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崗(蘇州大學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博士生導師,教授)
在WMA比賽過程中,有一個非常值得人們記住的技術符號,這個符號就是選手在交手前的“搭手”動作。眾所周知,在任何對抗性格鬥項目的比賽開始前,預備式一直是代表着這一項目特徵的典型動作,如拳擊的預備式,泰拳、跆拳道、散打的預備式,都概莫能外。對於WMA的競賽,“搭手”對於參賽選手來講也應該是一種預備式。
WMA選擇“搭手”為參賽選手的預備式,從一定意義上講,它所反映出的技術要義和文化要義已經遠遠地超越了預備式的概念。
首先的意義在於,“搭手”是對傳統的再現和回歸。習練過傳統武術的人都知道,在我們日常的較技比武過程中,不論是師傅傳授徒弟的拆招,還是接受外來者的挑戰,“搭手”一直是一種開始方式。所以,在一個充滿現代氣息的賽事中,選擇“搭手”作為參賽者的預備式,應該説是對“時尚”的WMA貼上了一個具有顯著傳統印記的標籤。因此上,可以説“搭手”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要求,更是一種文化上的體現,是對傳統的敬畏和回歸。它是一種互相尊敬的表示,也是中國傳統武術禮儀的展示。
其二,“搭手”也是一種攻防技術。中國傳統武術諺語中有這樣一句話,“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這句話的意義在大多數人的理解中,往往是説練的人練一練就可以看出其武功修為。但它的另一層意義是説,較技雙方通過簡單的“伸手”相搭,兩個人的功夫高下就可表現出來。它是一種典型的中國武術較技的方法。因為,較技雙雙在“搭手”的同時,進攻和防守能力就很容易地表現出來。從這一意義上看,我本人認為“搭手”也是一種攻防技術。
第三,“搭手”的要求,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傳統武術招法。從格鬥意義上講,選擇“搭手”為競賽方的預備式,其核心目的應該説是為更好地滿足傳統武術招法的運用。“搭手”是一種控制雙方運動員距離的有效方法,而控制距離是WMA賽事必須思考和解決的一個基本問題。因為,追求傳統技法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縮短運動員的攻防距離,而常用的分離式預備式則不利於傳統武術招法的發揮。傳統武術的近距離攻防特徵,也只有以“搭手”為預備式,才可能打的更精彩,更激烈。
總之,WMA選擇“搭手”為預備式,本人認為它的意義和價值,不僅表現在文化的傳統性方面,而且也是技術方面的最佳選擇。
責編: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