地説:“我們的幸福家庭就是民族大團結的結果。親歷新舊兩個社會,我深深感到只有共産黨,才能把各民族團結起來,實現共同富裕。” 退休後,他向黨組織多次遞交入黨申請,並在78歲時成為一名黨員。

  普赤阿媽告訴記者:“自從30年前我們結婚到現在,我們就一直與包括藏、漢、回、蒙等各民族鄰居和睦相處。雖然我們的民族不同,生活習慣、語言文化不同,但是我們都很珍惜這種緣分。前段時間孩子們決定為我們再買一處房子,我們沒有同意,因為我們和大院的鄰居們相處得像一家人似的,這麼多年來大傢伙互幫互助,連誰家要辦喜事都不需要叫外面的人來幫忙,這種和諧的居住環境讓我們都捨不得離開這裡了。”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