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中華龍舟大賽歷時3年完成了在江、河、湖、海4種公開水域賽龍舟的壯舉,歷數千年而不衰的龍舟文化,在九曲黃河調頭西行的經典河段傳承,在湍急奔流的大河中揮槳競渡,兩種文化完成歷史性交融,這不能不説是歷史長河中的精彩瞬間。
當日,2013年中華龍舟大賽第5站在甘肅永靖激情上演,由順德樂從、南海九江、東莞麻涌構築的廣東三強,繼續展開巔峰對決,究竟誰能在首次“北方大賽”中折桂,懸念十足。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當地百姓端午節並無劃龍舟的習俗,在祖輩們的記憶當中,羊皮筏子是漂到黃河對岸的唯一工具,如今,鐵橋飛架、輪渡亨通,傳統的渡河工具早已不見蹤跡。那麼,人們不禁要問,中華龍舟大賽何以落戶這座北方小城?
中華龍舟大賽技術代表、國際級裁判魏偉告訴記者,永靖去年向大會提交了承辦申請,“我們今年1月份來考察時,黃河水是清澈的,而且水流平緩,是非常不錯的龍舟賽場,另外,上游5公里處就是劉家峽水電站,可以控制水的流速。”不過,當所有隊伍齊聚永靖,發現眼前這條大河,和印象中的渾濁河水沒有兩樣。 “因為前幾天上游下暴雨,一條支流攜帶大量黃泥匯入幹流,所以河水突然變渾濁了。”當地百姓告訴記者。由於上游泄洪,昔日平靜的河水頓時流量大增。“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魏偉説,不過對於久經沙場的龍舟選手來説,大江大海都劃過了,流動水域劃龍舟也不在話下。
“龍舟順流而下,我測算過,每分鐘的流速大約在50米左右,”順德樂從隊教練潘廣德告訴記者,他們2009年曾在永靖黃河水中劃過一次,“順水劃龍舟,速度肯定快,隊伍之間差距很小,不容許有任何差錯;劃手會輕鬆點,但舵手的任務更重。”“和湖泊、內海的靜水相比,流動水的不可控性更強,”魏偉説,“所以,隊員在槳的吃水深度、槳頻等方面都要有所調整,所以比賽結果很難預料。”
果然,在200米直道競速決賽中,南海九江隊劃出33.580秒的好成績,以0.09秒的微弱優勢力壓順德樂從隊,奪取第一名。而東莞麻涌隊以33.691秒的成績屈居第三,這個成績也只是比第二名順德樂從隊落後了0.102秒。由此可見,200米的爭奪是何等激烈。而在上一站江蘇江陰站200米決賽中,順德隊是以39.427秒的成績問鼎的。永靖站比賽200米第一名節約了6秒鐘,這都是拜流動的黃河水所賜。
甘肅永靖人辦龍舟賽,打得是文化牌。 “我們在珠江、長江、大運河,甚至海南萬寧的內海舉辦過龍舟賽,到黃河上賽龍舟還是第一次,”魏偉説,“當地政府也是希望體育搭臺,文化旅游等經貿活動唱戲,進而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助力城市發展。” 的確,中華龍舟大賽前,位於黃河上游甘肅中部西南永靖縣默默無聞,這個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的小城,還真的有段古老歷史,這裡是中華民族黃河古文化早期的發祥地、傳播地和遠古人類生息繁衍地之一,也是古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的要衝,這裡是中國的:“水電之鄉”、“花兒之鄉”“儺文化之鄉”、“彩陶之鄉”、“恐龍之鄉”。除此以外,永靖縣還有太極鳥島、炳靈寺等自然文化遺産,盛産百合、大棗,這些都成為永靖的“招牌菜”。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甘肅永靖成立了自己的龍舟隊,最初由熱衷龍舟運動的當地黃河兒女組成,後來的隊員以甘肅省體工二隊劉家峽水上訓練基地皮划艇隊和賽艇隊的隊員為主。劉家峽水電站就是他們的訓練基地,這裡環境得天獨厚,是龍舟安家落戶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