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概覽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5日 11:24 來源:
150多年前,香港被形容為「荒蕪之地」,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一個國際金融商貿中心,躋身世界大都會之列。
香港除了擁有世界上最優良的深水港外,可説是沒有其他天然資源。香港的工作人口約350萬。人們辛勤努力、適應力強、教育程度高且富創業精神,使香港成為生産力強、創意無盡的城市。
香港受英國管治個半世紀後,在1997年7月1日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香港現有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最少保持50年不變。除防務和外交事務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地理位置
香港位於中國東南端,是發展日漸迅速的東亞地區的樞紐,地理條件優越。香港總面積達 1103平方公里,由香港島、一海之隔的九龍半島和新界(包括262個離島)組成,其中郊區多集中在新界。
人口
2003年年底,香港人口約680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 300人。居於香港的外籍人士為數不少,共有約523 880人,主要來自菲律賓(132 770)、印尼(95 460)和美國(31 330)。
語文
中文和英文同屬香港的法定語文。政府機關、法律界、專業人士和商界均廣泛使用英文。香港不乏受過良好教育且精通雙語甚或三語(即英語、粵語和普通話)的專才,而對於在香港經營或與內地、台灣有貿易往來的企業,這些專才更顯重要。
氣候
香港屬於亞熱帶氣候,但差不多有半年時間帶有溫帶氣候性質。冬季的溫度可能跌至攝氏10度以下,夏季則回升至攝氏31度以上。雨量集中在4月至9月間,約佔全年雨量的90%。
國際貿易中心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二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全球輸出成衣、鐘錶、玩具、遊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産品的主要地區。
國際服務中心
在2003年,香港是全球第十大服務出口地。香港服務貿易主要包括民航、航運、旅遊、與貿易有關的服務,以及各類金融及銀行服務。不少服務項目的收費都是全球最低廉的。
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
逾3 200家國際企業選擇在香港設立亞洲區總部或辦事處,主要從事的業務包括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其他商用服務(例如會計、廣告、法律等行業)、銀行和金融、製造業、運輸及相關服務。
自由貿易與自由市場
香港提倡兼奉行自由貿易 ─ 擁有自由開放的投資制度、不設貿易屏障、對外來投資者一視同仁、資金自由流動、法治體制歷史悠久、規章條文透明度高、稅率低而明確。
政府行政架構精簡
香港擁有一個架構精簡而效率高超的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素以效率出眾、透明度高兼處事公正而知名。公司及個人課稅率低,而且易於計算。一直以來,香港奉行“儘量扶助、減少干預”的政策,樂於支持工商業的發展。
貨幣制度
香港的貨幣政策目標是維持港元穩定。鋻於香港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系,這個目標的具體涵義就是維持港元對外價值的穩定,即維持1美元兌7.8港元的固定匯率。這個政策目標是通過聯絡匯率制度來實現。聯匯制度自1983年10月開始實行。
法治
香港的法律制度令人充滿信心。這個制度以普通法為根基,歷史悠久。市民和居港人士得享的權利與自由,建基於大公無私的法治體制、獨立的司法制度、完善的法援制度及自由積極的傳播媒介。
機場
香港是國際和亞洲區主要的航空中心。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全球各大航空公司都有航班飛往香港。現時,每週有大約3 900班定期客運及615班貨運航班從香港飛往全球約130個城市。機場全面發展後,每年將可處理旅客8 700萬人次和貨物900萬公噸。香港國際機場自二○○一年起連續五年獲英國航空業意見調查機構Skytrax Research選為全球最佳機場。
港口
2003年,香港港口合共處理了2 000萬個20長的標準貨櫃,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葵涌八個貨櫃碼頭設有18個泊位,臨海地界總長6 000米左右,碼頭佔地逾200公頃,可容納多至18艘「第三代」貨櫃船停泊。2003年間,全球有約35 790艘遠洋輪船及182 270艘內河船隻停靠香港。這些船隻合共處理了貨物約2.076億公噸及各地旅客1 860萬人次。
香港正興建第九個貨櫃碼頭,以應付日益增加的貨運量。新的九號貨櫃碼頭將有六個泊位,每年可處理最少260萬個20長的標準貨櫃。工程預計在2004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經濟體制
經濟發展
香港過人之處,在於高度國際化的城市、便利的營商環境、法治體制、自由貿易及自由的資訊流通、公平開放的競爭、發展完備和龐大的金融網絡、一流的交通及通訊基建、完善的支援服務,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工作人口與高效率和精力充沛的企業家互相配合。此外,香港還有龐大的外匯儲備、自由兌換的穩定貨幣,以及低稅率的簡明稅制。
自由經濟體系
美國傳統基金會公佈的2004經濟自由度指數,繼續把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令香港連續第10年維持在評級的榜首。美國加圖學院聯同全球50多個經濟學會,亦把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香港列為先進經濟體系。其他有名的機構,例如世界經濟論壇、國際管理髮展研究所及經濟學人信息中心,同樣認為香港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營商地方之一。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是亞洲區內吸引外來直接投資表現最佳的經濟體系。
本地生産總值的增長
香港經濟在過去20年來增長超過一倍。本地生産總值平均每年有4.9%的實質增長,表現超越世界經濟增長速度,也超越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經濟體系的增長速度。香港按人口平均計算的本地生産總值是20年前的一倍余,相等於約每年平均實質增加3.7%,2003年的數字達23,027美元,比多個西方國家還要高,在亞洲僅次於日本。
經濟政策
香港一向以市場主導的經濟政策著稱。市場主導,就是政府不對經濟或市場作任何指導性或強制性的規劃,同時相信投資者和企業家遠比政府官員了解市場,私人機構的活動也遠比官方的經濟藍圖更能帶領香港走上繁榮之路。經濟動力是維持本港的競爭力及為港人創造財富的關鍵。
“儘量扶助、減少干預”政策
政府極力主張“儘量扶助、減少干預”的政策。政府的主要功能,是創造最有利營商的條件,包括個人自由、法治、廉潔而高效率的公營部門和公平的競爭環境等“軟體”,以及社會發展所需的土地和基礎建設,例如學校、道路等“硬體”。
政府亦致力消除市場限制,以鼓勵公平競爭。在證券、期貨和銀行業,以及電訊、資訊科技和廣播等領域上,政府均致力開放市場,並取得了相當的進展。
政府派代表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和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並就航空服務等領域與其他國家談判和簽署雙邊協定,以期在國際層面捍衛和促進香港的商業利益。
審慎理財之道
政府理財審慎,又維持低稅率的簡明稅制,以鼓勵工人生産和吸引企業家投資。法團業務利得稅的稅率為17.5%,薪俸稅稅率為16%,與其他國家的稅率相比,兩者均屬偏低。
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由緊密聯絡的金融機構和市場組成。政府的政策是維持和發展完善的法律架構、監管制度、基礎設施及行政架構,為參與市場的人士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維持金融及貨幣體系穩定,使香港能有效地與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競爭。
香港地理環境優越,是連接北美洲與歐洲時差的橋梁,與內地和其他東南亞經濟體系聯絡緊密,又與世界各地建立良好的通訊網絡,因此能夠成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此外,資金可以自由流入和流出本港,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
金融市場
香港金融市場的特色是資金流動性高。市場根據有效、具透明度而又符合國際標準的規例運作。香港的勞動人口有一定教育水平,海外專業人士來港工作,也十分容易,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的發展。
銀行業
在香港經營的國際金融機構數目很多。截至2003年年底,香港共有134家持牌銀行,其中121家為外資銀行。在全球首100家銀行中,有75家在港營業。此外,香港有81家外國銀行附屬機構、分行或相關公司,以有限制牌照銀行或接受存款公司形式經營。另有87家境外銀行在香港設有代表辦事處。香港銀行的對外資産總值在全球名列高位。
外匯市場
香港的外匯市場發展完善,買賣活躍,在全球外匯市場佔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於香港與海外其他外匯市場均有聯絡,因此可每日24小時與世界各地進行外匯買賣。根據國際結算銀行2004年進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調查,香港外匯市場的成交額在世界排行第六位。
股票市場
以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全球最大股票市場之一。截至2004年5月,在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有1 057間,資本總值54,844億元(7,031億美元)。
香港股票市場在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創業板是根據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模式而設立的第二板市場,于1999年11月開市,為新興企業,尤其與高科技業務有關的公司,提供集資機會。截至2004年5月底,共有195間公司在創業板上市,資本總值745億元(95.5億美元)。在2000年5月,有七隻主要美國納斯達克股份在香港掛牌及買賣,使香港成為亞洲區內首個提供納斯達克股份在亞洲時區買賣的城市。
與內地的經濟聯絡
香港是進出中國內地經商和投資的大門。自內地在1978年實施經濟改革及對外開放政策後,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絡日趨密切。
與內地通商
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2003年,中港貿易佔香港整體貿易總值的43%。內地也是香港轉口貨物的最大市場兼最主要來源地,香港有約90%的轉口貨物是來自內地或以內地為目的地。
香港是內地,特別是南中國的主要服務中心,為內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和其他商業支援服務,例如銀行和金融、保險、運輸、會計和産品推廣等。
中港兩地的相互投資
香港公司是內地最大的外來投資者,累積投資額超過2,180億美元,佔內地外來直接投資總值約五成。香港與廣東省的經濟聯絡最為密切。本港廠商在廣東省雇用了約1 000萬名工人。內地和香港在2004年實施《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同時又推行了各項加強經濟合作的政策措施,將有助開拓香港和內地的商機。
另一方面,內地也是香港經濟主要的投資者,內地有2 000多家企業在香港經營業務,總投資額達2,200億美元,是香港最大外來直接投資者之一。
中國加入世貿
隨內地經濟持續改革開放,香港作為內地服務樞紐的角色將會繼續加強,尤其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這個角色更顯重要。香港是進軍內地市場的策略貿易夥伴,同時也為開拓內地市場業務的外國企業提供各類商業支援服務,在這方面所擔當的角色,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隨越來越多內地公司有意開拓海外市場,香港也可扮演仲介人的經紀角色。
中國的南大門
香港是進入內地經商和旅遊的大門。2003年,香港居民返回內地的次數約5 260萬人次,外地旅客經香港進入內地的次數共271萬人次。每日有116班客輪、約170班航機、超過400班列車及35 400架次的車輛穿梭中港兩地。
政府體制
根據《基本法》,除防務和外交事務外,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行政會議的成員由行政長官委任,負責就重要決策向行政長官提供意見。行政長官
代議政制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代議政制架構下,中央層面為立法會,負責制定法律、控制公共開支,以及監察行政機關的表現。地區層面則有18個區議會,分別就所屬地區的政策推行事宜提供意見。立法會全部60位議員透過選舉産生,議員任期為四年。第三屆立法會選舉于2004年9月12日舉行。
全港18個區議會共有民選議員400位、當然議員27位、委任議員102位。區議員的任期為四年,由2004年1月1日起生效。
行政架構
政府在2002年推行新的主要官員問責制。在這制度下,政府主要官員,包括三位司長(即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律政司司長)和11位局長,會就其負責範疇的事宜,承擔全部責任。
所有主要官員均獲委任為行政會議成員,各自負責其範疇內的所有事宜,包括:厘定政策目標和方針;構思、制定和推行政策;以及為政策的成效承擔責任。
法律制度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制度,建立在法治和司法獨立的穩固基礎上。根據“一國兩制”的原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制度以普通法為根基,與內地的制度並不相同。
司法機構
香港的成就和持續享有的優勢,建基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司法制度。這個制度按照普通法法制的基本原則運作,完全獨立,絕對不受制于行政和立法機關。無論糾紛是涉及個人、法人社團還是政府,法庭都會獨立作出裁決。
終審法院
終審法院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最高的上訴法院。終審法院以首席法官為首,成員包括三位常任法官、八位非常任香港法官和九位來自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非常任法官。聆訊和裁決上訴時,終審法院可邀請一位非常任香港法官或一位來自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非常任法官參加審判。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是司法機構的首長,由司法機構政務長協助處理司法機構的整體行政職務。
就業
人力是香港最寶貴的資源。政府的方針是確保香港擁有幹勁十足、勤奮上進、適應力強且質素不斷提升的工作人口,以提高本港經濟的競爭力。
勞工市場
全港勞動人口約350萬,其中男性佔56%,女性佔44%。大部分就業人口(85.2%)從事服務行業,其中從事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的佔31.3%;運輸、倉庫及通訊業佔11.2%;金融、保險、地産及商用服務業佔15.1%;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27.6%;從事製造業的只佔5.4%。[ 勞工處 ]
工資
2003年,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的督導人員、技術人員、文員,以及各類非生産工人的平均月薪為11,549元(1,481美元)。製造業技工及操作人員的平均日薪為321元(41.20美元)。
教育
教育是公共開支中的最大項目,預算開支約佔經常開支總額的五分之一。政府設有學生資助計劃,使學生不會因財政問題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教育統籌局 ]
九年免費教育
香港提供九年免費普及基礎教育。凡年齡介乎6至15歲的學生,均可免費入學。所有在受公帑資助學校修畢中三,並有能力及有志升學的學生,均獲分配資助中四學位或職業訓練課程名額。在有關的年齡組別中,有48%能夠接受專上教育。
資訊科技教育
為確保年青一代具備所需的視野及能力,以應付現今資訊時代的挑戰,政府在1998年發表了一份有關資訊科技教育的五年策略文件。有關策略主要涵蓋四部分,包括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資訊科技和接上互聯網、為所有教師提供培訓及支援、在學校課程中應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以及建立有助推動資訊科技教育的社會文化。五年來,該策略在本港教育方面帶來了重大的變化。2004年3月,政府公佈制定了有關資訊科技教育的新策略,並徵詢公眾的意見,諮詢期長達兩個月。經考慮收集得來的意見後,政府計劃在2004/05學年起推行新策略。
高等教育
香港有11間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包括七間大學和一所師資培訓學院;另外三所則是香港樹仁學院、香港公開大學和香港演藝學院。 頁首
衛生
政府的醫護政策是市民不應因貧困而無法獲得適當的醫療服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政府提供多种醫療服務及設施,以補私營服務的不足和照顧負擔不起私營服務的病人的需要。
截至2003年年底,香港設有病床共35 000張,病床與人口的比例為每千人5.1張。香港有11 016名註冊醫生,即每千人1.6名醫生。
公營醫療服務
香港共有41間公立醫院。政府資助了大部分公立醫院和診療所的收費。普通病房的收費為每日68元,住宿、膳食、檢驗、藥物及外科手術等費用均已包括在內。 [ 醫院管理局 ]
私營醫療服務
全港有12間私家醫院。普通病房的收費每日約 300元,頭等病房的收費每日860元或以上。除每日的醫生診治費用外,病人還須繳付各項收費,例如醫藥及敷料等。
社區健康服務
政府透過家庭健康服務部、港口生處、學生健康服務、學童牙科保健服務部及其他社區健康服務,致力推行疾病預防措施,保障市民的健康。本港嬰兒及孕婦的死亡率亦維持在全球最低水平。 [ 衛生署 ]
房屋
政府在 2003/04年度用於房屋方面的開支約佔公共開支總額的10%。 [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 ] [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
租住公屋
政府的政策是為真正有需要但又無力負擔私人樓宇的家庭提供租住公屋。香港的租住公屋計劃是一項重大社會成就。截至2003年年底,全港約有210萬人居於香港房屋委員會及香港房屋協會管理的租住公屋屋,租住公屋單位共689 450個,公屋租戶所付的平均租金為市值租金的48%。
資助自置居所計劃
自1978年起,政府透過多個資助自置居所計劃,合共推出超過422 000 個單位,以折扣價出售給合資格的家庭。2002年11月,政府決定不再提供資助出售房屋,改而採用貸款方式,取代上述計劃以協助低收入家庭置業。政府會不時就貸款計劃進行檢討。
私營房屋市場
政府明白物業市道對經濟和市民影響很大,其政策是盡可能讓私營房屋市場自由運作。政府相信私人樓宇的建築量應由市場決定,而穩定物業價格的最有效方法,是維持自由及穩定的市場運作環境,並減少政府的干預。
交通運輸
香港是一個流動率高的城市,每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有1 200萬客次。香港有多元化和效率高的公共交通工具,供市民選擇,其中包括:火車、地下鐵路、輕便鐵路、電車、巴士、公共小型巴士、的士和渡輪。各種公共交通工具收費合理,而舒適、快捷和方便程度則不盡相同。公共交通服務由私人營辦商或公營機構營辦,無須政府直接資助。
鐵路
鐵路是重要的公共交通運輸系統,每日載客量佔公共交通總載客量約三成。九廣鐵路(東鐵)由九龍紅伸延至羅湖,全程34公里,沿途設有13個車站,每日平均載客762 000人次。西鐵現已通車,連接西九龍與新界西北部,沿途設有九個車站,每日載客量為34萬人次。
地下鐵路是一個由五條主線和機場快線組成的地下鐵路網,全線長87.7公里,沿途設有49個車站,平日的平均載客量逾220萬人次。
輕便鐵路系統為新界西北部的新市鎮提供服務。輕鐵系統全線長36公里,以雙軌行車,沿途設有68個車站,每日載客約291 000人次。
電車自1904年起在港島區投入服務。香港現有160余輛雙層電車,全球獨一無二。電車每日的平均載客量約為223 000人次。
纜車自1889年起投入服務,行走中區至山頂,全線長1.4公里,攀登373米高、坡度為1比2的山坡。現時纜車每日載客約8 500人次,主要是遊客和本地觀光人士。
巴士、公共小型巴士、的士
專利巴士是全港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工具,每日載客量佔公共交通總載客量的38%。目前,五間專利巴士公司合共經營約630條巴士路線。全港有6 300多輛巴士,大部分是雙層空調巴士,每日平均載客量逾400萬人次。公共小型巴士的數目約為4 300輛,每輛的座位最多為16個。小巴每日載客約160萬人次。全港有18 100余輛的士,每日平均載客100萬人次。
渡輪
渡輪是離島區主要的交通工具。渡輪在港內和新市鎮提供服務,以補巴士和鐵路服務的不足,每日載客約147 000人次。
道路網絡
截至2003年年底,香港共有1 934公里道路及1 057座道路構築物、三條沉管式過海隧道、九條過山行車隧道及三條跨海大橋。這些設施為本港提供完善的道路網絡。
全港有524 253部領有牌照的車輛,包括338 930部私家車輛。香港的交通密度為每公里道路有271部車輛行駛,屬全球最高之一。儘管如此,本港的道路交通在繁忙時間及非繁忙時間均保持暢順。 [ 運輸署 ]
環境保護
隨近年人口不斷增加,政府已加強對付污染和保護環境的工作。10年前,政府開始推行一項全面的計劃,這項計劃是持續進行的,在排污及廢物處理等各方面均已取得顯著的成效,而市民的環保意識亦已大大提高。 [ 環境保護署 ]
控制污染
為了控制空氣污染,香港對車輛廢氣和燃油質素施行管制,所達至的標準為亞洲各地區之冠。柴油車輛是造成市區路邊空氣污染的主因。政府的策略包括更嚴格管制車輛廢氣,以及在可行情況下引進使用環保燃油的車輛。現時差不多所有的士都是石油氣的士。在車輛燃油方面,香港是全亞洲首個引進超低硫柴油的城市。
隨市區不斷發展,水質污染的問題日趨嚴重。政府根據污水處理策略設計了一個大型的深層污水隧道收集系統和污水處理廠,處理維港範圍附近各區所産生的污水。到目前為止,市區中心地帶已建成24公里長的大型污水隧道,而設于昂船洲的污水處理廠亦已用。該污水處理廠採用化學輔助一級污水處理方法,每日處理多達350萬立方米的污水。
治安
香港是一個安全的城市,整體罪案率與新加坡相若,比東京還要低。相對全球很多大城市,香港的罪案率更低得多。香港對槍械管制十分嚴格,任何人想擁有槍械並不容易,非法藏有槍械屬嚴重罪行。無論晝夜,街上治安都十分良好。市區和新界都有警察例行巡邏,維持治安。
香港在歷次國際調查中,都被評為亞洲「最廉潔」的地方之一。香港設有 廉政公署,確保政府及工商機構運作公平廉潔。香港海關嚴厲對付盜版及偽冒商標等行為,而香港也大力主張區內各國合力打擊盜版貨。
稅制
香港稅率低、稅制簡單,是世界上最方便營商的稅制。只有營商利潤、薪俸及物業三種收入須要繳稅。香港並不徵收增值稅、銷售稅或資本增值稅,只有在香港賺取的收入才須課稅。
利得稅
如果營商利潤源自在香港經營的行業、專業或業務,方須繳交利得稅。法團業務利得稅的稅率為17.5%,而非法團業務利得稅的稅率則為16%。
薪俸稅
任何人在香港的收入如果來自職位、受聘或長俸,須繳交薪俸稅。稅款是按應課稅入息減去各項扣除和免稅額後,以累進方式計算,但繳稅總額不會超過應評稅收入的16%。
物業稅
擁有座落在香港的土地或物業的業主,須按物業的租金收入繳交物業稅。稅款是按每年租金收入減去20%的修理及支出免稅額後,再以16%計算。 [ 稅務局 ]
強制性公積金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于2000年12月推行。根據這計劃,凡年齡介乎18至65歲的僱員(指定獲豁免人士除外)均須供款,供款額為入息的5%,以每月1,000港元為上限。僱主同時亦須供款,供款額與僱員的供款額看齊。
傳播媒介
香港成就卓越,傳播媒介居功不少。在本港,信息可以自由迅速地傳送,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自由經濟體系的地位;這對促進本港經濟轉型,使本港經濟由以傳統行業為主,轉為以資訊和服務業為主,十分重要。隨經濟發展日益倚重資訊聯絡,傳媒所發揮的作用,更顯重要。
報業
香港是亞洲區內數一數二的印刷傳媒中心。每日印行的報章有52份,包括28份中文、11份英文、八份雙語和五份以日文印行的報章。期刊有864份,包括592份中文、114份英文和145份雙語期刊;以其他語文印行的期刊,則有13份。雜誌題材包羅萬有,時事、政治新聞以至專門知識和娛樂消息,都有報道。
約120間國際傳媒機構在香港設有辦事處。香港亦是一些亞洲區刊物如《遠東經濟評論》的業務基地。《金融時報》、《亞洲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國際版、《國際先驅論壇報》和《日本經濟新聞》也在香港刊印。
廣播
香港是亞洲的廣播樞紐,12個衛星廣播機構把訊號傳送到亞洲,而香港的衛星及有線廣播營辦商則透過逾170條頻道,包括英國廣播公司、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荷李活影院、探索頻道、經典影片和國家地理雜誌,提供多元化娛樂及服務。
香港有兩個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各自設有一個中文臺和一個英文臺,每週平均播出逾630小時節目,觀眾人數達678萬或220萬個家庭。
香港有13條電臺頻道,其中七條頻道是由香港電臺提供。香港電臺以公帑經營,是一享有編輯自主的公營廣播機構,其使命是在資訊、教育及娛樂方面,為市民提供取材客觀而份量均衡的廣播節目。
通訊
香港是全球通訊的樞紐,通訊基建十分發達。香港也是全球首個採用全面數碼化電話網絡及實施可攜性固網電話號碼的大城市。
電話服務
在本港,電話服務、商用圖文傳真服務及流動無線電話服務的普及率相當高,在世界上數一數二。截至2003年年底,全港共有超過380萬條電話線路,電話密度為每100人有70具電話或56條電話線路。為應付資訊傳遞的需要,另有491 196條專用圖文傳真線路,平均每100條商業電話線路有29條圖文傳真線路。流動無線電話服務的用戶總數達719萬,普及率約106%。
互聯網
寬頻網絡已覆蓋逾97%的家庭用戶及差不多所有商業大廈。香港有201家互聯網絡服務供應商,利用撥號接達形式上網的註冊用戶超過100萬,利用寬頻網絡上網的註冊用戶超過120萬。 頁首
活力之都
旅遊業
香港被譽為最受旅客歡迎的亞洲城市。2003年,乘搭海陸空交通工具來港的旅客達1 550萬人次,當中以內地和台灣旅客居多。
香港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城市,既保留傳統的中國文化,又深受英國殖民地時代的影響。香港位處廣東沿岸,地方色彩相當濃厚,同時也是積極發展高科技的現代化城市。香港是一個多姿多采的旅遊勝地,除了有獨特的文化遺産,包括廟宇、圍村、祠堂和富殖民地色彩的古物古跡,郊外和郊區亦不乏消閒探勝的好去處。
旅遊業的發展
政府致力提高香港作為旅遊熱點的吸引力,現正手進行多項令人振奮的計劃,包括國際濕地公園、嶄新的世界級演藝場館、通往大嶼山天壇大佛的吊車系統及中環心臟地帶的文娛飲食中心。
香港迪士尼
政府與華特迪士尼公司達成協定,在香港興建一個世界級的國際主題公園、度假區酒店以及一個購物、飲食和娛樂中心,使香港這個國際旅遊勝地踏進新紀元。迪士尼公司選擇在香港(繼東京、巴黎之後)興建第三個海外國際主題公園,足以證明對香港信心十足。這項計劃將會提供最優良的康樂設施,令香港市民的生活更添姿採。迪士尼公園第I期位於大嶼山,佔地126公頃,將於2005年落成開放。
出入境
回歸後,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然擁有施行出入境管制的自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對訪客實施非常寬鬆的簽證政策。目前,超過170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士可免簽證來港旅遊7至180日不等。 [ 入境事務處 ]
香港歡迎外地的專業人士和商人來港工作或投資。凡申請來港居住、工作、深造或投資的人士,在抵港前必須獲發簽證或入境許可證。
過境交通
隨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及社會聯絡日益密切,過境交通量近年大幅增加。除了行走香港與內地的直通火車由紅開出外,羅湖是目前唯一通往內地的鐵路邊界通道,處理的客運量已接近飽和,平日約達223 500人次,節日和週末、週日更達266 500人次。羅湖邊界通道的開放時間由上午六時三十分至午夜十二時。
此外,每日有對開14班直通火車往來九龍至廣東省各城市,隔日亦有來回香港至北京、上海的直通火車服務。
香港與內地之間現有三條道路跨界通道,分別位於落馬洲、沙頭角及文錦渡,每日處理超過35 300部過境車輛。2003年,開辦過境旅遊巴士服務的公司有82家,每日來往兩地的過境旅遊巴士約1 300架次。每日經三條跨界通道過境的旅客有77 000人次。此外,行走落馬洲與深圳皇崗之間的穿梭巴士平均每日載客31 870人次。穿梭巴士提供通宵載客服務。
位於九龍的中國客運碼頭和港島的港澳碼頭的跨界渡輪服務,可接載乘客前往內地20多個港口和澳門。2003年,來往內地和澳門的旅客分別約有610萬和1 020萬人次。香港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快速渡輪隊,輔以噴射飛翼船和噴射雙體船,為乘客提供服務。
出入境交通
以船隻抵港和離港次數計算,香港港口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2003年,約有436 600艘船隻進出香港,接載的乘客數目約為1 860萬人次。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2003年,經機場出入境的旅客共有2 680萬人次,出入境航機數目達187 508班。
康樂文化
康樂文化為香港市民提供豐富的生活。政府的目標是創造一個理想的環境,鼓勵自由創作,促進藝術多元化發展,讓體育成績更加超卓,使康樂活動更為普及。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
文化康樂活動
香港主辦各類型的文化康樂活動,包括香港藝術節、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綜藝闔家歡、秋季專題藝術節、花卉展覽及與傳統節日有關的慶祝活動。
體育競賽
在香港舉行的多項體育競賽中,主要有每年的七人欖球賽、國際賽馬、世界醒獅邀請賽、國際女排挑戰賽,以及網球、壁球、高爾夫球、保齡球、田徑、足球和草地滾球國際賽事。
表演場地
香港有大小不同的表演場地,規模最大的是香港體育館,可容納12 500名觀眾,及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可容納2 000名觀眾;而一般社區文娛中心,每個可容納450名觀眾。
博物館
香港有多個博物館和藝術館,印證香港融匯中西古今的優良傳統。正因為文化根源深厚,各館除了展出當代設計的藏品,還收藏了價值連城的中國古代文物和藝術作品。香港科學館的展品多屬互動形式,益智又有趣味性;香港太空館放映闊銀幕的全天域電影及天象節目;香港藝術館展出最珍貴罕見的中國古代藝術品;對茶藝有興趣的人士,不應錯過茶具博物館,重溫華夏文化的茶道藝術及精萃。
郊野公園
郊野公園為香港增添寶貴的綠化地帶,深受愛好遠足和大自然的人士歡迎。香港有23個郊野公園和15個特別地區,佔地共41 582公頃,所在地包括景色怡人的山崗、林地、水塘,島嶼、迂迴曲折的海岸線、沼澤和高地。這些地區需要悉心保護,以確保自然生態得到護理,戶外康樂活動、郊野教育工作、旅遊活動和科學研究得以進行。另外還有四個海岸公園和一個海洋保護區,面積共2 430公頃,所在範圍包括沿岸優美的地區、海域和重要的生態棲息地。
國際濕地公園
米埔沼澤區是香港最重要的野生生物保護區之一。根據《拉姆沙協定》,米埔沼澤區被列為「具有國際意義的濕地,特別是作為水禽棲地的濕地」。該處的泥灘、魚塘、沼澤和矮紅樹林佔地約1 500公頃,為野生生物(特別是候鳥和留鳥)提供大片棲息地。據觀察所得,在米埔沼澤區內棲息的鳥類約有 300種,當中最少有110種是香港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
傳統節慶
中國曆法有五個主要節日,最重要的是農曆新年。正月初,親友互相拜年送禮,小朋友更獲派「紅封包」。端陽節在農曆五月初五,時值初夏,人們賽龍舟、吃粽子。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為了慶祝佳節來臨,人們互相饋贈月餅、美酒和鮮果。中秋節當晚,男女老幼到公園和郊外燃點綵燈賞月,盡慶而返。暮春的清明節和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不少市民在重陽登山,紀念登高避難的古人。
拓展未來
在二十一世紀初,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香港的長遠發展策略進行檢討。這項檢討是繼策略發展委員會經過兩年研究後進行的工作,目的是為配合回歸後的轉變和充分把握所帶來的機遇,併為全球經濟一體化及以知識為本經濟體系所帶來的挑戰,積極作好準備。委員會的任務和策略大綱,是列出香港成為中國主要城市和亞洲首要國際都會必備的條件。
亞洲數碼之都
香港已積極作好準備,要成為東亞地區的創新科技中心 ─ 亞洲數碼之都。政府正推展多項工作,以達至上述目標和充分把握資訊革命所帶來的眾多良機。
數碼港
數碼港是香港的資訊科技旗艦,整個項目耗資158億港元(20億美元),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資擁有,並由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這個項目所創造的互動環境,將匯聚過百家本地和海外資訊科技公司以及過萬名專業人才,其樞紐角色有助促進本地以至區內資訊科技行業的發展,尤其是資訊科技應用、資訊服務和多媒體內容行業。數碼港亦會向社會大眾提供資訊科技教育。
數碼港標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致力將香港發展為區內首屈一指的數碼城市。這個項目正于港島南區鋼線灣興建,佔地24公頃。數碼港現正分期落成,于2004年年底竣工後將提供10萬平方米的智慧型辦公室大樓用地。
科學園
興建科學園的目的,是匯聚和培育專門從事應用研究發展的世界級科技人才。科學園按組群概念發展,四個組群包括電子、資訊科技及電訊、生物科技和精密工程。科學園第一期已于2002年6月用,第二期預計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
二十一世紀基礎建設
香港能夠繼續成為亞洲區內首屈一指的商貿、金融和旅遊中心,主要原因之一,是本港擁有效率高且深可信賴的基本建設。進行基礎建設的發展不但可以滿足因人口增長而帶來的額外需求,同時也可支援本港經濟和貿易的發展。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基礎建設方面繼續作出鉅額投資。政府計劃在未來五年,每年平均耗用290億元(37億美元)進行基本工程計劃項目下的工程。
鐵路發展
西鐵已于2003年12月通車。另有四條新鐵路將會在2004至2007年間完成。九廣鐵路尖沙咀支線建成後,便可為九廣鐵路和地下鐵路系統提供第二個交匯點,方便乘客轉乘火車或地鐵;而馬鞍山鐵路將會連接港島東部的新市鎮和市區。預期上述兩條新鐵路線將會在2004年年底前建成。竹篙灣鐵路線連接欣澳與位於大嶼山的迪士尼主題公園,工程預計在2005年完成。一條新的鐵路旅客過境通道將會連接落馬洲與深圳皇崗,工程預計在2007年年中之前完成。
《鐵路發展策略2000》為香港直至2016年左右的鐵路網絡擴建勾劃出藍圖。該策略建議本港興建多五條客運鐵路線(包括九龍南線、沙田至中環線、港島鐵路延線、北環線及區域快線)及一條貨運鐵路線(港口鐵路線),所涉及的投資總額約為1,000億元。新鐵路線完成後,香港的鐵路網絡將會增加約40%至超過250公里,而鐵路在本港公共交通運輸所佔的比重亦會由30%增加至約40%。
新市區發展
西九龍填海工程計劃已于2003年完成,並提供了約340公頃土地,為大約19萬人提供居所。另一項大型發展計劃是在西九龍填海區南端興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這個獨特的文娛藝術區集文化、藝術、娛樂及商業設施于一身。政府現正就有關建議積極進行規劃,並已邀請本地和外國公司提交發展建議書。
有關舊啟德機場用地發展的分區計劃大綱圖已于2002年6月獲通過。鋻於法庭最近就維港填海計劃所作的判決,政府將會全面檢討現有的發展計劃,以確保符合法律方面的規定。檢討範圍包括規劃及工程方面的事宜,預計需時兩年完成,期間,政府會展開大規模諮詢工作,探討公眾對該幅主要海旁用地的發展期望,以確保修訂發展計劃能夠獲得公眾認同。
道路工程計劃
新主要道路不但有助紓緩市區道路擠塞的情況,而且將成為貫穿新界和通往邊界的重要新道路。主要的道路工程計劃包括興建深港西部通道、後海灣幹線及包括昂船洲大橋的八號幹線。
昂船洲大橋全長1 596米,主跨距長1 018米,建成後將會是世界最長的斜拉索橋,亦是本港首座位處市區環境的長跨距吊橋,屆時在香港島和九龍半島都可以望到這座雄偉的建設。昂船洲大橋的設計以2000年一項國際設計比賽的得獎作品為藍本;參加角逐的設計工程公司來自世界各地,全都是業界的翹楚。
昂船洲大橋是八號幹線青衣至沙田段重要的一環。當工程在2008年年中完成後,香港將增添一條東西行的主要幹道,把新界東部與香港國際機場連接起來。新幹線讓車輛可以直接前往葵涌的八號及九號貨櫃碼頭。香港作為重要物流及運輸中心的地位,亦會因此而進一步提升。
責編:譚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