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西藏民主改革50年:現代化走進幸福高原

 

CCTV.com  2009年01月09日 14:0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西藏日報  

  現代化走進幸福高原——西藏民主改革50年來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資料圖片:2008年3月21日,拉薩市第一小學三年級3班學生旦珍在朗讀藏語課文。西藏自治區多年來重視藏語文的教學,使每個藏族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都能接受藏語教育。在中小學教育期間,藏語教學在1775課時以上,全區從事藏語教學的教師超過1.55萬人,藏語成為藏族孩子的必修課。

  西藏民主改革50年來,不斷加大對教育、科技、衛生、文化事業的投入力度,如今,掃盲人口覆蓋率達100%,農牧民免費醫療經費提高到人均140元,人均預期壽命由上世紀50年代的35.5歲增加到67歲,各項社會事業呈現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快速發展的喜人景象。

  飛速發展的現代教育

  在拉薩市少兒活動中心的寒假補習班裏,老師正在對二年級的學生進行英文輔導,在這個課堂裏學習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在拉薩市第三小學上二年級的央卓小朋友説,英語很重要,過來上補習班就是希望下學期英語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今天的藏族小學生,他們擁有與父輩相同的熱情、質樸,也擁有父輩當年不曾有過的開闊視野和活躍思維,而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們所受的良好教育。

  今天的西藏,推行藏漢雙語教育,幾乎所有的藏族學生都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西藏的傳統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展。同時,政府還對農牧民子女實行義務教育“三包”政策,讓農牧民子女充分享受到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目前,西藏中小學“三包”經費標準已達到小學平均每生每年1200元,初中平均每生每年1350元。

  資料圖片:浪卡子縣卡龍小學的老師在檢查學生的作業(2008年10月12日攝)。 西藏浪卡子縣教育事業從2005年起迅速發展,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小學階段輟學率為0,初升高的學生達到了84%以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取得明顯成效,一躍成為西藏的教育強縣。

  西藏民主改革50年來,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發展民族教育事業,目前西藏人均受教育年限已達6.3年,小學在校生、初中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分別為31.2萬人、14萬人和4.5萬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入學率分別為98.5%和92.2%,高中入學率提高到51.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19.7%,已建立起具有西藏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的現代教育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先後在北京、上海、成都、重慶等地建立了內地西藏班,使更多的農牧民孩子在內地較為良好的環境中得到全面發展。現代化的教育讓如今的藏族孩子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更為廣闊的天空裏自由翱翔。

  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城鄉

  那曲牧民瓊巴的兩個孩子都是在縣醫院出生的,出生前幾天做過B超,孩子出生後第四天接種了疫苗。如今在西藏,大部分孕婦在懷孕三個月後就開始享受這種産前、産中和産後的醫療保健。

  資料圖片:西藏那曲縣香茂鄉一名農牧民帶孩子到鄉衛生所看病(2008年10月29日攝)。 2008年,國家再次提高了西藏農牧民免費醫療補助標準,在過去年人均100元的基礎上,西藏農牧民免費醫療標準達到了年人均140元,其中中央補貼125元。據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已累計撥款超過18億元用於發展西藏醫療衛生事業,每年用於農牧民的醫療補貼超過2000萬元。

  目前,西藏已基本建立起以農牧區醫療制度為主、包括城鎮居民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廣泛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障體制,各族人民群眾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同時,對農牧民孕産婦住院分娩實行100%報銷。另外,西藏正逐步在城鎮建立起以合作醫療與社區衛生服務相結合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構建起了城鎮居民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與此同時,以農牧區為重點的婦幼保健、計劃生育、初級衛生保健工作也迅速發展,孕産婦死亡率由1959年的50‰下降到7‰左右,嬰兒死亡率由430‰下降到5.7‰。

  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五十年風雨兼程,五十載變化萬千。從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到住上安全適用的新房,從給“鐵牛”喂草到全拉薩擁有10858輛私家車,從“一窮二白”到吃飽穿暖不再是夢想——彈指一揮間,50年光陰過去,西藏城鄉居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月6日,拉薩首批廉租房住戶白瑪老阿媽在院裏搖動轉經筒。據了解,2008年西藏自治區在拉薩市和其他6個地區建設了4564套廉租住房,部分城鎮低收入困難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改善。從2009年到2010年末,西藏還將逐步把廉租住房保障對象由目前的城鎮最低收入家庭擴大到城鎮低收入家庭。

  拉薩市八廓街附近的魯固居委會,50年前被當地群眾稱為“邦倉”,藏語就是乞丐居住的地方。今天,昔日的“邦倉”已舊貌換新顏,困難戶全部脫貧。次仁曲珍老阿媽在這裡生活60多年了,兩個兒子都在八廓街做生意,一家人住在一棟兩層的安居房裏,家用電器一應俱全,有時去稍遠的寺廟朝拜,也都是兒子開車送她去的。

  50年來, 隨著經濟的發展,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明顯改善。統計數字表明:2007年,西藏生産總值達到342.19億元,而民主改革初期的1959年僅為1.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了59倍,年均增長8.9%。1959年西藏人均生産總值僅為142元,1989年人均首次突破1000元大關後,2001年躍上5000元臺階,2006年躍上10000元臺階,2007年西藏人均生産總值達12109元。比1959年增加了11967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7%,其中1994年至2007年期間年均增長了11.4%。

  人們的住房條件也在逐步改善。截至2007年,西藏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32.7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1.65平方米。

  五十年來,西藏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有力促進了各族群眾的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崇尚科學文化、追求文明進步的時代新風,正伴隨著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堅實步伐蓬勃興起。

責編:李戎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