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支由貧困山區黎族姑娘組成的球隊,為了足球,起早貪黑已成習慣,為了足球他們幼小的雙手拾過荒,種過菜。球鞋,已經不知道踢壞了多少雙,鞋上那些縫縫補補的印記,承載著他們對這項運動的愛。足球,對這些山區的女孩子們來説,就是歡樂,就是希望。看看他們在球場上努力的身影,看看他們臉上的汗水與笑顏,或許我們有理由期待中國足球的曙光。
每天淩晨5點,在許多人還在甜美的睡夢中時,位於海南省瓊中縣瓊中中學的老舊宿捨已經早早的亮起了燈光,四十幾位海南瓊中女子足球隊的隊員們洗漱起床,穿戴整齊,在微微泛藍的晨曦中開始每天的晨練。
這些孩子多數是黎族人,個個都是大山裏的娃兒,最小的才11歲,最大的也就17歲。最初來到瓊中踢球的時,許多女孩子連足球是什麼都沒有聽説過。
“06年世界盃開幕時正好是足球隊創立的時候,教練帶著我們在他宿舍看球賽,那時真看不懂,困的很又不敢睡覺。現在看球知道看門道,怎麼傳切配合,以前真一點都不懂呢!”17歲的瓊中女足隊員周亞莉每每回憶起那時看球都會會心一笑。
瓊中,國家級貧困縣,位於海南省中部,是黎族和苗族的聚居地。當地流傳著一個説法:一瓊二白三保亭,指的就是瓊中、白沙、保亭三地是海南的貧困地區。
而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貧困縣裏卻出現了一個遠近聞名的足球隊——瓊中女足。瓊中女足創建於2006年,最初只有二十四名隊員。創立這支球隊的肖教練和國內知名少帥高洪波是一個時代的球員,之所以來到海南的這個窮縣城裏當教練,都是為了和他的恩師谷中生一起實現他們的足球夢想——培養一支像樣的海南女足隊伍。
最初的時候女足隊員們住的是已經廢棄的教室,由於經費不足,每天的吃飯補助只有5元錢一個人,幾乎天天是稀飯加幾條鹹魚青菜,按隊員的説法就是,剛吃了飯走到宿舍就餓了。
球隊日常用品也奇缺,海南雨水多,踢球沒多久足球就會泡的像籃球一樣大,鞋子更是一週穿壞一雙。物質條件的嚴酷以及外界的質疑每一天都在考驗著教練和女足隊員們。
“當時我都想過要放棄,有一次我都收拾了行李走到校門口了,孩子們老遠望到教練不對勁,就一下子跑過來把我圍住,她們也不説話,就用眼睛望著我不讓我走,於是我就沒走。這些年來,孩子們一直很堅強,無論有多苦都沒有和我提過一句抱怨。有時候看著她們吃了幾碗稀飯就在場地上跑,我要求他們訓練的時候心裏都痛。”肖教練每次想到當時的艱苦都會感嘆不已。
伙食費不夠,他們就自己開荒種菜,為了節省上頭撥下來的經費,他們會一起收集學校裏丟棄的塑料瓶賣錢積攢費用。
同時,為了讓孩子們不放棄學習,在訓練完的時間裏,女足隊員和其它同齡的孩子們一起學習功課。就這樣,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教練隊員們的努力下,2009年,海南瓊中女足獲得了全國U16女足錦標賽第三名,全國U18女足錦標賽第四名,同時已經有6名隊員以體育特招生的方式考上了海南師範大學。
目前,海南省教育廳和地方縣政府已撥款為瓊中女足修建了一個全新的足球場地,而女足隊員的伙食費用也將提高到每人每天20元的水平。
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在夜幕中,結束一天訓練的女足隊員們還要做6組壓杠鈴,130-150斤的杠鈴壓的隊員撕牙咧嘴的,但絕對沒有一個隊員會偷懶。
女足隊員們常常互相給好姐妹理髮,小隊員們就剪成男孩子們的短髮,一隊的隊員們年紀大了開始愛美了,就留起了齊肩的長髮。
17歲的王薇在當天的訓練中舊傷復發,又一次倒在了訓練場上。她的左腿在去年的對內蒙古隊的比賽中受了重傷,已經休整了半年時間。
海南的陽光異常烈,所以女足隊員們的訓練往往安排在早晨和傍晚時分,但即使如此,幾個小時的訓練下來,汗水也早就浸透了隊員們的衣衫。
儘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瓊中女足的肖教練依然覺得這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起點,“獲得全國第三的成績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運氣,關鍵是要把這樣的成績繼續保持下去。海南的足球發展起步很晚,女足更是如此,整個海南目前只有這一支像樣的隊伍。一方面我希望這支女足的隊員個個都能上大學,在大學裏繼續深造,將來成為教練回到海南做貢獻。另一方面我也會和地方政府一起繼續在大山裏面尋找好的苗子,希望十年二十年後海南可以成為足球大省,能為國家做貢獻。”
幻燈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