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青藏高原的形成: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

 

CCTV.com  2009年01月12日 14:3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世界第一峰,喜馬拉雅山脈主峰,山前為絨布寺,山上為絨布冰川

  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相碰撞,導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地質學上把高原崛起這段時間的地質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

  高原地區的強烈隆起是從距今340萬年前後開始的,此後的時間裏高原上升了大約3000米左右,形成當之無愧的“世界屋脊”。希夏邦馬峰北坡的高山櫟化石出現在海拔5700-5900米,而現在高山櫟卻只生長在海拔2500-3100米的地方。此為佐證。

  青藏高原抬升過程是勻速的運動,不是一次性的猛增。它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每次上升都使高原地貌形態得以演進。

  高原第一次上升,發生在距今340萬年~170萬年,青藏高原地區平均海拔從1000米左右上升到2000米以上,此時高原已經形成,這次上升運動被稱為“青藏運動”。

  高原第二次強烈隆升發生在110萬年~60萬年左右,高原面在80~60萬年平均高度達到3000~2500米左右,高原的自然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高原上山地全面進入冰凍圈。高原的新舊斷裂活動活躍,高山深谷地貌形成併發展。環流形勢被打亂,氣候從溫暖濕潤轉為寒冷乾旱,地域差異性明顯增大。

  高原第三次強烈隆升發生在距今15萬年左右,這段時間,高原的平均高度已達到4000米以上,一些高山超過了6000米,使高原內部的氣候更加寒冷乾燥。

  地質歷史進入全新世(距今一萬年前),高原繼續抬升,形成了今天高原面平均高度達到4700米。高原的強烈降升,給亞洲東部的自然環境以深刻的影響,高原的動力作用和勢力作用改變了周圍地區的環境。

喜瑪拉雅山脈

責編:張曦健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