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30年前,一位青年醫生主動放棄大都市的優越生活環境,選擇了含氧量不到內地60%的“地球第三極”。他説:“苦地方,險地方,才是建功立業的好地方。” 30年後,兩鬢斑白的他,成為享譽雪域高原的“門巴”將軍。他説:“我們在西藏很苦,但不能白苦,苦也要苦出名堂來!” 他就是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範、西藏軍區副司令員兼總醫院院長李素芝。這是李素芝在為患者看病(2007年8月12日)。
大雪紛飛,通往山頂格日寺的路如抹了油一般。
被厚厚冰雪包裹著的李素芝和他的醫療隊隊員們,緊摳著萬仞懸崖邊的岩石,緩緩挪動著似鉛的雙腳,艱難地向4700余米的雪山之巔挺進……
這座位於拉薩市郊的寺廟,山高路險,亂石林立,被藏族群眾比喻為“懸在雲端的尼姑庵”。
自從12年前第1次登上尼姑庵以來,李素芝已經記不清在風雪中義務巡診多少次了。
佛門清規,戒律森嚴。長期以來,同許多信奉藏傳佛教的僧侶們一樣,尼姑們也“信神不信醫”。患病後,她們僅靠誦經驅病,再大的痛苦都硬撐著。
是李素芝和他的醫療隊隊員們,把文明的春風和科學的觀念帶進了這座偏僻的寺廟。不久前,尼姑曲吉突發急性闌尾炎時,首先想到的不再是誦經驅病,而是藏族人民的好“門巴”(藏語:醫生)李素芝和他的醫療隊隊員們。
33年前,畢業于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在位於上海的附屬醫院長海醫院剛剛工作半年,年僅22歲的李素芝,在親朋好友的質疑聲中,主動申請入藏。
上海與西藏,一個是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一個是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氧氣含量不足內地60%的“地球第三極”。誰都明白這兩地之間的巨大反差。
“苦地方,險地方,正是建功立業的好地方。”李素芝語出驚人。
登上世界之巔33年,李素芝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人生案卷——主持開展新技術、新業務432項,其中16項創造了世界醫學奇跡,32項屬國內首創,34項填補了西藏高原醫學空白,獲得科技成果獎20項,發表高原醫學論文200多篇……
如今,李素芝已經成長為一名將軍——西藏軍區副司令員兼總醫院院長。他還被藏族群眾親切地稱為“高原一把刀”!
科研成果固然重要,但李素芝更看重另一項看似普通卻意義深遠的業績——自1996年擔任西藏軍區總醫院院長以來,李素芝率領醫療隊深入雪域高原上的座座軍營和廣大農牧區,行程40多萬公里,巡診21萬人次,手術9000余例……
2006年5月,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簽署通令,給李素芝記一等功!
資料圖片:2月22日,西藏軍區總醫院院長李素芝(左)在為藏族群眾看病
從踏上世界之巔的那一天起,李素芝幾乎把全部的愛都奉獻給了邊關軍民。
曾經,高山病是對西藏軍民威脅最大、死亡率最高的常見病、多發病。李素芝擔任院長後的第3天,就帶領西藏軍區總醫院高山病調研組,到駐守在海拔4800余米的駐軍某部,為官兵們檢查身體,調研高山病的發病機理。
李素芝調查發現:這個邊防部隊80%的官兵有指甲凹陷、脫髮病症,近20%的官兵有心血管和消化、神經系統疾病。海拔5300余米的查果拉哨所哨長吳鵬的血色素大大高於正常人的指標……
李素芝心如刀絞,寢食難安。
“邊防官兵守衛的最高處,就是我攻克高山病的最高點!”從邊防回到醫院,李素芝立下了錚錚誓言。
缺經驗,李素芝派人向全國知名高山病研究專家請教;缺數據,他帶著攻關組到冰峰雪嶺間採集藥物標本,做動物試驗;歷經艱辛研製高山病新藥,他是新藥的第一個實驗者……
2000年6月,李素芝和同事們研製的預防高山病新藥“高原康”膠囊通過了專家鑒定,成為全軍高原部隊預防和治療高山病的裝備藥品。
不久,李素芝又組織研究人員研製成功高紅沖劑、花蟲膠囊等一系列防治高山病的新藥,並編寫了專著《高原病學》,揭開了高山病的神秘面紗。
如今,西藏急性高山病發病率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50%至60%,下降到現在的2%至3%,治愈率達到99%以上。駐藏部隊連續15年沒有一名官兵因高山病死亡。人們都説,李素芝功不可沒。
品味到李素芝和他的醫療隊隊員們濃濃真情的,不僅僅是邊防軍人。寺廟僧尼和普通藏族群眾,始終是李素芝和西藏軍區總醫院醫護人員關愛的重點。
記者日前在拉薩三大寺之一的甘丹寺採訪時,74歲的僧人洛追旦巴拉著記者的手,動情地説:“沒有李院長和他的醫療隊,我就活不到今天!”
出生於昌都地區一個貧農家庭的洛追旦巴,為了生計,8歲時到昌都的察雅寺當了一名僧人。1979年,他來到甘丹寺。30年來,他見證了甘丹寺的發展壯大,“政府幫寺廟修了路、通了電、安裝了自來水。”
“有幾次,我病得差點兒就死了。”洛追旦巴説,是李素芝和他的醫療隊一次次把他從死神手中奪回來。
李素芝和他的醫療隊,不僅定期上門給洛追旦巴等僧人巡診,還為每個僧人發放“免費醫療證”,建立“健康檔案”。
從1996年開始,也就是李素芝任院長的那一年,西藏軍區總醫院開始對有困難的藏族群眾實行免費醫療證制度,患者憑證就可以到總醫院免費就診治病。10多年來,李素芝帶領醫療隊為拉薩市、山南地區、日喀則地區等地貧困藏族群眾、寺廟僧尼發放了15000多個“免費醫療證”,建立12000余份“健康檔案”,平均每年提供3000多萬元民族免費醫療費。
那曲地區申扎縣牧民吉確,至今唸唸不忘李素芝推行的民族免費醫療政策。
8年前的那個冬天,肆虐的寒風,無遮無攔地吹打著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藏北草原;紛飛的大雪,似乎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
李素芝率領20余名醫療隊隊員,穿著厚厚的軍大衣,一手托著藥箱,一手拄著木棒,踩著齊膝深的積雪艱難前行。跪下,站直,再跪下,再站直……
當“雪人”李素芝等人出現在面前時,吉確和家人著實被嚇了一大跳。李素芝和他的醫療隊的檢查結果令人吃驚:吉確的3個女兒都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聽説要接他們去醫院做手術,吉確和3個女兒都躲得遠遠的。
李素芝有些急了:“再拖下去,會丟性命的!”回到醫院,李素芝又安排兩名醫生專程到那曲做工作。吉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最小的女兒德吉央宗送到了醫院……
手術簽字時,李素芝看出了吉確的心思,對他説:“手術費、醫療費、生活費給你全免。”手術做得非常成功。
幾天后,小女兒能下床走路了。吉確簡直不敢相信面前的事實——在他生活的這片土地上,竟然有這等奇事:開刀能治病,還不收錢!
接著,吉確帶上大女兒、二女兒主動找到李素芝,把自己的希望全部託付給了“金珠瑪米”(藏語:解放軍)。
33年來,李素芝一趟趟給邊關戰士和藏族群眾送去無限關愛,卻無法兌現對親人們的一句句承諾。
“慚愧啊!”李素芝感慨地説,“這些年來,我沒有盡到一個兒子、丈夫、父親的職責。”
幾乎每一個春節,李素芝都在巡診,與農牧民在一起。1999年春節,母親病危。當時,李素芝主持的一個心臟手術試驗正進入攻堅階段。當他趕回家時,母親去世已3天。
因長期缺少父愛,他的兒女直到18歲,才喊出了第一聲“爸爸”!
這樣的愧疚,還有很多很多……
李素芝燃燒激情播撒仁愛於世界之巔,贏得了西藏軍民的愛戴——在他家的櫃子裏,珍藏著邊防軍人和藏族同胞贈送的100多面錦旗和1000多條潔白的哈達。
“這是我一生中最珍貴的財富!”李素芝説。
責編: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