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嶺南梅關之驛道探古趣

 

CCTV.com  2009年06月22日 19:50  進入體育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消息  

  清晨時分,山谷中籠罩著淡淡的霧氣,一條黝黑、寬敞的碎石大道蜿蜒向南直入霧裏,我小心翼翼地踏著濕滑的石徑向山中走去。我腳下的這條古道是梅關古驛,我面前的這座山叫“大余嶺”,山的南面就是嶺南了。自古以來,大余嶺梅花遍野,花香襲人,大余嶺因此又多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梅嶺。

  時間還早,梅關景區裏人跡渺渺,路邊溪水的潺潺聲和山裏的鳥鳴聲讓這座大山顯得格外空曠和寧靜。深呼吸,潮濕的空氣充滿肺部。腳下的道路還保持著幾百年前的模樣:石塊整齊碼放,平整的路面寬六尺,歲月的磨礪使得石頭黝黑髮亮,墨綠色青苔佈滿石縫。

春天的贛南山花爛漫,芬芳的氣息撲鼻而來。

  大余嶺雖險峻,但走在寬敞的古道上卻不用花費什麼力氣。不到一個小時,我便順著這條千年古道從山腳走到梅關關門處。在梅關坐落的山頂,花崗岩結構的山峰被筆直地鑿下了20多米,關樓就坐落在兩堵花崗岩峭壁之中,關門上書“南粵雄關”四個大字。鑄鐵般的厚厚關墻在山頂將古道截成兩段,穿過關門,手機便收到了廣東電信發來的歡迎短信,此時我已是一腳江西、一腳廣東,感覺甚是奇妙。

  據説當年規劃這條古道時曾做過週密的計算:從大余縣的東山碼頭上岸,走到南雄市的湞江之畔,古道的里程正好是80里,而這80里是古時挑夫滿載行走一天的距離,也是一個體力的極限。在梅關這個關鍵路段將山峰劈鑿下20米,使古道比原來老路縮短了8里。挑夫們挑著源源不斷的貨物正好用一天時間翻越梅嶺,將貨物運輸到廣東一邊的碼頭。

  穿過關樓,步入嶺南,下山的道路更加輕鬆,遊人也漸漸多了起來。道路兩邊遍植臘梅,每年冬季古道都會迎來梅花怒放、粉紅遍野的勝景。我在梅關古道廣東南雄一側出口的公路邊搭上中巴,不出20分鐘就到珠璣巷。珠璣巷原是古道的一部分,因為古道上人流熙攘,這裡就漸漸變道為鎮,成為梅關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尤其是在明、清時期,南來北往路過珠璣巷的商旅、挑夫“日有數千”,盛況空前。

  從贛南古道到粵北古鎮,將踏青與訪古合而為一,梅關古驛道得算是最有江南氣質的徒步線路之一。

  歷史上從梅關古道遷徙而來的中原百姓,在這裡做短暫停留後又從這裡繼續向南,遷往珠三角和更遠的南洋地區。在一座民居廳堂中,我發現了自己的姓氏:陳留阮氏。阮家的傑出代表、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畫像貼在正中白墻上。站在這間其貌不揚的小祠堂裏,我不禁遙想起1000年前祖先從中原千里流徙,一路向南的情景……

  客家大本營在客家人南遷的路徑上,贛南是重要的中轉站,大量來自中原的流民在這裡休養生息之後又翻越南嶺,轉往更南更遠的流浪之路。如今的贛南是與閩西、粵東相提並論的中國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客家人佔總人口數的95%以上,因此有“客家大本營”之稱。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